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三個時期預防癲癇的方法

  我國癲癇患病率高達7‰ ,我國癲癇患者超過900萬,其中近一半為女性患者。那麼女性患者該如何預防癲癇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女性預防癲癇的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女性預防癲癇的方法

  青春期:癲癇“圍著”月經期“轉”

  對於青春期的癲癇女性,癲癇的發作很多都是與月經期有一定重合度。因為女性月經週期一般雌激素與孕激素水平都會略有變化,雌激素可增加發作敏感性,導致癲癇發作,孕激素則可增加一致性神經遞質或許,使其興奮性下降,達到抑制作用。所以如果當雌激素分泌過於旺盛時,容易出現多次發作。相反或平衡則不會出現。對於這類患者,專家建議,需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每月癲癇發作可能加重的前2-3天調整用藥。另外,病人需要注意月經生理期的保健。因為女性存在月經生理週期,這時需要積極做好癲癇病發作的預防護理。

  妊娠期:控制癲癇 關注胎兒健康

  癲癇患者是否能生育,是否能用藥,會不會對胎兒產生影響……這都是癲癇女性患者非常關心的問題。小編為準媽媽或準備成為媽媽的癲癇患者一一解疑答惑。

  1、 癲癇女性不易懷孕?

  傳統觀念認為癲癇女性生育能力低於普通人群,實際上兩者基本一樣。但是三個因素可能會導致不易懷孕:第一是癲癇發作干擾體內內分泌系統的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導致月經週期紊亂,性激素分泌異常。第二,某些抗癲癇藥物可增加體重,體重增加也是影響懷孕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因此,服用這類藥物時應該告知患者進行適當的鍛鍊,控制飲食,避免體重增加可能發生多囊卵巢的風險。第三,生育期癲癇女性面臨壓力很大,患抑鬱的風險明顯增加,抑鬱患者生活質量會明顯下降,從而影響排卵導致不孕。

  2、懷孕癲癇患者能吃藥嗎?

  已經懷孕的癲癇患者,是要控制癲癇發作的,這就勢必要吃藥。但是藥物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做相應的調整,即控制癲癇發作的同時,減少對胎兒的不利影響。每3個月和妊娠最後一個月監測抗癲癇藥物血藥濃度, 調整藥物劑量, 更好地控制癲癇發作。若停止用藥,在早孕期癲癇發作頻繁,血氧降低,可影響胚胎分化發育, 導致畸型甚至發生流產。在妊娠中、晚期癲癇發作可能出現胎兒宮內發育遲緩、低體重、胎兒宮內窘迫以及新生兒或者學齡前兒童的認知功能障礙和發育遲滯。

  3、 癲癇病人可以母乳餵養嗎?

  可以的。抗癲癇藥物一般以簡單擴散的方式擴散到乳汁, 與藥物分子量、蛋白結合率、脂溶性都有關。母乳中的抗癲癇藥物濃度一般很低。目前僅有部分藥物分泌到乳汁中含量較高,因此需要提醒這些母親如果觀察到小孩出現不良反應要停止母乳餵養。

  更年期:癲癇女性絕經期提前

  受激素水平的影響,癲癇女性患者的絕經時間較健康女性提前。對於圍絕經期的癲癇患者,需要加強對癲癇女性的更年期衛生教育,鼓勵參加體育運動和社會鍛鍊,適當補充維生素B、維生素E。要特別關注癲癇患者的骨質疏鬆問題,由於這一年齡段,本身就存在骨質疏鬆的問題,再加上用藥,可能會加速骨質疏鬆,因此建議補充鈣劑及維生素D。

  導致癲癇發生的原因

  1、腦損害與腦損傷

  在胚胎髮育中受到病毒感染、放射線照射或其它原因引起的胚胎髮育不良可引起癲癇;產傷也是引起癲癇的一個主要原因;顱腦外傷也可引起癲癇。

  2、環境因素

  男性病人較女性病人稍多,農村發病率高於城市,另外發熱、精神刺激等也是癲癇發生的誘因。

  3、顱腦其它疾病

  一些有癲癇病史或有先天性中樞神經系統或心臟畸形的病人家族中容易出現癲癇。

  癲癇的症狀

  1、癲癇病症狀大發作:約佔癲癇發作的50%,大發作可分為四個時期

  ***1***先兆期:有頭暈、胃部不適。

  ***2***強直期:突然意識喪失、倒地、頭後仰、肢體強直,面色青紫、瞳孔散大、呼吸暫停,持續數十秒不等。

  ***3***陣攣期:全身肌肉有節律性抽動、常咬破舌頭、口吐白沫、可伴有大小便失禁,一般持續1-3分鐘。

  ***4***恢復期:以上癲癇症狀消失一般要數十分鐘才能清醒,病人對發作過程不能回憶,全身疼痛、乏力。個別病人在恢復期有狂燥、亂跑亂叫、打人毀物等情況發生。

  2、癲癇症狀小發作:痴癇症狀小發作又稱失神發作,典型的表現為病人有短暫意識喪失,大多數意識完全喪失,偶爾意識障礙較淺,意識障礙短暫而頻發為其特點。多數患者每次發作2-15秒,不超過1分鐘,每日數次至數十次。此類癲癇症狀來的也快去的也快。表現為言語及活動突然中斷,兩眼凝視,偶爾上翻,無先兆,發作停止後,繼續原來的活動。

  3、侷限性發作:又叫單純性發作,表現為身體某一部分節律性抽動,持續數秒,意識清楚,若有癲癇放電擴充套件,可延致半身或全身。

  4、精神運動性發作:此類癲癇症狀發作常有錯覺、幻覺及自動症等。因多由顳葉病變引起,故又稱顳葉癲癇。發病年齡與大發作小發作相比較晚,多在20歲左右首次發病。約有40%的病人發病時有先兆,感到胃部不適、幻聽、幻味、眩暈、噁心、恐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