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為什麼要接種疫苗
小時候我們總要去打疫苗,沒打的疫苗長大也還是要打,為什麼寶寶需要打疫苗呢?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
疫苗接種對於嬰幼兒來說尤為重要,嬰兒在出生後,從母體中獲得一些保護性抗體,這些抗體保護著嬰兒的機體免受各種傳染病的侵襲。但是隨著孩子月齡的增長,由母親給予的保護性抗體逐漸消失,寶寶慢慢失去了來自母親抗體的保護;與此同時,嬰幼兒自身的免疫系統還發育不成熟,處在繼續發育的過程中,自身免疫系統所產生的抗體遠遠起不到保護嬰兒機體的作用。因此嬰兒階段體內血清主要保護抗體的總體水平在出生後3至5 月齡逐漸降至最低階段,到嬰兒六個月後基本消失為零。
在此期間孩子的免疫水平處於最低水平。嬰兒由於同時失去了母傳抗體和缺乏了自身免疫系統產生的抗體的雙重保護,因此嬰兒從3個月以後當各種傳染病來襲之後,孩子最容易“中標”而生病的。這些傳染病其傳染性之強、傳播之廣,特別容易侵襲嬰幼兒,尤其是小嬰兒。孩子患病後嚴重病情、高合併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也是每個患兒家長尤為擔憂的事情。即使治療痊癒,高額的治療費用以及家長付出的精力也不是一般家庭所能承受的。
打完疫苗的注意事項:
注射疫苗後出現全身皮疹立即就醫
在接種室,經常能看見大一點的孩子打完疫苗,才等了幾分鐘就被家長帶走,以免耽誤孩子上學。這些做法都是不正確的。為安全起見,接種完不能馬上離開,要在接種室休息觀察30分鐘,以免出現不良反應時醫務人員無法及時救助。在接種“百白破”等多劑次疫苗時,仍然要在注射室觀察30分鐘,因為每次接種的疫苗可能不同,就算同一種疫苗不同批次也有所不同,人體在不同時期的生理狀況也不同,不能大意。
在回家途中及回家後,家長要細心照顧觀察寶寶的身體情況,讓寶寶適當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多喝水,注意保暖。少數兒童接種後可能出現發熱、注射部位紅腫等,但這種屬於暫時現象,通常1~2天內便會自愈。如果面板紅腫得厲害,或者發熱令寶寶難受,採取對症治療可完全恢復。如果寶寶出現一些嚴重的反應症狀,如高燒、全身皮疹等症狀,應及時帶寶寶到醫院就診,並將反應情況告知預防接種單位。對於嬰兒,接種當天洗澡要注意別讓注射部位沾水。
流感疫苗最好與常規疫苗隔半個月
如果流感疫苗和常規免疫規劃疫苗接種時間衝突,要諮詢接種醫生進行調整。
疫苗接種的原則是:減毒活疫苗與減毒活疫苗可一起接種或間隔一個月再打,減毒活疫苗與滅活疫苗可在同一時間段內一起接種。流感疫苗有全病毒滅活疫苗、裂解疫苗和亞單位疫苗三類。穩妥起見,醫生通常建議接種流感疫苗應和常規疫苗間隔至少半個月。
打完麻疹疫苗發高燒需就醫
在家長論壇上,麻疹疫苗被列為“需要高度警惕的疫苗”。有一些家長反映,孩子打完麻疹疫苗後會發燒。
專家指出,同所有藥物一樣,疫苗對人體而言畢竟是一種異物,絕大多數健康人接種後不會發生任何不良反應,只有極少數因個體差異在接種後發生不良反應,麻疹疫苗也是如此,少數人接種麻疹疫苗後可能會發生不良反應。
麻疹疫苗的常見不良反應主要有,在接種疫苗後24小時內,在注射部位可出現疼痛和觸痛,多數情況下於2~3天內自行消失。接種疫苗後1~2周內,可能出現一過性發熱反應,其中大多數為輕度發熱反應,一般持續1~2天后就能自行退燒。接種疫苗後6~12天內,少數孩子可能出現一過性皮疹,一般不超過兩天可自行緩解。不過,極少數孩子會出現重度發熱反應,個別孩子會出現過敏性皮疹,一般在接種疫苗後72小時內出現。更嚴重的有過敏性休克,一般在注射疫苗後1小時內發生,還有過敏性紫癜、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如果孩子接種後,出現發熱在37.1℃~37.5℃時***腋溫***,應加強觀察,適當休息,多飲水,防止繼發其他疾病。當發熱超過37.5℃,或37.5℃以下並伴有其他全身症狀、異常哭鬧等情況,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對於注射部位紅腫,如果紅腫直徑小於1.5釐米,屬於區域性反應,一般不需任何處理。對於紅腫直徑1.5釐米至3釐米的區域性反應,可用乾淨的毛巾熱敷,每日數次,每次10~15分鐘。對於紅腫直徑大於3釐米的區域性反應,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並將反應情況告知預防接種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