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安神的中藥有哪些

  養心安神主要是為了調整陰血不足,心脾兩虛,心腎不交等引起的心悸,怔忡,虛煩不眠,健忘多夢等症。那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有關於養心安神的中藥,希望你會喜歡。

  有哪些中藥

  1、酸棗仁

  酸棗仁,別名棗仁、酸棗核、山棗仁,由鼠李科喬木酸棗成熟果實去果肉、核殼,收集種子,晒乾而成。味甘、酸,性平。能滋養心肝,安神,斂汗。

  酸棗仁粥:酸棗仁10g,生地黃15g,粳米100g。棗仁、地黃水煎取汁,入粳米煮粥食。本方以酸棗仁滋養安神,生地黃養陰清心。用於心陰不足,心煩發熱,心悸失眠。

  棗仁人蔘粉:酸棗仁20g,人蔘12g,茯苓30g。共研為細末。每次5~6g,溫水送服。亦可入粥中煮食。本方以酸棗仁斂汗,人蔘補益肺氣,茯苓安神。用於體虛自汗、盜汗。因三者又能養心安神,故也可用於虛煩不眠。

  2、靈芝

  靈芝,外形呈傘狀,菌蓋腎形、半圓形或近圓形,為多孔菌科真菌靈芝的子實體。該品味甘性平,入心經,能補心血、益心氣、安心神,故可用治氣血不足、心神失養所致的心神不寧、失眠、驚悸、多夢、健忘、體倦神疲、食少等症。可單用研末吞服,或與當歸、白芍、酸棗仁、柏子仁、龍眼肉等同用。

  3、首烏藤

  本品味甘,入心、肝二經,能補養陰血,養心安神。首烏藤適用於陰虛血少之失眠多夢,心神不寧,頭目眩暈等症,常與合歡皮、酸棗仁、柏子仁等養心安神藥同用;若失眠而陰虛陽亢者,可與珍珠母、龍骨、牡蠣等潛陽安神藥配伍。

  4、合歡皮

  合歡皮,為豆科植物合歡的乾燥樹皮,多於夏秋季節剝取,晒乾而成。性味甘、平。常用於情志不遂憂鬱而致失眠者、心神不寧等下,臨床多與柏子仁、心參、酸棗仁等同用,以增強養心開鬱、安神定志作用。

  食療方

  一、天麻煲豬腦

  材料:天麻、枸杞各少許,雞爪150g,豬腦1副、蔥1根、生薑1塊,高湯、鹽適量,料酒、胡椒粉少許

  做法:

  1.雞爪去尖,豬腦去血,枸杞洗淨,蔥切段,生薑去皮切塊;

  2.鍋內燒開水,雞爪和豬腦分別汆燙去血水撈出;

  3.雞爪、豬腦、天麻、蔥、姜、高湯、料酒、胡椒粉一起放入砂鍋內,加蓋小火煲1小時後加枸杞、鹽繼續煲30分鐘即可。

  天麻有定驚的作用,此湯適合心神不寧、遭受驚嚇者服用。

  二、蔥棗湯

  材料:乾紅棗10個,蔥100g,冰糖適量

  做法:

  1.乾紅棗涼水泡發去核,蔥去皮洗淨切長段;

  2.鍋內放紅棗加適量清水煮20分鐘後加入蔥段、冰糖,再煮10分鐘即可。

  此湯適合精神欠佳、心神不定者食用。

  有效的竅門

  1.雙手握拳

  端坐,兩臂自然放於兩股之間,調勻呼吸,然後兩手握拳,用力緊握。吸氣時放鬆,呼氣時緊握,可連續做6次。

  養心功作用:具有調節氣血的作用,隨呼吸而用力,對於調氣息及血液迴圈有好處。而當用力握拳時,可以起到按摩掌心勞宮穴的作用,具有養心的功效。

  2.上舉託物

  端坐,以左手按於右腕上,兩手同時舉過頭頂,調勻呼吸。呼氣時,雙手用力上舉,如託重物,吸氣時放鬆。如此做10~15次後,左右手交換,再做1遍,動作如前。

  養心功作用:可以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活動上肢肌肉關節。

  3.手足爭力

  端坐,雙手十指交叉相握,右腿屈膝,踏於兩手掌中,手、腳稍稍用力相爭。然後放鬆,換左腿,動作如前,可交替做6次。

  養心功作用:可以去心胸間風邪諸疾,寬胸理氣,亦有活動四肢筋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