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養生吃什麼水果最好

  霜降前後是大量水果上市的時候,此時飲食養生要潤燥,所以多吃水果是養生妙方。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霜降養生必吃水果,希望對你有幫助。

  霜降養生必吃水果

  1、梨

  霜降時節吃秋梨是個不錯的選擇。祖國醫學以為,素有百果之宗佳譽的梨,性微寒,味甘,能生津止渴,潤燥化痰,潤腸通便。秋天若能每天堅持吃一兩個梨,不僅對秋燥症具有奇特功能,還能清熱、安神,對高血壓、失眠多夢有必定協助治療的用處。

  生吃梨,能解除因上呼吸道感染所產生的咽喉乾燥癢痛、乾咳及煩渴、潮熱等陰虛之症。將梨壓榨成汁,加胖大海、蟬蛻、冰糖少許,煮服飲之,對體質火旺、易生喉炎者,具有滋潤喉頭、補充津液的功效。把生梨加冰糖或蜂蜜,熬成膏即成“秋梨膏”,可治療肺熱咳嗽。

  2、菱角

  秋季是菱角上市的季節,人們都喜愛食用。菱角營養豐富,每百克鮮菱肉含蛋白質3.6克,脂肪0.5克,糖類24克,並含有尼克酸、核黃素、維生素和鈣、磷、鐵等多種營養物質,含有多種氨基酸,被視為養生之果和秋季進補的藥膳佳品。

  中醫認為,嫩菱角宜生食,可消暑解酒;老菱角熟吃,可益氣健脾,治療脾虛洩瀉。然而,許多人吃生菱角用嘴啃皮,而不經消毒殺菌,很易感染上薑片蟲病。預防感染薑片蟲的方法是,不用嘴啃菱殼,最好在食用前用高錳酸鉀溶液充分浸泡,再用清水洗刷乾淨。煮熟食用也可以防止感染薑片蟲。

  3、荸薺

  荸薺,又叫馬蹄,有“地下雪梨”的美譽。荸薺性味甘寒,有清肺利咽、化溼祛痰等功效,對預防秋燥咳嗽、咽喉不適、口乾欲飲等症有一定效果。與蓮藕榨汁共飲效果更佳。

  除了生吃外,也可煮、炒、燒、煨。但荸薺不易消化,脾胃虛寒、消化功能較差者及兒童、老人不宜多吃。生吃前一定要去皮或洗淨。因為荸薺生長於水田,皮上會聚集有毒的生物排洩物和化學物質,還可能有寄生蟲。

  4、白柚

  霜降是臺南麻豆鎮白柚的收穫期。有“柚中大王”之稱的大白柚,評價較文旦更高,故有“內行人吃白柚、外行人吃文旦”的說法。上品白柚滋味酸中含甜,若沾點梅粉,味道更好;由於果實甘冽多汁,熱咳患者及糖尿病患者都可食用,還有解酒、降血壓、退燒、恢復體力等功效。

  白柚果肉含柚皮甘、新橙皮甘、橙皮糖甘及糖類,並富含維生素C、礦物質鉀及有機酸等營養,其性:寒、甘、酸,可健胃消食,生津解渴,消除疲勞,亦有降低血糖之功效,多食果肉除可增加營養又有益健康。

  5、橄欖

  青橄欖營養豐富,果肉內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C以及鈣、磷、鐵等礦物質,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是蘋果的10倍,梨、桃的5倍。其含鈣量也很高,且易被人體吸收。

  青橄欖是治療喉症的“青龍湯”,對咽喉腫痛很有療效,橄欖有一定的醫療功效,是傳統的中藥材。橄欖味甘澀酸,性平,入肺、胃經,具有清肺利咽、生津、解毒等功效。青橄欖-檀香其是橄欖中最好的一個品種,其對治療慢性咽炎、聲音嘶啞、嗓子痛、有異物感、扁桃體炎、咳嗽痰多有很好的效果。

  6、柿子

  柿子的最佳成熟時期是在霜降前後,這個時節的柿子個大、皮薄、汁甜,可謂達到了“全盛狀態”。所以有俗話說“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霜降不摘柿,硬柿變軟柿”。

