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報我愛讀書小文章
我愛讀書,王景山俗話說: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我呢,我愛讀書。小時候我上過私塾。《三字經》使我初步具有了朝代的概念,略略瞭解了做人的道理;《千家詩》使我熟悉了許多古代的著名詩人和他們的著名詩篇,有不少到現在還能背得出來;小編為大家彙總了一些 ,大家可作為參考,希望大家能夠獲得幫助:
:王羲之的故事:酷愛書法,苦練成才
王羲之,字逸少,曾官居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世稱王右軍,生於公元303年,卒於穆帝昇平五年,即公元361年,終年59歲。其所處時代正是戰亂紛飛、政治黑暗之時。因與權貴王述不睦,故辭官誓墓,終老東土。
王羲之自幼酷愛書法,幾十年來契而不捨地刻苦練習,終於使他的書法藝術達到了超逸絕倫的高峰,被人們譽為“書聖”。王羲之出身於一個書法世家的門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導;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當時的書法名手。
關於讀書的手抄報圖片
王羲之七歲那年,拜女書法家衛鑠為師學習書法。王羲之臨摹衛書一直到十二歲,雖已不錯,但自己卻總是覺得不滿意。因常聽老師講歷代書法家勤學苦練的故事,使他對東漢“草聖”張芝的書法產生了欽羨之情,並決心以張芝的“臨池”故事來激勵自己。
王羲之13歲那年,偶然發現他父親藏有一本《說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閱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後再傳授。沒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在閱讀,他父親很受感動,終於答應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練習書法很刻苦,甚至連吃飯、走路都不放過,真是到了無時無刻不在練習的地步。沒有紙筆,他就在身上劃寫,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劃破了。有時練習書法達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練字竟忘了吃飯,家人把飯送到書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著墨吃起來,還覺得很有味。當家人發現時,已是滿嘴墨黑了。
關於讀書的手抄報圖片
王羲之常臨池書寫,就池洗硯,時間長了,池水盡墨,人稱“墨池”。現在紹興蘭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廬山歸宗寺等地都有被稱為“墨池”的名勝。
王導與王敦十分器重羲之。當時陳留人阮裕名聲很大,做王敦的主簿。王敦曾對羲之說:“你是我們王家最優秀的子弟,你的成就應當不比阮主簿差。”阮裕也對王羲之有美譽,將其與王承、王悅並稱為“王氏三少”。周顗是當時人物品鑑的專家,經他品評給予肯定的人物,身價倍增。十三歲那年,王羲之去拜見名士周顗。王羲之位次在眾人之末。周顗觀察王羲之後,覺得他是個奇異的人物。當時以牛心為貴,眾客人都還沒吃呢,周顗先割下一塊牛心,給王羲之先吃。於是王羲之名聲大噪,開始為世人所知。
為了練好書法,他每到一個地方,總是跋山涉水四下鈐拓歷代碑刻,積累了大量的書法資料。他在書房內,院子裡,大門邊甚至廁所的外面,都擺著凳子,安放好筆,墨,紙,硯,每想到一個結構好的字,就馬上寫到紙上。他在練字時,又凝眉苦思,以至廢寢忘食。
:我愛讀書
俗話說的不錯:“風月為益友,詩書是良友。”是啊,博覽群書能使人智慧倍增,生活中缺少了書,就會變得枯燥乏味。書的豐富多彩,吸引了不少“書蟲”,我也是“小書蟲”,一有書就忘了整個世界,但愛書也會讓我鬧出許多笑話來。
有一次,我正津津有味地在讀英國作家笛福寫的《魯濱孫漂流記》,媽媽忽然說:“給你10元錢,去買2袋鹽回來。”我漫不經心的答了句:“好。”過了大約十分鐘,媽媽見我一動也不動,便怒氣衝衝地說:“還不去,小心你的屁股!”我一溜煙地奔向市場,一邊嘀咕著:“2袋? 2袋味精?……”我買完便飛快地跑回家,心想可以安心地看書了。沒想到,媽媽大聲訓斥我:“是鹽呀!快去!”我又奔了出去。這回可算買對了,我又接著看書了。我倒了一杯水喝,一個不小心,倒在了書上。“哎呦,怎麼辦呢?別急別急,慢慢想辦法……”有了有了!上次一本書,說輕輕倒掉水,再放在冰箱的冷凍層裡,就ok了!我照做了,兩小時後,這本書完好無缺地展現在我的面前。這些自然是多看書的益處啦!
書,學到了它豐富的知識,就應該學以致用,我一讀書,就完全陶醉在書中,忘了一切,就彷彿自己是書中的某一個角色。書是我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我們彼此交流;書是我的知己,我們取長補短;書是我的夥伴,我們暢快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