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人為什麼那麼好看

  安徽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擁有淮河、新安、廬州、皖江四大文化圈。?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安徽人那麼好看的原因,一起來看看。

  安徽人那麼好看的原因

  客觀的來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另一方面是文化底蘊。安徽全省分成淮河平原區,江淮臺地丘陵區,皖西丘陵山地區,沿江平原區,皖南丘陵山地五個地貌區,在氣候上屬暖溫帶與亞熱帶的過渡地區。安徽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地跨長江、淮河南北,擁有徽文化***徽州文化***、皖江文化、淮河文化、中原文化、吳越文化等多元文化及地域特徵。所以安徽出現諸多才子佳人也是理所當然的。

  安徽的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安徽地處中國華東地區,經濟上屬於中國中東部經濟區。地理位置東經114°54′—119°37′,北緯29°41′—34°38′。地處長江、淮河中下游,長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東、沿江通海,東連江蘇、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鄰江西,北靠山東,東西寬約450公里,南北長約570公里,土地面積13.94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1.45%,居第22位。地跨長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長江流經安徽境內約400公里,淮河流經省內約430公里,新安江流經省內242公里。將全省分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區三大自然區域。境內巢湖是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積80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安徽省平原、臺地***崗地***、丘陵、山地等型別齊全,可將全省分成淮河平原區、江淮臺地丘陵區、皖西丘陵山地區、沿江平原區、皖南丘陵山地五個地貌區。平原面積佔安徽省面積的45%以上。丘陵區佔全省總面積55%。安徽有天目—白際、黃山和九華山,三大山脈之間為新安江、水陽江、青弋江谷地,地勢由山地核心向谷地漸次下降,分別由中山、低山、丘陵、臺地和平原組成層狀地貌格局。山地多呈北東向和近東西向展布,其中最高峰為黃山蓮花峰海拔1873米。山間大小盆地鑲嵌其間,其中以休歙***徽州***盆地為最大。

  氣候條件

  安徽省在氣候上屬暖溫帶與亞熱帶的過渡地區。在淮河以北屬暖溫帶半溼潤季風氣候,淮河以南屬亞熱溼潤季風氣候。其主要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春暖多變,夏雨集中,秋高氣爽,冬季寒冷。安徽又地處中緯度地帶,隨季風的遞轉,降水發生明顯季節變化,是季風氣候明顯的區域之一。

  春秋兩季為由冬轉夏,和由夏轉冬的過渡時期。全年無霜期200~250天,10℃活動積溫在4600~5300℃左右。年平均氣溫為14~17℃,1月平均氣溫零下1~4℃,7月平均氣溫28~29℃。全年平均降水量在773~1670毫米,有南多北少,山區多、平原丘陵少的特點,夏季降水豐沛,佔年降水量的40~60%。

  水系分佈

  安徽水文既帶有強烈的季風氣候特徵,又受地貌形態的嚴格制約。徑流年際變化大,年內分配不均,汛期5~8月或6~9月的徑流量佔全年徑流量55~70%以上,豐水年與枯水年徑流量的比值差達14~22倍。徑流量的地區差異與降水量地區差異相一致,在皖西和皖南丘陵山區平均年徑流深600~1000毫米,淮北僅200毫米左右。

  安徽省河流除南部新安江水系屬錢塘江流域外,其餘均屬長江、淮河流域。長江自江西省湖口進入安徽省境內至和縣烏江後流入江蘇省境內,由西南向東北斜貫安徽南部,在省境內416公里,屬長江下游,流域面積6.6萬平方公里。

  安徽省共有湖泊500餘個,總面積為1750平方公里,其大型12個、中型37個,湖泊主要分佈於長江、淮河沿岸,湖泊面積為1250平方公里,佔全省湖泊總面積的72.1%。主要有龍感湖、黃湖、泊湖、陳瑤湖、菜子湖、白蕩湖、破罡湖、石塘湖、武昌湖、升金湖、巢湖、南漪湖和石臼湖等。其中巢湖面積390平方公里,為全省最大的湖泊,全國第五大淡水湖。

  安徽省地下水在淮河平原和沿江平原最為豐沛,佔全省地下水總儲量的78%,尤其淮河平原面積僅佔全省總面積26.6%,而地下水儲量佔全省總儲量的55%,即73.89億噸/年。而皖西、皖南兩個丘陵山區和江淮之間臺地丘陵區,面積約佔全省總面積的55%,但地下水儲量僅佔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