  “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不但可以禦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是非常不錯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對於“霜降”吃柿子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有些地方對於這個習俗的解釋是:“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脣都會裂開。住在農村的人們到了這個時候,則會爬上一棵棵高大的柿子樹,摘幾個光鮮香甜的柿子吃。

  7、白果

  金秋十月正是銀杏成熟的季節,中醫認為白果性平,味甘苦澀,有小毒;入肺、腎經。可益肺氣、治咳喘,是秋季養肺食補佳品。白果具有滋陰養顏抗衰老、擴張微血管,促進血液迴圈之功效。常食可使人肌膚、面部紅潤,精神煥發,延年益壽,是老幼皆宜的保健食品。

  秋季滋補,吃點白果不錯,有斂肺氣、定喘咳、縮小便的功效。但是吃白果時一定要注意控制食用量,採用正解的食用方法,防止中毒。白果果仁可供食用,但其皮、種仁和綠色的胚均含有一定的有毒成分,如白果酸、白果酚、白果醇等,食用時一定要小心。另外,在吃白果之前一定要把它們煮熟,這樣能使毒性揮發掉。但量要注意控制在20粒之內,而且應除去果肉中綠色的胚。

  8、柑橘

  500克橘子中含有維生素C250毫克,維生素A2.7毫克、維生素B1的含量居水果之冠。柑橘種類浩繁,有甜橙、南橘、無核蜜橘、柚子等。它們都具備營養豐富、通身是寶的特長。柑橘汁富含檸檬酸、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浩繁維生素、鈣、磷、鐵等營養成分。

  柑橘富含的維生素B1對神經系統的訊號傳導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柑橘中的類胡蘿蔔素含量也遠遠高於其他秋季水果,這種營養素在體內能轉化成維生素A,具有護眼明目的作用。柑橘中還含有抗氧化、抗癌、抗過敏成分,並能防止血凝,減少冠心病、中風及高血壓的發病率等。

  9、栗子

  秋意漸濃,也到了板栗上市的時節。祖國醫學認為,栗子味甘性溫,入脾、胃、腎三經,能養胃健脾、壯腰補腎、活血止血,適用脾胃虛寒引起的慢性腹瀉,腎虛所致的腰痠膝軟、肢體不遂、小便頻數、折傷腫痛等症。因而,腎虛者不妨多吃板栗。《本草綱目》稱其有“治腎虛,腰腳無力,以袋盛生慄懸幹,每日吃十餘顆,次吃豬腎粥助之,久必強健”。

  其吃法多樣,既可鮮食、煮食,又可加工成各種食品。南方以慄入菜,為宴席佳餚。北方糖炒栗子,糯、香、甜,味美可口。把慄肉碾細,與糯米一起煮粥,清香味鮮,也是藥膳。栗子與粳米同煮健運脾胃,增進食慾,又能補腎強筋骨,尤其適合老年人機能退化所致的胃納不佳,腰膝痠軟無力者服食。

  10、石榴

  秋天,街上水果琳琅滿目,讓人垂涎欲滴。其中,紅如瑪瑙、白似水晶的石榴更是秋天水果中的明星。早在晉代,就有人讚美石榴“御機療渴,解酲止醉”。石榴不僅味美,營養也極其豐富,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石榴含有鞣質、糖類、蘋果酸、檸檬酸、氨基酸、維生素等,有軟化血管、助消化、抗菌等功效。能健胃提神、增強食慾,對飲酒過量者,解酒有奇效。

  很多人都認為越紅的石榴越甜。其實石榴品種很多,有紅色、黃色等,一般黃色的品種最甜。甜石榴果嘴合攏,皮色粗糙,葉片短寬;而酸石榴果嘴多張開,果形規整,皮色光亮,葉片狹長。挑選石榴時,差不多大小的果實,重量越大代表越成熟。外皮鬆弛,帶黑斑的大多是壞了。

  11、蘋果

  霜降防秋燥不妨多吃一些蘋果,由於秋季是腹瀉的高發季節,在這個時候適量的多吃一些蘋果可幫助你有效的防治腹瀉。蘋果適合任何情況下食用,就算是空腹吃也有利於人體健康,可以很好的治療便祕。飯後吃蘋果的話,可幫助我們促進消化,消除腹脹感。

