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禦颱風災害的措施有哪些和颱風的成因

  颱風是一個強烈的熱帶氣旋,颱風好比水中的漩渦一樣,是在熱帶洋麵上繞著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轉同時又向前移動的空氣漩渦。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防禦颱風災害的措施和颱風的成因,一起來看一看吧。

  防禦颱風災害的措施

  1、氣象臺根據颱風可能產生的影響,在預報時採用“訊息”、“警報”和“緊急警報”三種形式向社會發布;同時,按颱風可能造成的影響程度,從輕到重向社會發布藍、黃、橙、紅四色颱風預警訊號。公眾應密切關注媒體有關臺風的報道,及時採取預防措施。

  2、颱風來臨前,應準備好手電筒、收音機、食物、飲用水及常用藥品等,以備急需。

  3、將養在室外的動植物及其他物品移至室內,特別是要將樓頂的雜物搬進來;室外易被吹動的東西要加固。

  4、關好門窗,檢查門窗是否堅固;取下懸掛的東西;檢查電路、爐火、煤氣等設施是否安全。

  5、住在低窪地區和危房中的人員要及時轉移到安全住所。

  6、不要去颱風經過的地區旅遊,更不要在臺風影響期間到海灘游泳或駕船出海。

  7、有關部門要做好戶外廣告牌的加固;建築工地要做好臨時用房的加固,並整理、堆放好建築器材和工具;園林部門要加固城區的行道樹。

  8、颱風來臨時,千萬不要在河、湖、海的路堤或橋上行走,不要在強風影響區域開車。

  9、颱風帶來的暴雨容易引發洪水、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大家心裡要有這根弦,發現危險徵兆應及早轉移。

  10、沿海鄉鎮在臺風來臨前要加固各類危舊住房、廠房、工棚、臨時建築、在建工程、市政公用設施***如路燈等***、吊機、施工電梯、腳手架、電線杆、樹木、廣告牌、鐵塔等,千萬不要在以上地方躲風避雨。

  11、及時清理排水管道,保持排水暢通。

  12、遇到危險時,請撥打當地政府的防災電話求救。

  颱風的成因

  在熱帶海洋上,海面因受太陽直射而使海水溫度升高,海水容易蒸發成水汽散佈在空中,故熱帶海洋上的空氣溫度高、溼度大,這種空氣因溫度高而膨脹,致使密度減小,質量減輕,而赤道附近風力微弱,所以很容易上升,發生對流作用,同時周圍之較冷空氣流入補充,然後再上升,如此迴圈不已,終必使整個氣柱皆為溫度較高、重量較輕、密度較小之空氣,這就形成了所謂的熱帶低壓。然而空氣之流動是自高氣壓流向低氣壓,就好像是水從高處流向低處一樣,四周氣壓較高處的空氣必向氣壓較低處流動,而形成風。在夏季,因為太陽直射區域由赤道向北移,致使南半球之東南信風越過赤道轉向成西南季風侵入北半球,和原來北半球的東北信風相遇,更迫擠此空氣上升,增加對流作用,再因西南季風和東北信風方向不同,相遇時常造成波動和旋渦。這種西南季風和東北信風相遇所造成的輻合作用,和原來的對流作用繼續不斷,使已形成為低氣壓的旋渦繼續加深,也就是使四周空氣加快向旋渦中心流,流入愈快時,其風速就愈大;當近地面最大風速到達或超過每秒32.6米時,我們就稱它為颱風。

  颱風具備的條件

  從颱風結構看到,如此巨大的龐然大物,其產生必須具備特有的條件。

  一、要有廣闊的高溫、高溼的大氣。熱帶洋麵上的底層大氣的溫度和溼度主要決定於海面水溫,颱風只能形成於海溫高於26℃-27℃的暖洋麵上,而且在60米深度內的海水水溫都要高於26℃-27℃;

  二、要有低層大氣向中心輻合、高層向外擴散的初始擾動。而且高層輻散必須超過低層輻合,才能維持足夠的上升氣流,低層擾動才能不斷加強;

  三、垂直方向風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層空氣相對運動很小,才能使初始擾動中水汽凝結所釋放的潛熱能集中儲存在臺風眼區的空氣柱中,形成並加強颱風暖中心結構;

  四、要有足夠大的地轉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轉作用有利於氣旋性渦旋的生成。地轉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於零,向南北兩極增大,颱風發生在大約離赤道5個緯度以上的洋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