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汽車注意事項

  一般消費者去4s店選購愛車都會仔細挑選,以免日後有問題產生糾紛。那購買汽車需要注意什麼?下面是小編給大家精心挑選的,希望大家喜歡!供你參考和閱讀!

  購買汽車需要注意什麼

  1、 核對所交付車輛型號是否與銷售合同中標註一樣***主要體現在車輛配置和功能是否與廠家車型宣傳手冊一致***;

  2、 檢查車身鋼板、保險槓的平整度,是否有出現不正常的凹陷、凸起現象,以免購買到事故維修車輛;

  3、 對所交付車輛進行功能檢查***鑰匙、燈光、擋位、油門、離合器、剎車、方向、空調、車窗、座椅、音響、輪胎等***,檢視是否能正常工作***建議讓企業工作人員在旁,以便隨時詢問***;

  4、 仔細察看各處漆面,尤其是一些容易在運輸過程中被刮蹭的部位。檢查車身漆面是否存在麻點、皺皮、鼓泡和劃痕等現象,同時還應該確認各部位是否存在油漆色差現象,以免購買到二次油漆的車輛;

  5、 將所交付車輛開到車間通過舉升機舉起進行底盤檢查,檢查有無相關液體***機油、汽/柴油、制動液等***洩漏現象;同時檢查車輛底盤是否有刮碰傷痕;

  6、 打開發動機罩,檢視發動機及附件有無油汙、灰塵,各主要部件結合縫隙處有無液體滲漏,連線固定部位的螺帽是否有很明顯擰動過的痕跡;

  7、 隨車資料檢查,主要包括:購車發票、車輛合格證、三包服務卡、車輛使用說明書、隨車工具***扳手、千斤頂、三角警示牌***、備胎等;

  8、 若企業在銷售時答應有贈品也記得索要,不能帶走的也應該以書面形式確認。

  買車前要注意什麼細節

  為什麼買車——明確用車定位

  我沒有車,所以買一輛。這是購車的理由,但這僅僅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我們要明確知道,我買車後是怎麼使用的。或許有人說,上班代步唄!可是上班代步也有不同的代步情況。比如,除了上班代步,平時基本不怎麼用車的。上班代步用車,休息日也要大量用車的。上班要走擁擠的道路,基本是龜速前進的。上班基本走比較暢通的道路,速度能夠提得起來的。或者工作日當烏龜用,休息天當山羊用的。或許有人說,我上班基本不用,買車主要是節假日休閒用的。或許有人說,是公司業務需要,商務用途買車的。陳杰說,不同的用車情況決定了不同的車型選擇。排除經濟實力情況,基本上班代步的,尤其是市區上班代步的,建議購買小排量、低油耗的車型。因為在這樣的道路上,大排量和小排量汽車都只能緩慢行駛,在同一路段行駛,到達時間一致,油耗大不相同。如果有一定的外出郊區使用情況,可以考慮購買排量相對較大的車型。以休息日使用為主,喜歡郊遊的,可以考慮SUV車型。以商務用途為主的,可以考慮購買中高階車或者豪華車,彰顯檔次。

  有什麼選擇——找準品牌價位

  選擇車型,是個很讓人糾結的過程。因為,當前車型眾多,不管是什麼樣級別的車型,都有許多種選擇。首先我們得知道,自己有沒有喜歡的汽車品牌。因為不同的汽車品牌,會有不同的產品基因。不同的使用特點,適合的消費群體也大不相同。大致上,美系的汽車,基本比較強調效能,排量往往比較大,油耗表現基本不會太理想,歐系的汽車,基本比較強調操控,適合駕駛,油耗也不低,相對價格會偏高。日韓的汽車,會比較講究舒適,油耗表現相對會比較好,駕駛樂趣卻基本不多。自主品牌的汽車價格會比較低,但是綜合汽車製造工藝會不太高,小毛病的發生概率相對較高。陳杰說,知道了這些特點,再結合自己的汽車使用重點,就能為找到合適的品牌打下基礎。

  同時,不同的價位也決定了不同的車型。5萬元以下的車型,基本是自主品牌。5萬-10萬元價位是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的混雜區。10萬-20萬元就自主品牌、合資品牌、進口車型都有了。20萬元以上的,基本是合資品牌和進口品牌的天下,自主品牌只有少數的幾款高階車型。而30萬元以上的,基本是豪華品牌,包括進口車型和豪華品牌的在華合資車型。

