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膝關節炎的方法與禁忌

  膝關節炎在中老年特別是女性中發病率高,所以,中老年應該尤其注意膝關節炎症狀的預防,以及日常需要注意的禁忌。下面就由小編來介紹有關吧!

  預防膝關節炎的方法

  一、減輕體重

  因體重導致膝關節炎的患者,近幾年在病人群佔據了很大比例,除去遺傳和藥物因素,最重要的誘因就是如今城市裡人的飲食習慣,吃得過飽吃得過好,口味偏厚重,食物攝取總量無控制且隨意,再加上少運動,導致關節的壓力過大負擔過重而患病。喜歡運動的人在跑步跳躍時,膝關節瞬時承受的力量可達人體體重的5~6倍,如果體重過大則關節承受力也會N倍增加。如果運動後膝疼痛,經休息4周後依然不緩解,應考慮為關節內損傷如軟骨挫傷、韌帶損傷、半月板損傷等,而不應再繼續認為是關節外的肌肉軟組織損傷。

  二、儘量不穿高跟鞋

  備受女性鍾愛的細高跟鞋,為了穿上後身姿更婀娜,被設計成膛瘦跟高,高後跟讓腳趾跖骨受力加大且遭受擠壓,同時造成踝膝應力增加。女性走路時為凸顯線條,腰腹必須前挺保持平衡,久之易導致膝關節韌帶鬆弛和軟骨磨損。建議愛美的女性日常還是穿矮跟膛寬的鞋為宜,除特殊要求穿高跟鞋、皮鞋外,生活中應多穿軟底鞋以吸收震盪和平衡膝關節負荷。

  三、避免久居寒冷及溼度大的環境

  遇到陰霾溼冷的天氣,氣溫降低和空氣溼度增加,會使膝關節不適並感覺痠痛和腿無力打軟,這些都是膝關節炎的特徵。所以,順應季節變化添衣、加被,減少室外活動,避免空調下直吹,溫度也不宜過低等,對於預防膝關節炎很有幫助。季節氣候異常和居住生活環境欠佳,是導致膝關節炎的外因。尤其是夏季,維護住宅辦公場所的溫度與溼度特別重要,因為長時間空調溫度過低是主要致病外因。

  四、減少頻繁登高及長時間快走

  很多人喜歡選擇登山、爬樓梯、快步走來健身,但如果過度,也會帶來負面效應,致使加速膝關節的軟骨磨損,造成關節炎早期發生。爬山、登高等運動方式並不是人人皆宜,很多患者都是在爬山後做骨性關節炎手術的。選擇習慣性健身鍛鍊方式前,最好先到專業醫院做一次骨骼運動系統評估,以避免運動損傷。走路鍛鍊身體簡單有效,建議每分鐘不超過100步和鍛鍊時間不超過1小時,保護好關節。

  五、服用維生素A、C、E及補足D

  女性患膝關節炎的比率遠超於男性,特別是更年期後由於體內雌性激素大量下降,軟骨變薄變脆不耐磨損,此時才開始大量補鈣和保護膝蓋可謂“亡羊補牢”。因而對女性來說,健康的維護在朝朝暮暮,40歲前就應開始調養:除控體重、別貪涼、減少攀登、選擇適合運動外,多晒太陽、多喝牛奶、服用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及補足維生素D等對骨性關節炎有良好的預防作用。特別是晒太陽,能獲得維生素D,這也是人體獲得維生素D的主要途徑,維生素D可幫助人體攝取和吸收鈣、磷,防止骨質疏鬆和類風溼性關節炎。

  膝關節炎的日常禁忌

  1、避免穿高跟鞋

  儘量避免穿高跟鞋走遠路,高跟鞋會改變下肢的力線。老年人日常活動中應首選厚底而有彈性的軟底鞋,以減少膝關節所受的衝擊力,避免膝關節軟骨發生撞擊、磨損。

  2、做好運動前的準備活動

  參加戶外運動***如扭秧歌、打太極拳等***之前要做好準備活動,輕緩地舒展膝關節,增加下肢的柔韌度和靈活性,讓膝關節活動開以後再參加運動。練壓腿時,不要猛然把腿抬得過高,防止過度牽拉膝關節韌帶和肌肉組織;打太極拳時,動作幅度不宜過大、下蹲位置不宜過低,以防膝關節負擔過重發生損傷。

  3、避免膝關節的負荷過大

  膝關節炎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儘量注意少上下樓梯、少遠足、少登山、少久站、少抱小孩、少提重物,避免膝關節的負荷過大而加重病情。

  4、保持適當的體重

  保持合適的體重,防止身體肥胖、加重下肢關節的負擔,一旦體重超標,要積極減肥,注意調節飲食,控制體重。

  5、注意膝關節保暖

  當冬天溫度下降時,膝關節遇冷血管收縮,血液迴圈變差,往往使關節僵硬、疼痛加重,故在天氣寒冷時應注意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防止膝關節受涼。

  膝關節炎的危害

  1.關節軟骨完整性破壞

  當人體逐步老化或創傷或疾病時,關節軟骨中Ⅱ型膠原纖維出現退化,隨後逐漸出現斷裂而變短,致使關節軟骨失去了彈性。接著便進一步發生裂縫,大皰,糜爛與潰瘍,從而使軟骨表面呈毛刷狀,粗糙不堪。不光滑的軟骨面相互摩擦,便加劇軟骨的磨損,膝關節軟骨便遭到完整性的破壞。

  2.膝關節炎久而久之會出現關節變形,畸形

  膝關節炎如果不及時的治療,長期性關節疼痛,這樣最易導致關節變形,畸形的症狀。

  3.出現軟骨下骨板的病變

  隨著疾病的發展,因軟骨脫落使軟骨下骨板裸露,並可在軟骨骨板下出現大小不等的囊性變。

  4.膝關節炎還易出現關節骨質增生

  軟骨破壞伴隨著修復與增生,病變就會發生骨質增生。骨質增生的位置都在關節的邊緣。從而影響正常的關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