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設計為什麼要去歐洲學
珠寶市場一直比較火熱,珠寶設計專業也逐漸成為藝術留學專業中的熱門,在歐美有很多設計院校都有著非常高的藝術教育水平。為什麼要去歐美學習珠寶設計專業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英美是最先將高等設計教育產業化的國家之一
珠寶對於歐洲人來說,是藝術工藝的延續和創新,更是歷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說到珠寶設計,就不得不提到英國和義大利這兩座歐洲珠寶重鎮。雖然人們印象中的珠寶設計都取材於貴金屬和寶石,但由於各國不同的人文歷史特色,由此也就產生出了別具一格的珠寶設計理念,有的個性張揚,有的神采內斂。
作為設計學科很重要的分支,珠寶首飾設計的教學體系相對完善。而歐洲的荷蘭、比利時過去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叫做:“尼德蘭”,自歐洲文藝復興以後,歐洲的珠寶首飾交易的中心,主要集中在南歐的義大利,和北歐的尼德蘭,如常識那樣,哪裡有交易,哪裡有產業,因此,這兩個地區的首飾珠寶設計,是伴隨著首飾珠寶行業的交易中心地位而興起的。自然成為了“首飾珠寶設計”的教育重鎮。
英美與歐洲的教育體系不太存在著風格的國家差別
英美與歐洲的教育體系嚴格意義上講,不太存在著風格的國家差別,主要是不同學校的學制與傳統帶來的區別。比如,義大利很多首飾珠寶設計的強校,並非是在大學,而是在專業學院,這些學院如果用中國的學位等級制度來比較,相當於專科,但採用的傳統的師傅帶徒弟式的手工型教學方法,儘管不能拿到過硬的學位,但能拿到過硬的製作技巧。而北歐和英美大學學制的首飾珠寶教學則偏重從設計而非手工藝的思路進行教學,兩者的體系可以說是涇渭分明。
北歐的比利時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AP***一直都是首飾珠寶設計中的皇冠。也是最難考的學校之一。英國比較好的學校有皇家藝術學院***RCA***、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CSM***、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Goldsmiths***。美國最好的首飾珠寶設計院校是紐約州立大學新帕爾茲分校***New Paltz***、羅德島藝術設計學院***RISD***。當然,這些國家都有其他比較好的學校。但總體來說,這些應該是最頂級的學校了,其他學校多少會有一些招生變化和因素影響了知名度。
美國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平等和自由,體現在教育上就是美國的教育體制具有多元性、開放性***向不同層次學習能力和經濟條件的人開放***、國際性、靈活性***各種不同性質的學校滿足不同目標的人的需要,國家沒有統一的教育制度***的特點,使美國教育既能滿足不同人群、不同層次的人們的需要,確保教育公平和機會均等,又能滿足並充分發揮不同受教育物件的個性特點,使教育充滿活力和生機。
而英國人的保守與嚴謹,體現在教育上就是嚴謹的學風,完善的教育體系。它擁有一套嚴格的質量監控體制,各大院校的教學質量評估與科研水平評估結果向全世界公佈,英國的高等教育會定期受到檢查。英國大學的科研水平長期保持了一個很高水平,也是與這個質量監控體制分不開的,許多開創性的研究發明起始於英國,比如第一隻克隆羊,就培養於愛丁堡大學。英國教育的質量也體現在對學生的嚴格考核上,有的專業可以用“殘酷”來形容,被淘汰而拿不到學位的也大有人在,英國老師通常不會因為學生只差一點而放學生一馬,他們的職業道德和敬業風度有力地保證了教育質量。
兩個國家,兩種文化,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風格,竟都共同代表著世界教育領域最頂尖的教育水準,這與政府民眾對教育的深刻認識不無關係。美國人認為,一個人不管處於什麼境地,有兩件事是必須做的,並伴隨著一生:一是受教育,一是信宗教。美國人對教育的重視,達到了與信仰宗教一樣的虔誠境界。而英國教育標榜自己的口號是:The Best You Can Be——你能成就極至,反映出了他們的教育理念和始終追求的信仰。在這種意識下使得不論是美國教育還是英國教育,都不僅僅是作為一種純粹的功利目的而進行的活動,且具有了宗教般虔誠的信仰,近乎是一項神聖的宗教行為了。
