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食症有什麼預防方法

  貪食症並非是普通的貪吃,作為一種進食行為的異常改變,貪食症應具有以下一些特點:病人的攝食慾望或行為常呈發作型,一旦產生了進食慾望便難以剋制和抵抗,每次進食量都較大。這些狀況會給患者帶來不少傷害,甚至還可能誘發疾病,因此一定要做好防治。那麼你們知道貪食症如何預防嗎?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貪食症怎麼預防

  1、節食要有度

  減肥免不了要節制飲食,但是節食要有度,不要一下子減少大量食量,而讓自己處於極度的飢餓感中。建議通過少吃多餐的方式來節食。將一天的飲食分成5~6餐進食,減少每一餐的食量,吃完以後,感覺餓了再吃下一頓。這樣子,不捱餓就能瘦下來,還能避免自己因為飢餓感到憤怒而暴食。

  2、及時宣洩消極情緒

  消極的情緒如憂鬱、憤怒、傷心等往往是引發暴食症的導火線。當你控制或宣洩了這些消極的情緒時,你也就遠離了暴食症。宣洩消極情緒的方式很多,可以是看一場電影大哭一場,泡個舒服的澡,到操場上痛痛快快奔跑等方式,宣洩消極情緒時候,最好有個朋友在身邊,這樣對你心情恢復會大有益處。

  3、反省自己進食行為

  每天要反省自己的進食行為,一方面可以防止自己因為過量進食增加體重;另一方面可以尋找自己身上是否有暴食症的蛛絲馬跡。如果發現端倪,建議找醫生診斷,不要自己盲加揣測。一旦確診,要積極需求方法治療。

  貪食症的危害有哪些

  雖然神經性暴食症者常陷入暴食--催吐之惡性迴圈,但大多數患者仍維持標準或接近理想體重。由於反覆出現不適當的補償性行為而造成身體不良之生理效應,包括因自行催吐使胃酸逆流引起蛀牙、食道炎、唾腺腫大或因服用利尿劑、瀉劑導致低血鉀症、體內酸鹼不平衡等情形發生。另外此類病患也常伴有情緒不穩定,如憂鬱、恐懼、注意力欠佳、缺乏自信或偷竊、酒精、藥物濫用及自殺等問題。

  而且,暴飲暴食也會引起週期性麻痺。“暴飲暴食”使血糖迅速升高,人體內一時用不完的糖,可貯存於組織細胞內,一部分經肝臟合成糖原。糖原合成的同時把血清中大量的鉀離子帶到細胞內,這樣就造成血清鉀減少,使神經肌肉的興奮性及應激功能降低,從而發生肌肉軟弱無力甚至癱瘓。人體內鉀的總含量約160克,其中98%分佈在細胞內。鉀離子是細胞內液的主要陽離子,是維持人體神經、肌肉正常興奮性、應激性和正常活動必需的物質。鉀主要由腸道吸收,約90%從腎臟排出,嘔吐、腹瀉使消化液大量丟失時或飲食不節使細胞外的鉀離子轉移到細胞內,是引起血鉀降低的常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