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雁要向南飛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在那冰雪融化春暖花開草木復甦的初春,同學們時常會聽到天空傳來“呀、呀”的叫聲.如果我們尋聲向蔚藍的天空望去,就會發現一會兒排成人字形,一會兒又排成一字形的大雁從南方飛來,加入這百花爭豔的盛會,可春去秋來,每當秋風蕭蕭、草木落葉的時節,成群結隊的大雁又原路從北方飛回南方,這是為什麼呢?

  ?

  因為大雁是候鳥,每年都要遷飛.我們知道,北國的冬天寒冷襲人,萬物凋謝,這給大雁尋找食物增加了許多困難.為了生存,它們只有結伴長征,飛到氣候溫暖、食物豐富的南方過冬.但到了第二年春,它們又成群結隊飛回北方安家.北方地廣人稀,天敵較少,它們可以放心繁殖後代;同時春天一到,北方的日照延長,樹木生長旺盛,昆蟲很多,有利於它們尋找食物,養育雛雁.除了外界條件影響外,大雁春來秋去還與它們體內內分泌腺有關,如腦垂體、生殖腺等,會分泌出一種刺激素,刺激它身體的各個部位,使它產生傳種的要求,於是它們就要往北方飛.另外,大雁這個家族南來北往的遷飛習性也是歷史原因造成的.

  大雁的遷飛就象有人指揮著一樣,一會兒排成人字形,一會兒又排成一字形,緩緩飛向同一個方向.大雁的飛行速度很快,每小時能飛69~90千米.它們的旅途是比較漫長的,往往需要飛行一兩個月.為了節省體力,它們在長途飛行中,除了用力扇動翅膀外,也常常利用空氣上升的氣流進行滑翔.前面的頭雁鼓動翅尖產生微弱的上升氣流,後面的就利用這股氣流的衝力在空中滑翔.這樣一隻跟著一隻,自然就排成整齊的人字形或一字形隊伍了.頭雁為群雁識別方向.另外頭雁也是最辛苦的,所以在飛行中它們常常變換隊形、改換頭雁.但無論怎麼改換,它們的隊形總是井然有序、穩而不亂的.

  在長途的旅行中,大雁排成整齊的隊伍,還可利用群體的力量防禦敵害.它們總是選有經驗,身體強壯的老雁當“隊長”,也就是頭雁,飛在隊伍的最前面,而讓幼小體弱的小雁在隊伍中間.雁群停下來休息,尋找食物時,總是派最有經驗的老雁擔任“哨兵”,一旦發現敵人,它馬上報警,呼喚群雁立即起飛,或者首先向敵人發起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