  但吃蘋果也需要注意,由於蘋果含有大量的糖分以及鉀鹽,如果過量食用會不利於心臟以及腎臟的保健,所以最好是適量攝取。

  12、大棗

  霜降節氣前後正是各種水果上市的好時候,大棗就是其中一種。鮮棗不僅好吃,營養也十分豐富,美國賽託檢測中心釋出的《紅棗營養成分和功能成分及作用機理研究報告》中顯示,紅棗中含有人體所需的蛋白質、脂肪、糖類、水溶性膳食纖維、礦物質元素及維生素A、C等物質,日常食用對人體大有益處。

  紅棗素有“天然維生素丸”之稱,鮮棗熟吃不僅可以減弱其溼氣,還能起到健脾胃的作用。另外,鮮棗中的鈣能夠維持牙齒和骨骼健康,延緩骨質疏鬆的發生;鮮棗中的鐵可以改善人體貧血症狀,鮮棗中的鋅能夠促進人體生長髮育,提高人體免疫力。總之,生吃鮮棗甜而不膩,熟吃風味更佳,營養不流失,有益身體健康。

  霜降時節養生食譜

  1、銀耳白果粥

  材料:香糯米150克、銀耳20克、白果50克、枸杞、精鹽少許。

  做法:將銀耳洗淨,用冷水浸泡去根,撕成小朵,白果用熱水燙過切成兩半。文火熬煮成粥後,再放入銀耳和白果,煮開即成。

  功效:具有養陰潤燥、益肺止咳的功效。適合秋季保健及慢性支氣管炎、乾咳少痰的人群食用。

  2、紅棗花生山藥粥

  材料:紅棗10枚,花生45克,山藥1段,大米100克。

  做法:山藥洗淨去皮切塊,花生、紅棗洗淨。加水適量,先把山藥、花生、紅棗煮開,然後把大米放進去,用勺子攪拌一下,防止粘鍋。煮10來分鐘就好了。

  功效:紅棗具有補氣血、健睥胃的作用;花生連紅衣一起食用不僅健脾和胃、滋養調氣,還可以補血;山藥補脾養胃、補中益氣。本粥養脾補血,滋養容顏。

  3、黑豆柿餅粥

  材料:黑皮青豆25克,大黑棗5個,柿餅1個,糯米30克。

  做法:黑皮青豆慢火燒至黑皮裂開,黑棗去核,柿餅切片,糯米洗淨。先將黑豆、黑棗、柿餅同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慢火煎30分鐘,然後加入糯米煲粥。粥成後便可食用。

  功效:此粥可補脾、益肺。治肺虛久咳。

  霜降節氣養生原則

  一、飲食:補冬不如補霜降

  中醫認為,霜降應淡補。因此在霜降時節飲食應儘量保持清淡。尤其不要在食物中放太多的鹽。鹽食用過多,易導致血容量增加,對血管壁的側壓力增加。同時容易讓人產生口渴的感覺,需要喝大量的水來緩解,長期大量攝取鹽會導致身體浮腫,同時還會增加腎臟的負擔。

  民間總有諺語,“補冬不如補霜降”,認為比起冬天的進補,霜降時節的秋補會更有效果。補物則逃不過秋天最肥碩的鴨和鮮香的羊肉,煲湯時最好還要加上黨參、當歸、熟地和黃芪四味中藥,各有益處。

  這個時節常用的進補中藥有沙蔘、天冬、麥冬、百合、地黃、玉竹、甜杏仁、女貞子、玄蔘、大棗、川貝母、白果、西洋參、黨蔘、白朮、人蔘、茯苓、薏苡仁等。不過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藥補不如食補”,而且即使是藥補,也要根據個人的體質而定,不能亂補。尤其是老人,如果胡亂進補,不但起不到調養身體的作用,可能還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而對於小孩,則應順節氣轉向收斂、降氣、潤燥。

  此時節宜選擇潤燥滋陰的飲食,此類飲食品有增強免疫力的功效。全麥面、小麥仁、豆芽、豆漿、花生、芝麻、紅薯、山藥、南瓜、蘿蔔、白菜、洋蔥、藕、百合、木耳、梨、蘋果、葡萄、枸杞、大棗、橄欖、甜杏仁、甘蔗、蜂蜜、鴨蛋等都比較適宜這個時節食用。

