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知識手抄報邊框

  科學技術史表明,過多的知識資訊有時反倒會妨礙和限制創新。小編為大家彙總了一些 ,大家可作為參考,希望大家能夠獲得幫助:

  資料:天多高地多厚

  天高從地面算起,通常是指到大氣層的高度。過去認為厚約八百公里,以後探測到在距地面1000?2000公里高處仍有空氣存在。近二十年,根據人造地球衛星和宇宙火箭考察的結果,在2000?3000公里的高空,也找到了空氣分子。在遠離地表16000公里的高空,還存在著氣體的痕跡。地有多厚?科學家推斷。地球內部可分為地殼、岩石圈層、中間層和地核等不同性質的同心圈層。地殼在大陸上厚度平均六十多公里。而岩石圈層是從地殼以下到深達1200公里處的圈層。在岩石圈層以下到離地面2900公里間,叫中間層或中間帶。中間層以下到地球中心部分是半徑達3471公里的核心,就是地球--外核平均厚2200公里,核心半徑1270公里。目前,人類最深鑽井為八至十公里,還遠沒有突破地殼。

  圖片:

  圖片一

  圖片二

  資料:海水為什麼能流來流去

  我們都知道海面是平的,但是海水為什麼又能流來流去呢?海水所以能流動,有許多複雜的原因,主要是:

  1.由於風力的長期吹送。

  2.大氣壓力的變化。

  3.陸地上巨量的水流入海洋。

  4.海水溫度或鹽分不一致。

  5.海水融化量的不同。

  在經常風和盛行風的影響之下,運動著的空氣對波浪的迫風面發生了一定的摩擦力或壓力,這樣就能帶動海水向前運動。風吹的時間愈久,風力愈大,海水的前進運動也就愈強,這樣的海洋中流動著的大量海水,彷彿象一條無比龐大的沒有河岸的河流一般,大規模地向前流動。有的情形是風將海水不斷地趕到一個海灣裡去,在海灣裡彙集了大量的水後,就從海峽流出,形成海流。墨西哥灣和佛羅里達海峽的海流就是形成的。這個海流寬度有一百五十公里,深達八百公尺,速度每晝夜約130公里,每小時的流量約900億噸。大氣壓力的變化與巨量河水不斷地流入海洋,它能使海水發生流動。通常在高氣壓地帶,海平面下降;在低氣壓地帶,海平面上升。同時大量的河水流入海洋中,致使海水自然就要流動了。海水的溫度或鹽分不一致,使海水密度不同,也可以引起海水的流動。例如在波羅的海和德國海之間的海峽裡所存在的兩股海流,就是因為下面的水是鹹度比較大,上面的水鹹度比較小,所以下面的水從德國海向波羅的海方面流動,上面的水從波羅的海向德國海方面流動。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方面,地中海的海水密度大於大西洋,而地中海的海面比較大西洋低,這樣在海水的上部,大西洋的海水經過直布羅陀海峽流向地中海,而在海水的下部,地中海水***密度較大***就流向大西洋。此外,海水融化量的多少,也能促使海水流動,大量海水的融化,使部份的海面由於海水的增加而上升,這樣勢必會發生海水的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