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災害的成因及其預防措施

  “自然災害”是人類依賴的自然界中所發生的異常現象,且對人類社會造成了的危害的現象和事件。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穫。

  自然災害的成因

  自然災害形成的過程有長有短,有緩有急。有些自然災害,當致災因素的變化超過一定強度時,就會在幾天、幾小時甚至幾分、幾秒鐘內表現為災害行為,像火山爆發,地震、洪水、颶風、風暴潮、冰雹、雪災、暴雨等,這類災害稱為突發性自然災害。旱災、農作物和森林的病、蟲、草害等,雖然一般要在幾個月的時間內成災,但災害的形成和結束仍然比較快速、明顯,所以也把它們列入突發性自然災害。另外還有一些自然災害是在致災因素長期發展的情況下,逐漸顯現成災的,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環境惡化等,這類災害通常要幾年或更長時間的發展,則稱之為緩發性自然災害。

  許多自然災害,特別是等級高、強度大的自然災害發生以後,常常誘發出一連串的其他災害接連發生,這種現象叫災害鏈。災害鏈中最早發生的起作用的災害稱為原生災害;而由原生災害所誘匯出來的災害則稱為次生災害。自然災害發生之後,破壞了人類生存的和諧條件,由此還可以導生出一系列其它災害,這些災害泛稱為衍生災害。如大旱之後,地表與淺部淡水極度匱乏,迫使人們飲用深層含氟量較高的地下水,從而導致了氟病,這些都稱為衍生災害。

  當然,災害的過程往往是很複雜的,有時候一種災害可由幾種災因引起,或者一種災害因會同時引起好幾種不同的災害。這時,災害型別的確定就要根據起主導作用的災因和其主要表現形式而定。

  常見自然災害及其預防措施

  一、滑坡、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地溝谷中由洪水引發的攜帶大量泥沙、石塊的洪流。泥石流常與山洪相伴,其來勢凶猛,在很短時間裡,大量泥石橫衝直撞,衝出溝外,並在溝口堆積起來。泥石流來勢凶猛,而且經常與山體崩塌相伴相隨,沖毀道路,堵塞河道,甚至淤埋村莊、城鎮,對農田和道路、橋樑及其他建築物破壞性極大,給生命財產和經濟建設帶來極大危害。

  泥石流預防措施:劃分泥石流的危險區、潛在危險區或進行泥石流災害敏感度分割槽;加強水文、氣象的預報工作,特別是對小範圍的區域性暴雨的預報。隨時注意災害預警預報,選好躲避路線,避免到時措手不及。

  應急要點:發現有泥石流跡象,應立即觀察地形,跑至溝谷兩側山坡或向高地跑。逃生時,要拋棄一切影響奔跑速度的物品。不要躲在有滾石和大量堆積物的陡峭山坡下。不要停留在低窪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樹上躲避。

  泥石流發生前的跡象:河流突然斷流或水勢突然加大,並夾有較多柴草、樹枝;深谷或溝內傳來類似火車轟鳴或悶雷般的聲音;溝谷深處突然變得昏暗,並有輕微震動感等。去山地戶外遊玩時,要選擇平整的高地作為營地,儘可能避開河***溝***道彎曲的凹岸或地方狹小高度又低的凸岸。切忌在溝道處或溝內的低平處找尋宿營棚。當遇到長時間降雨或暴雨時,應警惕泥石流的發生。

  二、山火

  山火,又稱林火、植被大火、草原大火或者灌木大火,是一種發生在林野難以控制的火情。通常是由閃電引起的。其他一些常見的原因有人類的粗心大意和故意縱火。

  山火的發生需要三個條件,一是可燃物,而山火發生的火源很充足,喬木、灌木、草本、枯枝落葉等都是產生山火的可燃物,而且非常豐富,這也是森林火災造成重大損失的必要條件。二就是氧氣,燃燒物必須有氧氣的存在才能燃燒,氧氣是可燃物的助燃氣體,如果沒有氧氣,那麼可燃物就不能燃燒,山火也就不會發生。三就是達到可燃物燃點的溫度。一定的溫度可使氧活化並促使可燃物產生大量可燃性氣體。當外界對可燃物進行加溫時,大量水蒸氣蒸發,溫度上升,出現大量可燃性氣體,達到開始著火的溫度時,稱為燃點。而溫度到達燃點後不需要外界火源就可引起燃燒。當這些條件都具備的時候山火就會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山火一旦發生就極容易造成重大損失,包括生命和財產安全都無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公司應積極配合地方責任部門做好消防安全檢查工作。

  防火期內,禁止野外用火;因特殊情況需要用火的,必須嚴格遵守以下規定:

  1、嚴禁野外私自用火。因施工需要,涉及在樹叢、草場、灌木中進行動火作業的必須按規定辦理動火安全許可證,要有專人負責,事先開好防火隔離帶,準備撲火工具,有組織地在三級風以下的天氣用火,嚴防失火。

  2、各種機動車輛,必須安設防火裝置,並採取其他有效措施,嚴防漏火、噴火和機車閘瓦脫落引起火災。

  3、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定期進行消防安全檢查,開展消防知識培訓和演練,保證人員具備滅火和逃生技能。

