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人要給小孩子壓歲錢

  壓歲錢,中國習俗,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為什麼大人要給孩子壓歲錢呢?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大人給孩子壓歲錢的原因

  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著的孩子的頭,孩子往往嚇得哭起來,接著頭疼發熱,變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著燈坐著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心肝寶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銅錢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著了,他們就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著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邊,夫妻倆不敢閤眼。半夜裡一陣陰風吹開房門,吹滅了燈火,“祟”剛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邊就迸發道道閃光,嚇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以後大家學著做,孩子就太平無事了。

  古代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凶為吉。

  至於“壓歲錢”的作用,就連《資治通鑑》這樣的正史也給“證明”。書的第二十六卷中說到楊貴妃生子時,就謂“玄宗親往視之,喜賜貴妃洗兒金銀錢”。這裡說的“洗兒錢”除了賀喜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賜給兒子一道避邪去魔的護身符。

  從史料看,從漢代到清末,長輩在過年期間給晚輩包壓歲錢的主要目的跟唐玄宗“喜賜洗兒錢”一樣,就是避邪去魔。

  當然,最厲害的還是秦始皇,他鑄造的銅錢“孔方兄”獨領風騷兩千年。之所以銅錢“孔方兄”廣受歡迎,跟其“天圓地方”的造型很有關係,而天圓地方則是從《易經》裡“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來的。這說明“錢”從開始到衍變都被賦予了“神魅”色彩和“神奇”力量。如此看來,老百姓用此物“避邪去病驅魔”等就是情理中的事了。

  原來八枚銅錢是八仙變的,暗中來保護孩子的。因為“祟”與“歲”諧音,之後逐漸演變為“壓歲錢”。到了明清,“以彩繩穿錢編為龍形,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所以一些地方把給孩子壓歲錢叫“串錢”。到了近代則演變為紅紙包一百文銅錢賜給晚輩,寓意“長命百歲”。對已成年的晚輩紅紙包裡則放一枚銀元,寓意“一本萬利”。貨幣改為紙幣後,長輩們喜歡到銀行兌換票面號碼相連的新鈔票給孩子,祝願孩子“連連高升”。

  各國的壓歲錢風俗

  美國:2至20美元***約合12至125元人民幣***

  與國內情況相比,美國華人孩子收到的壓歲錢很少。

  6歲的伊森每年得到的壓歲錢總共也就100美元左右,而且除了父母給的20美元是個“大數”,來自親友的多數在1美元至5美元之間,只是偶爾有一兩個10美元的。伊森認識的其他華人孩子收到的壓歲錢也都差不多。

  在絕大多數華人家庭,給孩子壓歲錢不會使家長感到壓力。梅一家從香港移民到美國已近20年。每年春節前一週左右,梅會到銀行換些嶄新的1美元、5美元和10美元的新鈔票,包好幾十個紅包,準備在過年時給自己的孩子和親朋好友的孩子。送給關係特別好的親友孩子的紅包,通常是10美元,關係一般的是2至5美元。有時他們會包一些1美元的小紅包,發給共事的“老外”,讓他們也感受一下中國新年的快樂。

  新加坡:5至20新元***約合23至90元人民幣***

  新加坡華人也有過年發紅包的傳統。每當春節臨近,他們會到附近銀行換取價值5新元到20新元不等的新鈔,等到除夕夜或新年期間,裝入印有圖案及寫有吉祥祝願詞的紅包之中,再送給自己的兒孫或其他前來拜年的孩子,壓歲錢從5新元、10新元到20新元不等,主要是求個吉利,不會有“拿不出手”的感覺。

  韓國:紅包是白的 1萬至5萬韓幣***約合55至280元人民幣***

  韓國人管壓歲錢叫歲拜錢,一般只給到孩子高中畢業之前。至於數額,以前最流行的是藍黃綠的劃分,小學生是藍色的1000元,中學生是黃色的5000元,高中生是綠色的1萬元。

  不過,隨著社會發展和物價上升,壓歲錢也漲了很多。一般家庭會給孩子1萬到5萬韓幣不等的現金。春節大家坐在一起,按照年齡大小輪流行大禮,一般年紀大的孩子會拿到更多的壓歲錢。

  韓國人給壓歲錢通常是直接給錢,不用信封,用的話也是白色信封。這恐怕是與中國最大的不同之處。在韓國人看來,白色象徵純潔乾淨,結婚隨份子時,人們也是將韓幣放入白信封中送出。

  朝鮮:1000至5000朝幣***約合0.8至4元人民幣***

  朝鮮大多不會用紅包,而是直接將壓歲錢遞到孩子手裡。壓歲錢的多少一般根據孩子年齡大小有所不同,大一點的小孩通常給5000朝幣***約合4元人民幣***,年齡小的孩子給1000至2000朝幣***0.8到1.6元人民幣***。

  泰國:紅包須“雙數”

  泰國華人家庭一般都保留著給紅包的習俗,數額通常在2000泰銖到1萬泰銖***約合380到1900元人民幣***不等,最低不少於200泰銖***約合38元人民幣***。但不論多少錢,錢數必須是雙數。

  越南紅包重“幣號”

  在越南,過年給孩子和老人的紅包在北部地區稱為“賀歲”,在南部地區稱為“利是”。現在的越南人會往紅包裡放越南盾紙幣,也有放美元的,一般是兩美元紙幣。紅包裡的錢數依家庭經濟條件而定,從幾千越南盾到百萬越南盾***幾元至300元人民幣左右***,甚至更多。

  一些越南人很注意紙幣上的幣號,比如“6、8、9”等數字在越南語中因諧音與順利、發財、永久等祝願聯絡在一起,成為越南人推崇的幸運數,有的人包紅包時會特意挑選幣號裡有對方生日的錢幣。

  紅包也要送父母

  新春佳節,長輩給晚輩壓歲錢的習俗古已有之。不過如今,一些有能力的晚輩也不忘行孝心,過年給辛苦養育自己的父母送上一個紅包。

  雖然新加坡人給小朋友的壓歲錢從2新元到20新元不等,但給父母的紅包一般要厚一些。新加坡大華銀行有一項調查,新加坡人今年打算給父母每個人的紅包平均是209新元,給岳父母或公婆的則是174新元。

  據印尼老華人江宗鵬介紹,印尼華人子女如果結婚有了工作,過年期間要給父母包紅包,不過並非所有年輕人都這樣做,而且紅包大小也是取決於經濟狀況。

  在韓國,一些新工作的大學生會把第一個月的工資孝敬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