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是什麼

  風險管理越來越為各國所重視,並正在得到逐步推廣,你知道風險管理有哪些流程嗎?下面為您精心推薦了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

  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是發現、辨認和表述風險的過程,是指在風險事故發生之前,人們運用各種方法系統的、連續的認識所面臨的各種風險以及分析風險事故發生的潛在原因,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的第一步,是風險管理的基礎。

  風險分析

  系統的運用相關資訊來確認風險的來源,並對風險進行估計。

  風險評價

  風險評價是指將估計後風險與給定的風險準則對比,來決定風險嚴重性的過程。

  風險決策

  根據風險評價的結果,確定該風險是可承受還是需要進行處理***分別採用風險規避、風險優化、風險轉移、風險保留或風險利用等措施***

  風險監控

  發現出現問題,需要重新進行風險識別、風險估計、風險評價和風險決策以決定是否繼續執行原計劃。

  風險管理的方法

  ***1***專案範圍的風險。專案採購管理通常有三種合同方式,即:固定價或總價合同、成本報銷***加獎勵***合同、單價合同。通常不確定性越大、風險越大的專案,越趨向於採用靠後的合同方式。這也是國外及國內部分ERP供應商在實施服務中採用按人天提供服務並收取費用的原因。但是採用這種方式,客戶存在較大的風險,因此,國內很多客戶傾向於以固定價格訂立實施服務合同。而這種合同方式,則對供應商存在較大風險。在此前提下,若專案範圍定義不清晰,可能導致買賣雙方對專案範圍的認知產生分歧:賣方希望儘量縮小實施範圍,以最小的成本結束專案;而買方希望將ERP系統的所有功能儘可能多的實施,以固定價格獲得最大的效益。若雙方的分歧較大,不能達成一致,則必然造成效率低下,相互扯皮。

  因此,ERP專案合同中,應對專案的實施範圍做盡可能清晰的界定,切不可停留在“實施財務模組”或是“實施應收、應付、總帳管理”之類的層面上。寧願多花一些時間在專案實施前的範圍界定工作上,也不要在專案實施過程中,面對ERP繁多的功能,實施方與使用者爭執不下,或被迫讓步,投入更大的精力於專案中,而導致專案不能按時完成。

  ***2***專案進度的風險。關於ERP專案實施的週期,目前在宣傳上有強調“快速”的傾向。但ERP專案進度的控制絕非易事,不僅取決於公司的能力,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客戶對ERP期望值是否合理、對範圍控制是否有效、對專案投入是否足夠等方面的影響。

  而實際操作中,並非所有使用者對ERP實施都有這種理解與認同,因此,在專案進度計劃時,一味在專案進度計劃時求快,甚至是刻意追求某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日期作為專案里程碑,將對專案的控制造成很大壓力。

  事實上,很多專案的失敗,正是起因於專案進度出現拖延,而導致專案團隊士氣低落,效率低下。因此,ERP專案實施的時間管理,需要充分考慮各種潛在因素,適當留有餘地;任務分解詳細適中,便於考核;在執行過程中,應強調專案按進度執行的重要性,在考慮任何問題時,都要將保持進度作為先決條件;同時,合理利用趕工及快速跟進等方法,充分利用資源。

  ***3***專案人力資源的風險。人力資源是ERP專案實施過程中最為關鍵的資源。保證合適的人,以足夠的精力參與到專案中來,是專案成功實施的基本保證。

  ERP專案實施中存在各種角色,對各種角色應具備的素質。要降低專案的人力資源風險,就要保證進入到專案中並承擔角色的各類專案干係人滿足專案要求。因此,實施雙方應對參與人員進行認真的評估,這種評估應該是雙方面的,不僅是使用者對諮詢顧問的評估,也應包括諮詢公司對參與專案的使用者方成員***在國內目前的環境下,主要是指關鍵使用者***的評估。同時,應保證專案人員對專案的投入程度。應將參與ERP專案人員的業績評估與ERP專案實施的狀況相關聯,明確ERP專案是在該階段專案相關人員最重要的本職工作;制定適當的獎懲措施;在企業中建立“一把手工程”的思想,層層“一把手”,即各級負責人針對ERP實施向下行使全權、對上擔負全責,將一把手從個體概念延伸到有機結合的群體概念。

  ***4***對ERP認識不正確的風險 .有的企業把ERP視為企業管理的靈丹妙藥,認為既然ERP“功能強大”,只要上了ERP,企業的所有問題便迎刃而解,或者以為企業的所有流程都可以納入到ERP中來;還有的人簡單的將ERP視為當前業務流程的電子化。

  要防範或減輕這種風險,需要對使用者進行大量的培訓:ERP的由來,ERP的功能,實施ERP的目的與期望等等,儘可能在使用者產生“ERP不能滿足我的需求和期望”這種想法之前,讓使用者知道“現階段對ERP合理的需求期望是什麼”。

  風險控制的方法

  1、風險迴避

  風險迴避是投資主體有意識地放棄風險行為,完全避免特定的損失風險。簡單的風險迴避是一種最消極的風險處理辦法,因為投資者在放棄風險行為的同時,往往也放棄了潛在的目標收益。所以一般只有在以下情況下才會採用這種方法:

  ***1***投資主體對風險極端厭惡。

  ***2***存在可實現同樣目標的其他方案,其風險更低。

  ***3***投資主體無能力消除或轉移風險。

  ***4***投資主體無能力承擔該風險,或承擔風險得不到足夠的補償。

  2、損失控制

  損失控制不是放棄風險,而是制定計劃和採取措施降低損失的可能性或者是減少實際損失。控制的階段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後三個階段。事前控制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降低損失的概率,事中和事後的控制主要是為了減少實際發生的損失。

  3、風險轉移

  風險轉移,是指通過契約,將讓渡人的風險轉移給受讓人承擔的行為。通過風險轉移過程有時可大大降低經濟主體的風險程度。風險轉移的主要形式是合同和保險。

  ***1***合同轉移。通過簽訂合同,可以將部分或全部風險轉移給一個或多個其他參與者。

  ***2***保險轉移。保險是使用最為廣泛的風險轉移方式。

  4、風險保留

  風險保留,即風險承擔。也就是說,如果損失發生,經濟主體將以當時可利用的任何資金進行支付。風險保留包括無計劃自留、有計劃自我保險。

  ***1***無計劃自留。指風險損失發生後從收入中支付,即不是在損失前做出資金安排。當經濟主體沒有意識到風險並認為損失不會發生時,或將意識到的與風險有關的最大可能損失顯著低估時,就會採用無計劃保留方式承擔風險。一般來說,無資金保留應當謹慎使用,因為如果實際總損失遠遠大於預計損失,將引起資金週轉困難。

  ***2***有計劃自我保險。指可能的損失發生前,通過做出各種資金安排以確保損失出現後能及時獲得資金以補償損失。有計劃自我保險主要通過建立風險預留基金的方式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