大血藤的中藥屬性

  大血藤具有敗毒消癰、活血通絡、祛風殺蟲的作用;可治急、慢性闌尾炎,風溼痺痛,赤痢,血淋,月經不調,疳積,蟲痛,跌撲損傷。下面小編來介紹。

  

  藥材

  乾燥莖呈圓柱形,略彎曲,通常截成長約30釐米的段狀,直徑1~3釐米。外表棕色或灰棕色,粗糙,具有淺的縱槽紋及明顯的橫裂紋,有時可見膨大的節部及略凹陷的枝痕或葉柄痕,栓皮常呈鱗片狀開裂,脫落處露出淡紅棕色的內皮部。質堅韌,有彈性,折斷面裂片狀;平整的橫切面,本質部黃白色,導管呈細孔狀,髓射線棕紅色,放射狀排列。氣異香,味淡微澀。以條勻、徑粗者佳。

  入藥部位

  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莖

  性味歸經

  苦,平。入肝。大腸二經。

  ①《浙江民間草藥》:"性平,味酸澀。"

  ②《四川中藥志》:"性涼,味苦,無毒。"

  ③ 《四川中藥志》:"入肝。大腸二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研末或浸酒。外用:搗敷。

  禁/宜人群

  孕婦不宜多服。

  炮製方法

  用水浸泡,洗淨泥屑,潤進,切片,晒乾。

  地理分佈

  生於林下、溪邊。分佈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陝西等地。產湖北、四川、江西,河南、江蘇、浙江、安徽等地。

  大血藤的功用主治

  敗毒消癰,活血通絡,祛風殺蟲的作用。治急、慢性闌尾炎,風溼痺痛,赤痢,血淋,月經不調,疳積,蟲痛,跌撲損傷。

  ①《本草圖經》:"攻血,治血塊。"

  ②《簡易草藥》:"治筋骨疼痛,追風,健腰膝,壯陽事。"

  ③《中藥志》:"祛風通經絡,利尿殺蟲。治腸癰,風溼痺痛,麻風,淋病:蛔蟲腹痛。"

  ④《湖南藥物志》:"通經補血,強筋壯骨,驅蟲。治跌打損傷,風溼疼痛,血暈,血淋,筋骨疼痛,瘡癤,血絲蟲病。"

  ⑤《閩東本草》"治心腹絞痛,赤白痢疾。"

  ⑥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肢節痠痛,麻木拘攣,水腫,血虛頭昏。"

  ⑦《陝西中草藥》:"抗菌消炎,消腫散結,理氣活血,祛風殺蟲。治闌尾炎,月經不調,崩漏,小兒疳積,蛔蟲、蟯蟲症。"

  大血藤的相關配方

  ①治腸癰,生於小肚角,微腫而小腹隱痛不止者是,若毒氣不散,漸大,內攻而潰,則成大患:紅藤一兩許,以好酒二碗,煎一碗,午前一服,醉,臥之。午後用紫花地丁一兩許,亦如前煎服,服後痛必漸止為效。然後以當歸五錢,蟬退、殭蠶各二錢,天龍、大黃各一錢,石礍蚆五錢***此草藥***,老蜘蛛二個***捉放新瓦上,以酒鍾蓋定,外用火煅幹存性***,共為末,每空心用酒調送一錢許,日逐漸服自消。***《景嶽全書》***

  ②治急、慢性闌尾炎,闌尾膿腫:紅藤二兩,紫花地丁一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③治風溼筋骨疼痛,經閉腰痛:大血藤六錢至一兩。水煎服。***《湖南農村常用中草藥手冊》***

  ④治風溼腰腿痛:虹藤、牛膝各三錢,青皮、長春七、硃砂七各二錢,水煎服。***《陝西中草藥》***

  ⑤治腸胃炎腹痛:大血藤三至五錢,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⑥治鉤蟲病:大血藤、鉤藤、喇叭花、鳳叉蕨各三錢,水煎服。***《湖南農村常用中草藥手冊》***

  ⑦治小兒疳積,蛔蟲或蟯蟲症:紅藤五錢,或配紅石耳五錢,共研細末,拌白糖食。***《陝西中草藥》***

  ⑧治小兒蛔蟲腹痛:紅藤根研粉,每次吞服一錢半。***《浙江中醫雜誌》6: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