儘管英美兩個國家都是講英語的,但是美國英語和英國英語是不相同的。英國人與美國人雖然說的都叫英語,但這兩種英語的差異還是很大的,學英語的人都知道,英語中有英式發音和美式發音兩種。英國人的英語,相對而言,發音比較清楚,連讀的部分較少,一般聽起來相對比較字正腔圓;而美國人說英語,則秉持這能省則省,能連就連的原則,因此,對於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人來說,聽英國人的發音相比較下會舒服得多,而如果要習慣美音,恐怕只有在美國生活過的人才真正做到了。另外,兩國在字詞上的用法也有很多的不同。
人文環境的不同是導致兩國文化差異的主要原因。英國是一個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的歐洲傳統國家。其社會長期存在等級差別,一直有君主存在。所以,英國人喜歡懷舊,保守,具有紳士風度,等等。這些方面是需要歷史的沉澱和積累的,常若沒有歷史的沉澱和積累是不可能實現的。而美國恰恰是一個沒有很深厚的歷史積澱的年輕國家。所以,美國人勇於創新,強調個人價值。因為沒有很多的傳統的東西去給他們懷念和繼承,需要他們去開拓。從另一方面講,也沒有很多的束縛,他們可以放開手腳大膽創新。
舉個例子:英國的伯明翰城市大學***BCU***的首飾珠寶設計專業一直在英國具有很強的知名度。其藝術教師很多都是英國皇室的御用珠寶設計師。但大概前些年,由於中國首飾珠寶設計留學生的增多,BCU開始大量的錄取中國籍學生,比較誇張的情況是,有一屆首飾珠寶設計的學生共錄取了40名外國籍,其中38名來自中國大陸。這種不分專業基礎的大量招生,導致師資比嚴重失衡,進而導致教學質量的急遽下滑,口碑也隨之變差,因此,基本上從英國首飾珠寶設計院校的頂級強校,逐漸變為中國大陸學生報考用來保底的學校,就業也隨之變差了太多。而那些嚴格控制招生數量的學校則聲譽提升
英國人和美國人在自己日常生活習俗上也有區別
從服飾上看,英國2人非常講究衣著,講究紳士風度,西裝革履,皮鞋鋥亮。美國人則比較隨便,想穿什麼就是什麼,以自己舒適為主,不會去介意別人的評價,別人也不會去評價。有的英國女士接待黃面板朋友時,專門塗抹上黃色面霜,以表示對朋友的親近和尊重。美國人可方便多了,近幾年,美國流行大花褲衩,校內校外,老老少少,都少不了它的影子。但這也並不是說,他們到處隨意,在一些場合,他們也是西裝革履,文質彬彬,很有些“紳士”的派頭。但如果一看到沒有旁人,這些“紳士”就原形畢露,鞋也脫了,領帶也鬆了,釦子也解了,腳也搭起來了。
從飲食上看兩國的美食都像英語一樣,是一個大雜燴,廣泛吸收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影響。眾所周知,英國是一個聚集了諸多紳士淑女的地方,而英國的飲食,也處處散發著英國上流社會應有的高貴氣質,從選材到烹飪,再到餐桌上的一言一行,英國人無不將細緻發揮到了極致。特別在餐桌禮儀上,不能在餐桌上說話,不能有餐具敲擊的聲音,刀叉的握法……幾乎所有我們所瞭解的法式西餐的規則都被英國人所遵守而同樣是吃飯,到了美國人身上,則就顯得隨意了許多。美國式飲食不講究精細,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華,比較大眾化。一日三餐都比較隨便。老美的最愛便是所謂的垃圾食品。對於生活節奏極快的老美來說,五分鐘就能搞定的漢堡薯條顯然要比規矩多多的西式大餐要吸引人的多。至於這種飲食習慣導致的結果,便是老美的街頭行走的人中,大腹便便者顯然要比標準身材的人多得多。這樣的飲食習慣某種程度上也折射了美國人的生活,雷厲風行,不向英國人那般拖沓,那樣注重細節。
另外美國人除了過和英國人一樣的節日外,還有自己的感恩節等
英國與美國文化也存在差異。英美文化的同源性是不可否認的,更確切地說,應該是美國文化秉承了英國文化的很多東西。英國文化是美國文化的根,源頭。這是因為美國曆史受英國的影響。
首先,在美國的早期移民中,英國人佔非常大的比例。順其自然,他們就將英國的文化、英國人的性格特徵、英國人的思維方式都帶到了這一片新大陸來了。
其次,17世紀,英國在所有國家中率先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率先邁入到資本主義國家的行列。英國的經濟獲得長足的發展。不久,又在全球領先進行工業革命。英國勢力突飛猛進,稱霸全球。而美國是是它進行武力和文化侵略的一個重要地區。這樣的歷史致使英美文化的同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