  要什麼特性——熟知車型特長

  汽車是一個複雜的產品,是一個由機械和電子元件等組成的綜合體。沒有任何一款汽車能夠完全勝任任何路況、任何駕駛要求。轎車是一箇中庸產品,能夠滿足大部分路況的駕駛需求,卻既不能滿足跑車“貼地飛行”的要求,也沒有SUV“跋山涉水”的氣概。跑車在高速公路是王者,在城市裡也只能緩慢行駛變成烏龜,一個“橋頭跳”就可以讓跑車付出慘重的代價。到了鄉下的壞路,跑車只能做擺設。SUV更適合過鄉村生活,即使是以城市道路駕駛為主的“城市SUV”,上了高速,駕駛既比不上跑車也比不上轎車,高底盤或多或少會付出高速駕駛穩定性不夠的代價。一些豪華SUV號稱有很強的高速駕駛能力,卻是換了扁胎,以犧牲越野效能為代價的。而城市道路駕駛,SUV的效能除了違規爬人行道之外,全無用武之地,還得付出高油耗的代價。

  “不是好車就好開的”,,一些車設計是以自駕為主,強調駕駛的效能。一些車設計是以乘員為主,強調的是乘員乘坐的舒適性和安全性。前者基本加速能力不錯,後者加速就比較慢性子。因為,老闆坐在後排,如果汽車開起來一躥一躥的,老闆還如何安心?所以,有的汽車價格高、排量大,卻不一定適合駕駛,或許其設計重點就是乘坐。如果買這樣的汽車來自己開,後悔在所難免。

  要多少支出——瞭解使用成本

  購車支出僅僅是一個“首付”,還有更大的成本等待車主支出。除了正常的稅費、保險油費、過路費,汽車保養費、維修費也會隨著車型的不同而大不相同。以保養為例,微轎的日常保養費用可能只有二三百元,豪華轎車就可能達到數千元。再比如配件。同樣是倒車鏡,有的轎車只有100多元,有的卻可以達到萬元甚至更多。所以,在做購車預算時,得同時考慮汽車使用的成本。陳杰說,市民購車時,可以讓銷售顧問把自己帶到售後服務部,瞭解一些自己準備購買的汽車保養週期、里程是怎麼規定的,費用是多少,維修的配件價格、工時價格分別如何,讓自己明白一旦需要保養、維修,自己將會付出多少費用,這個費用是否在自己的接受範圍之內。這時,我們也可以在同類型汽車中做個費用對比,如何選擇就一目瞭然。

  有什麼優劣——試駕了解汽車

  經過以上程式,我們對心儀的汽車基本有了靜態的瞭解。我們的瞭解是否正確?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4S店基本對每款車型都配備了試駕車。我們可以在銷售顧問的陪同下對汽車進行全面試駕。陳杰說,試駕之前我們還需要一個靜態瞭解的過程:再看看這款汽車是否有我們喜歡的外形內飾,進入車內,駕駛的視線如何。試駕過程中,要細心體會每個操控環節的感受:方向盤輕重如何,踩油門、剎車的力度感覺如何,加速能力如何,剎車效能如何,駕駛穩定性如何等等,而不是上班一樣簡單地開一趟就結束。

  所有流程結束之後我們就可以付款了,這時,我們要做的就是需要明確:是全額付款還是按揭。這得看自己的資金需求。資金一時沒有其他需求的,建議全額付款,可以省下一些利息。有需求的,還是按揭為好。因為汽車按揭,利息普遍較低,比較合算。

  合適的,才是最好的。汽車是一個消費品,買到手的時候就開始貶值,沒必要為了虛幻的面子而勉強購買超出自己承受範圍之內的高級別汽車,也不要為了省錢而降低購買要求,放棄了本來可以獲取的駕駛享受。準確定位,全面瞭解,購車就少後悔或者不後悔。

  不推薦購車時間

  1、春節前兩月

  “買輛新車過大年”是不少消費者的選擇。但事實上,由於剛剛經歷前一年的大促***經銷商考核通常是以自然年為單位***,大部分經銷商都不會在春節有大動作,除了加送一些並不十分值錢的選裝、保險。而且這段時間雖然看車人多,但經銷商的現車往往不多,甚至有可能出現幾位客戶同時看中一臺車的情況。此外有必要提一下,如果準備直接買新車開幾百公里回老家,最好三思。除了上臨牌週期,還有車輛磨合與保養因素。

  2、新車剛上市

  如果一臺車剛剛上市就調價,通常會暴露出2種問題:一是車型太冷門不受歡迎,二是廠家定價有點離譜。隨著國內市場成熟,廠商基本克服了上述兩種情況。部分暢銷車型甚至會出現加價提車、提車週期長的問題。因此在新車剛上市就下單其實並不太明智——除非您對新車有特別的好感,或者有急切的用車需求。

  同時,做“小白鼠”還有個潛在問題,就是第一批車有一定概率存在小bug。當然,如果您買的是動輒千萬元的限量版超跑,不在剛釋出時預定,基本就沒啥機會了。

  3、5月旺季

  如果說6、7、8月是銷售淡季,那5月的情況則剛好相反。從經銷商反饋的大資料看,5月的優惠力度是除2月外最低的。原因無它——此時購車的消費者最多,而且5月恰逢新車上市高峰,此時購車通常要付出比6月高几個百分點以上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