  若想收斂陽氣可在飲食中適量增加山楂、五味子、柿子、醋等酸味食品。若無風寒天氣或體內沒有涼寒,應儘量少用或不用解表發汗的食品,如大蔥、生薑、辣椒、芥末等。

  二、起居:穿衣要保暖,早晨莫貪睡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過渡的開始,最低氣溫可達到零攝氏度左右。俗語有“霜降不算冷,霜降變了天”。此時節,晝夜溫差變化增大,人們要注意新增衣服,特別要注意腳部和胃部保暖,同時要加強體育鍛煉,做好禦寒準備,預防感冒。

  保健專家特別提醒,秋天人體面板易乾燥、脫屑,貼身衣服應定期換洗。手足保養上,要保持雙腳乾爽。老年人不要穿硬底鞋,鞋要寬鬆些,襪子要透氣護膚。

  霜降時節,還要養成睡前用熱水洗腳的習慣,熱水泡腳除了可預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外,還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面板和組織營養,並減少下肢痠痛的發生,緩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勞。

  此時節,由於天氣寒冷,很多人喜歡賴床貪睡。對此,保健專家解釋,早晨臥室中積蓄著肌體一夜排出的廢氣,空氣汙濁,影響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加上空氣中大量細菌、病毒、二氧化碳和塵粒,會使人更易發生感冒、咳嗽、咽炎、便祕等。睡眠時間過長,還有可能降低心肌及全身肌肉收縮力,破壞心臟活動和休息的規律。長期下來,人體體質會變差,容易生病。因此,霜降時節要避免賴床不起,宜早睡早起,養成規律。

  三、運動:注意動與靜的合理安排

  霜降一般在農曆九月,一片秋高氣爽的景象,此時肺金主事,運動量可適當加大,可選擇登高、踢球等運動。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暢,同時登至高處極目遠眺,心曠神怡,可舒緩心情。也可選擇廣播體操、健美操、太極拳、太極劍、球類運動等。

  氣溫越來越低,最好等太陽出來或比較暖和的時候出門鍛鍊,如果活動量大出汗熱了,應該解開衣釦,讓身體慢慢降溫。每次運動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注意動與靜的合理安排,不宜過度勞累,更不可經常大汗淋漓,使陽氣外洩,傷耗陰津,削弱機體的抵抗力。

  霜降節氣運動後應多吃防秋燥的梨、蘋果、白果、洋蔥、蘿蔔等食物,預防呼吸道疾病。要注意保暖,防止因區域性保暖不當等造成的慢性胃病、老寒腿等疾病。

  四、情志:保持良好的心態

  霜降過後,小草開始慢慢枯黃,樹葉也開始漸漸飄落,觸景生情,人們會變得憂思起來。心理專家介紹說,秋天是各種情緒病高發時節。如果調理不當,極易誘發抑鬱症等其他心理疾病。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態,因勢利導、宣洩積鬱之情、培養樂觀豁達之心,是養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要經常參加一些對身體有益的娛樂活動,比如唱歌、跳舞、登山、旅行等,在這些活動中,多與他人交流溝通。

  發自內心的笑是抗衰老的速效劑。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笑對機體來說是最好的一種運動,不同程度的笑對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內臟、肌肉等器官有適當的協調作用。另外,笑的好處會第一時間體現在你的面板上,使面板更富光澤和彈性,讓你看起來容光煥發。因此,在深秋季節多看喜劇片吧,一感到開心就放聲大笑。

  五、防病:重在保暖

  霜降時節,氣溫可能突然下降,晝夜的溫差會拉大10℃以上,而我們的面板和呼吸系統並不能很好地適應這樣的變化。這時,慢性病患者和那些體質差、抵抗力弱的人很容易病情加重或是感冒發燒。另外,冷空氣的刺激會使人體血管發生收縮,血壓突然上升,從而誘發各種心臟血管疾病。

  專家指出,要想預防以上疾病,關鍵是要保暖,而且體質差的人群,預防工作一定要及時做好。有冷天哮喘發作史的人,要提前服藥預防;有高血壓病史的人,也要按時按量服用降壓藥物,定時檢查血壓,預防心腦血管發生意外。

  霜降天涼慎防病,應避免劇烈運動,保持情緒穩定和心情舒暢,早晚減少外出,儘量避免受冷空氣侵襲,是積極主動預防疾病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