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是如何形成的

  清晨走在馬路上,偶爾會看見小草表面那一顆顆晶瑩的露珠,是不是覺得萌萌噠呢?但露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露的形成:

  空氣中水汽以液滴形式液化在地面覆蓋物體上的液化現象。夜間氣溫下降,越近地面冷卻越快,形成與白天相反的下冷上熱的溫度分佈,當地面溫度冷卻到使貼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含量達到飽和時,地面物體上開始觀察到露滴生成。如果溫度持續降至0℃以下時,露滴凍結成冰珠,稱為凍露。日出之後,地面溫度和溼度變成與夜晚完全相反的分佈形式,貼近地面空氣的增溫也使該空氣層的水汽含量欠飽和,各種條件都將有利於地面水分的蒸發,露滴逐漸消失。露珠是露的別名,它從夜幕降臨到陽光初照是降落在花朵上,總是悄然無息。

  露的藥用:

  釋名:在秋露重的時候,早晨去花草間收取。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用以煎煮潤肺殺蟲的藥劑,或把治療疥癬、蟲癩的散劑調成外敷藥,可以增強療效。

  白花露:止消渴。

  百花露:能令面板健好。

  柏葉露、菖蒲露:每天早晨洗眼睛,能增強視力。

  韭葉露:治白癜風。每天早晨塗患處。

  拓展:露水的形成

  露水四季皆有,秋天特別多。晴朗無雲的夜間,地面熱量散失很快,地面氣溫迅速下降。

  溫度降低,空氣含水汽的能力減小,大氣低層的水汽就附在草上、樹葉上等,並凝成細小的水珠,即露水。

  露水需在大氣較穩定,風小,天空晴朗少雲,地面熱量散失快的天氣條件下才能形成。如果夜間天空有云,地面就像蓋上一條棉被,熱量碰到雲層後,一部分折回大地,另 一部分則被雲層吸收,被雲層吸收的這部分熱量,以後又會慢慢地放射到地面,使地面的氣溫不容易下降,露水就難出現;如果夜間風較大,風使上下空氣交流,增加近地面空氣的溫度,又使水汽擴散,露水也很難形成。

  露水對農作物很有好處,露水像雨一樣,能滋潤土壤起到幫助植物生長的作用。

  露水的解釋:

  夏天的清晨 ,我們常可以在一些草葉上看到一顆顆亮晶晶的小水珠,這就是露.古時候,人們以為露水是從別的星球上掉下來的寶水,所以許多民間醫生及煉丹家都注意收集露水,用它來醫治百病及煉就"長生不老丹"。

  在晴朗無雲,微風飄拂的夜晚,由於地面的花草,石頭等物體散熱比空氣快,溫度比空氣低.當較熱的空氣碰到這些溫度較低的物體時,便會發生飽和而凝結成小水珠留在這些物體上面,這就是我們看到的露水.

  露水對農作物生長很有利.在炎熱的夏天,白天,農作物的光合作用很強,會蒸發掉大量的水分,發生輕度的枯萎。到了夜間,由於露水的供應,又使農作物恢復了生機.此外,有利於田莊的作物對已積累的有機物進行轉化和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