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經典成語故事有什麼

  每一句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那麼你有講過成語故事給孩子聽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芝蘭玉樹

  在古時候,有一個歷史朝代叫東晉。東晉時期,有兩個很受人尊敬的大家族,一個是王家,一個是謝家。這兩個家族,培養出了許多優秀、傑出的人才,在皇宮裡擔任重要職位,輔助皇帝處理國家大事。謝家有個叫謝安的人,他是當時的宰相,相當於我們今天的國家總理,地位很高。謝安經常對家裡的孩子們講:“你們要好好學習,長大以後,成為一個品德高尚、本領高強的人。”

  有一天,謝安閒來無事,就問孩子們:“你們將來長大了,想幹什麼呢?”謝安有一個侄子,名叫謝玄。謝玄回答說:“我將來,要像‘芝蘭玉樹,立於高堂之前’。”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芝蘭玉樹,立於高堂之前”是什麼意思嗎?我們先來講講“芝蘭玉樹”吧。這“芝蘭”啊,其實就是蘭花,是一種植物,它的花朵不大,顏色有黃的、粉的,也有白的,非常美麗;而蘭花的葉子呢,是細細長長的,就像小朋友彎彎的眉毛一樣,形態非常優美。蘭花的香氣也是淡淡的、柔柔的,聞起來一點兒都不刺鼻子,讓人覺得很舒服。更重要的是,蘭花的生長環境雖然是又潮又溼,陽光也少,但是它們依然堅強、快樂地生長,依然把柔和、淡雅的香氣帶給人們。所以啊,蘭花在人們的心中,一直都像是一個外表美麗、內心品德高尚的人,是一種人們很喜歡的、名貴的植物。那麼“芝蘭玉樹”呢,就是指,用名貴的蘭花和玉石裝飾而成的大樹。小朋友,你們想想看,大樹是不是很高大、很挺拔呀?它可以為我們遮擋陽光,讓我們在樹蔭下快快樂樂地做遊戲,一點兒也不用擔心被陽光晒傷,對不對呀?那麼,如果這棵大樹是用名貴的蘭花和玉石裝飾而成的呢,是不是又漂亮、又芳香、而且還可以保護我們不被晒傷呢?這可真是一棵很棒的大樹呀!好啦,現在讓我們回到剛才的故事。

  當東晉的宰相謝安問家裡的孩子們長大以後都想幹什麼的時候,謝玄小朋友是怎麼回答的呢?他說:“我將來,要像‘芝蘭玉樹,立於高堂之前’。”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謝玄小朋友希望自己長大以後,能像名貴的蘭花,玉做的樹。謝玄小小年紀就能有這樣的志向,他的叔叔謝安自然很高興,從此就更加註重對謝玄的培養和教育,而謝玄自己也很努力,掌握了很多的知識和本領。

  後來,前秦朝代的皇帝苻堅帶兵攻打東晉,東晉宰相謝安就任命他的侄子謝玄為先鋒官,迎戰苻堅。謝玄利用他的聰明才智,在淝水一帶,帶領八萬士兵戰勝了苻堅的80多萬士兵,保護了國家和人民。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淝水之戰”,而謝玄,也因此而名揚天下,實現了他幼年時想成為“芝蘭玉樹”的理想。

  刻舟求劍

  從前,有個人帶著一把寶劍坐船。船才開出來,突然聽見“撲通”一聲,他的劍落到水裡去了。

  怎麼辦呢?他想了半天,終於想到了一個辦法,他用小刀在船上刻了一個印記,便悠然自得的在船上坐著。

  划船的人很著急,對他說:“讓我把船停下來,你快跳下去把劍撈起來吧!”

  可那個人卻指著船說:“到了對岸再說吧,反正我在船上劃了一條線,劍是從這兒落下去的,到時候從這裡下去找就行啦!”

  划船的人說:“你的劍掉進了水裡,劍又不會跟著船走,怎麼還能在對岸找到呢?”

  那個人不聽船伕的話,於是,船伕把船劃到了對岸。

  這時,那個人脫掉衣服,從他劃的那條線那裡跳了下去,可他撈了很久什麼也沒撈到。

  劍掉進了河裡,現在船走了這麼遠,他是不能從船上的線找到劍的。

  刻舟求劍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舟”是“船”,“求”是“尋找”。有的人辦事不管時間地點的變化,始終不肯改變原來的主意,我們就可以說他是刻舟求劍。

  亡羊補牢

  戰國時期,楚國有個大臣名叫莊辛。他見朝中有幾個大臣整天圍在楚襄王身邊,與楚襄王一起縱情淫樂,就對楚襄王說:“您那些心愛的臣子,奢侈浪費,如果不果斷地處置他們,必然要遭殃!”襄王聽了,不以為然地說:“我看你是老糊塗了吧,要不然就是存心造謠。”莊辛說:“如果大王您繼續寵信這些奸臣,那麼楚國很快就要滅亡了!”

  由於楚襄王不聽勸告,莊辛便離開楚國到趙國去了。後來楚國果然遭到了秦國的進攻。由於楚國內部空虛,很快就失去了一大片國土。楚王被迫逃到城陽***今河南息縣西北***,這時他才想起莊辛的話,連忙派人去把莊辛請來。莊辛回到楚國之後,襄王內疚地對他說:“現在事情已經弄成這個樣子,你看怎麼辦才好呢?”莊辛回答說:“羊跑了才去修補羊圈,也不算遲。***原文是:‘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我聽說從前商湯王、周武王只有方圓百里的國土,但是卻建成了強大的國家;夏桀王、商紂王雖佔有整個天下,卻最終亡了國。大王您要牢牢記住這個教訓:重用奸臣,一定會導致災難的!”

  楚襄王聽了莊辛的這番話後,覺得很對,於是馬上封他為陽陵君,不久就收復了大片的土地。

  成語“亡羊補牢”由“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縮略而來,比喻出了差錯或者遭遇失敗之後,要吸取教訓,及時補救,還不算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