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流是怎麼樣形成的

  電是一種自然現象,指電子運動所帶來的現象,那麼你知道嗎?小編在此整理了電流的形成原理,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電流的形成原理

  電流是電荷定向移動形成的,電流的單位是安培***A***。電荷是指帶電的基本粒子,分為正電荷和負電荷,單位是庫倫***C***。 可以這樣形象理解,把電流比喻成水流,電荷就好比是水滴,當無數水滴朝一個方向流動時就形成了水流,同樣的道理,無數電荷的定向移動便形成了電流,我們規定正電荷移動的方向是電流的方向。

  電荷***electric charge ***,即帶正負電的基本粒子,是物質的一種物理性質。帶正電的粒子叫正電荷***表示符號為“+”***,帶負電的粒子叫負電荷***表示符號為“﹣”***。也是某些基本粒子***如電子和質子***的屬性,它使基本粒子互相吸引或排斥。電荷是許多次原子粒子所擁有的一種基本守恆性質,它決定了帶電粒子在電磁方面的物理行為。

  ***1***電荷的定向移動產生電流,不論是正電荷***陽離子,半導體中的空穴***還是負電荷***陰離子,電子***。導電的是金屬或者半導體器件的話原子是不會發生化學變化的,因為失去了的電子還會從別的地方補回來。 但是如果導電的是離子,那麼離子在電極處是會電離成原子而附著在電極上的,發生化學變化。

  ***2***正電荷也會移動的,最容易想象的就是陽離子,在導電溶液中移動。規定正電荷移動方向為電流方向是因為方便,如計算的時候你把負電荷代入計算就得到負值,可知電流方向是與負電荷移動方向是反向的。

  ***3***電池提供電壓,這點沒有疑問。在電源電壓之下,導體內產生電場,電荷在電場的作用下移動,形成電流。但是電流要持續,那麼電池必須提供電子,否則導線內的電子都跑光了!但是導線中的電子又跑到哪裡去了呢?毫無疑問跑到電源去了。所以電子從電源跑出來又跑回到電源去,電路斷開後導線不帶電,可見導線的電子沒加沒減,那麼電池的電子也必然沒多沒少。所以電池不提供電子不消耗電子。電池只提供電壓。

  電流對人體的危害

  1.通過人體電流的大小。根據電擊事故分析得出:當工頻電流為0.5~1mA時,人就有手指、手腕麻或痛的感覺;當電流增至8~10mA時,針刺感、疼痛感增強發生痙攣而抓緊帶電體,但終能擺脫帶電體;當接觸電流達到20~30mA時,會使人迅速麻痺不能擺脫帶電體,而且血壓升高,呼吸困難;電流為50mA時,就會使人呼吸麻痺,心臟開始顫動,數秒鐘後就可致命。通過人體電流越大,人體生理反應越強烈,病理狀態越嚴重,致命的時間就越短。

  2.通電時間的長短。電流通過人體的時間越長後果越嚴重。這是因為時間越長,人體的電阻就會降低,電流就會增大。同時,人的心臟每收縮、擴張一次,中間有0.1s的時間間隙期。在這個間隙期內,人體對電流作用最敏感。所以,觸電時間越長,與這個間隙期重合的次數就越多,從而造成的危險也就越大。

  3.電流通過人體的途徑。當電流通過人體的內部重要器官時,後果就嚴重。例如通過頭部,會破壞腦神經,使人死亡。通過脊髓,會破壞中樞神經,使人癱瘓。通過肺部會使人呼吸困難。通過心臟,會引起心臟顫動或停止跳動而死亡。這幾種傷害中,以心臟傷害最為嚴重。根據事故統計得出:通過人體途徑最危險的是從手到腳,其次是從手到手,危險最小的是從腳到腳,但可能導致二次事故的發生。

  4.電流的種類。電流可分為直流電、交流電。交流電可分為工頻電和高頻電。這些電流對人體都有傷害,但傷害程度不同。人體忍受直流電、高頻電的能力比工頻電強。所以,工頻電對人體的危害最大。

  5.觸電者的健康狀況。電擊的後果與觸電者的健康狀況有關。根據資料統計,肌肉發達者、成年人比兒童擺脫電流的能力強,男性比女性擺脫電流的能力強。電擊對患有心臟病、肺病、內分泌失調及精神病等患者最危險。他們的觸電死亡率最高。另外,對觸電有心理準備的,觸電傷害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