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安德特人為什麼滅絕

  尼安德特人是一種在大約12萬到3萬年前冰河時期本來居住在歐洲及西亞的人種,後來未經歷戰爭便滅絕了,很多人好奇滅絕的原因。下面是由小編分享的的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尼安德特人滅絕的原因1:氣候變化

  現代人的祖先在某些生物特徵上全面優於尼安德特人,逐步取代了他們。由於氣候相對溫和,動植物資源豐富,伊比利亞半島成為尼安德特人最後的大本營。然而,直布羅陀的尼安德特人未能堅持多久,便迅速走向滅亡,只留下少量石器和篝火殘餘。從1856年發現第一具尼安德特人化石以來,科學家就一直為這群早期人類從何而來、在人類譜系上處於何種位置而爭論不休。

  尼安德特人滅絕的原因2:變種

  一種理論認為,尼安德特人是當今人類的一個古老變種,他們逐步進化或被歐洲現代智人同化為現代人類;另一種理論認為,尼安德特人是一個與現代人類完全不同的物種***H.neanderthalensis***,現代人類進入他們的領地後,很快就將他們消滅了。 但過去十年,因為兩個重要發現,這場爭論的焦點——尼安德特人與現代人類有過交合還是戰爭——發生了轉移。很多科學家希望通過分析尼安德特人的DNA,他們能發現尼安德特人與現代人類交合的證據,從而弄清楚這兩個群體是否發生過顯著融合。

  然而這樣的證據至今未曾發現。在另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利用改良型年代測定技術發現,4萬多年前,現代人類進入歐洲大陸後,尼安德特人沒有迅速消失,而是繼續存在了近1.5萬年——根本不是“閃電戰”理論設想的那樣,現代人類迅速取代了尼安德特人。 這些發現促使科學家更謹慎地看待其他可能導致尼安德特人滅絕的因素。各種研究暗示,尼安德特人的滅絕可能是各種環境壓力綜合作用的結果。

  尼安德特人相關知識拓展

  尼安德特有人,簡稱尼人,也被譯為尼安德塔人,常作為人類進化史中間階段的代表性居群的通稱。因其化石發現於德國尼安德特山洞而得名。尼安德特人是現代歐洲人祖先的近親,從12萬年前開始,他們統治著整個歐洲、亞洲西部以及非洲北部,但在兩萬四千年前,這些古人類卻消失了。2009年,尼安德特人基因組圖釋出。2010年,有一項為尼安德特人基因組測序的研究結果表明:就現代分佈於亞歐的人類***non-african***而言,有1%∼4%的尼安德特人DNA。

  2014年2月,根據考古學家們公佈的一項研究結果,發現尼安德特人的DNA序列和現代人類的DNA序列非常相似。

  尼安德特人的發展歷史

  安德塔人***是一種在大約12萬到3萬年前冰河時期本來居住在歐洲及西亞的人種,性格溫馴。根據最新的考古發現,現代人並不是尼安德塔人的一種,就是說,尼安德塔人和現代人不同種。現代人從15萬年前在非洲出現,3萬5千年前才到達歐洲,大概在5萬年前離開非洲,尼安德塔人與現代人形成種系發生上的平行系群。但智人是人屬下的唯一一個種。而尼安德塔人的遺蹟最早是1856年在德國的尼安德谷***Neander valley***所發現。但剛開始他們並未被辨識出是跟我們屬於不同的人種。對於兩個人種的相似與不同,以及他們可能有過怎樣的接觸***如果有的話***,出現激烈的討論。“尼安德塔”一名源自1856年在德國杜塞爾多夫***Dusseldorf***附近,尼安德峽谷上方的一個洞穴裡第一次發現這種人類的遺骨。遺骨的發現立即引起了熱烈爭論,爭論的焦點是這些遺骨究竟是古人類的遺骨還是僅僅是一種因疾病而變形的現代人的骸骨。

  尼安德特人的特徵

  尼安德特人身高1.5~1.6米。顱骨容量為1200~1750 cm³。現代人的則為1400~1600cm³。身體的特徵為,額頭平扁***就是說眉弓到髮際線的距離比現代人短得多***。下頜角圓滑,下巴並不像現代人那樣前突。骨骼強健,有著耐寒的體格,具體就是肱骨與尺撓骨的比例,以及股骨與脛骨腓骨的比例比現代人大,這是典型的適應寒冷氣候的解剖特徵。他們生活在歐洲,膚色應該是淺色的。

  歐洲最後一個***玉木***冰期是在大約1萬~7萬年之前,已經發現的最多和最為完整的尼安德特人骨骼遺骸就是這個時期的。這些遺骸使我們對尼安德特人的相貌特徵和習慣有所瞭解。尼安德特人身材短小、敦實和健碩。儘管他們的顱殼長、淺、寬而且後部扁平,但腦容量卻等於或超過現代人。他們的眶上嵴大,牙齒也大,顴骨較小,胸部較寬,四肢粗笨,手和腳也比較大。比起現代人,尼安德特人走路的方式顯得更不對稱而且橫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