  4、做好高溫天氣監測預報工作,特別要做好高火險天氣預報工作。可通過手機簡訊、廣播通知或關注網路、電視部門等相關媒體的高溫預警資訊。

  山火逃生急救措施:一旦發現被林火圍困或襲擊,要果斷決策,迅速選擇突圍和避火路線,採取正確的避火方法,避免發生傷亡事故。在較開闊的平坦地,可以以河流、小溪、道路為依託,使用點火器點迎面火,使新火頭向大火頭方向逆風蔓延,阻擋火鋒解圍。請注意在控制線另側一定要有巡護人員,以防飛火產生新火點。

  1、點火解圍

  在無河流、小溪、道路為依託時,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使用點火器點順風火,撲火隊員跟火進入火燒跡地避火,並用手扒出地下溼土,緊貼溼土呼吸或用溼手巾捂住口鼻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2、強行頂風衝越火線

  當點火或其他條件不具備時,切忌順風跑,要選擇已經過火或雜草稀疏,地勢平坦的地段,用衣服矇住頭部,快速逆風衝越火線,進入火燒跡地即可安全脫險。

  3、臥倒避煙***火***

  在點火解圍來不及,就近有河流***河溝***、無植被或植被稀少的迎風平坦地段時,用水浸溼衣服矇住頭部,兩手放在胸部,臥倒避煙***火***。臥倒避煙***火***時,為防止煙霧嗆昏窒息,要用溼毛巾捂住口鼻,並扒個土坑,緊貼溼土呼吸,可避免菸害。

  4、快速轉移

  發現大火襲來,人力無法控制時,只要時間允許,迅速轉移到安全地帶,避免發生傷亡。

  三、暴風雪

  暴風雪是伴隨寒潮或冷空氣侵襲而產生的。目前人類雖尚無法控制,但是減輕或避免它造成的危害還是可以實現的。其預防措施包括:

  1、按照職責做好防雪災和防凍害準備工作。

  2、行人注意防寒防滑,小心駕駛,車輛應當採取防滑措施。

  3、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壓的臨時搭建物,加固現場腳手架,保證現場腳手架、塔吊、升降機等裝置的安全狀態。

  4、必要時停業,減少不必要的戶外活動; 安排合理的人員值班。

  5、水源根據氣溫不同採取不同處理辦法。

  6、停電4小時以上必須把管線內的水放淨,對於不能把水放淨的管線要用壓風機進行徹底吹掃,以確保管線不凍堵。

  7、對場區停工後及時進行斷電,防止發生漏電和及引起火災。

  四、雷擊

  雷電能夠對物體、建築物、設施、人破壞或損壞,破壞電力系統的正常執行。

  1、塔吊、腳手架必須要良好的接地。施工現場需要考慮防直擊雷的部位首先是塔式起重機、纜機等高大機械裝置及鋼腳手架、在建工程金屬結構等高架設施。塔吊,腳手架必須要良好的接地,以防施工期間遭受雷擊。

  2、施工人員應掌握避雷的方法和技巧。為了減少施工現場雷擊事件的發生,各施工單位和有關部門應當完善相關制度,施工現場應指定防雷安全負責人,開展防雷安全的日常管理工作。施工現場的防雷裝置宜向有資質的防雷檢測機構申請檢測,切實保障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

  3、廣泛開展防雷減災安全宣傳教育。通過宣傳和培訓,使工地管理人員及施工人員的防雷意識得到增強,自救互救能力得到提高。必須對施工人員進行防雷知識培訓,加強被雷擊後基本救護和自救知識的培訓,增強救護和自救能力,減少傷亡事故。

  4、雷雨來臨時應停止室外作業。派專人密切關注當地氣象臺的天氣預報,明確本地是否有雷雨天氣。當雷雨天氣來臨時施工單位要迅速撤離易受雷擊的危險地帶的施工人員,停止一切室外作業。

  5、制定和完善應急防範措施和處置預案。制定和完善施工現場在雷電惡劣天氣下的防範措施和應急處置預案。要給現場施工人員配備或指定防雷裝置完善的緊急避雷場所,保障人員撤離後的人身安全。

  6、儘量不要撥打、接聽電話,或使用電話上網,應拔掉電源和電話線及電視天線等可能將雷擊引入的金屬導線。

  7、不要在水邊和窪地停留,切勿站在樓頂、山頂、或接近其他易導電的物體,應迅速到乾燥的室內避雨,如找不到房子應就近到山間或山岩下避雨。

  8、不要拿著金屬物品在雷雨中停留,隨身所帶的金屬物品應放在5m外的地方;在雷雨中不宜打傘,也不宜將羽毛球拍等扛在肩上。

  9、遇雷雨天氣時,不要站著,應蹲下降低高度,同時兩腳併攏減少跨步電壓帶來的危害。

  10、不要站在大樹下,不能用手摸扶大樹,因為這時潮溼的樹幹已變成了一個引雷裝置,再好離大樹5m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