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列車的窗戶是不能開啟的原因

  高鐵列車是指設計開行時速250公里以上***含預留***,並且初期運營時速200公里以上的客運列車專線鐵路。高鐵列車具有載客量高、安全性好和能耗較低等特點。下面給大家分析高鐵列車的窗戶不能開的原因。

  高鐵列車的窗戶不能開啟的原因

  物體移動的快慢是與空氣壓力波的大小成正比的,也就是說,物體移動的速度越快,它所產生的空氣壓力波也就越大。先觀察一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一輛汽車在馬路上疾馳而過,散落在路面上的樹葉頃刻之間就被吸入車底;疾風颳著掛在高樓外牆上的廣告條幅時,條幅就緊貼在牆面上……實際上,之所以會發生這些現象,都是因為空氣在傳播中會形成一種波。

  無論是高速行駛的汽車還是一陣陣疾風,它們都會使鄰近空間的空氣流速加快、壓強變小,與遠處空間空氣間產生一個壓強差,從而形成一股空氣壓力波。在這種空氣壓力波的作用下,樹葉、廣告條幅等物品就發生了迅速的移動。那麼,以200千米/時以上的高速行駛的高鐵列車,一旦開啟車窗,將會發生怎樣的情景呢?

  顯然,高鐵列車行駛時會產生巨大的空氣壓力波,它一旦進入車內,會讓桌上的物品一片狼藉。車外的塵土會使車內空氣變得混濁,車外的噪聲,特別是列車進出隧道和兩車交會時的巨大噪聲也會乘虛而入。更嚴重的是,乘坐者根本無法忍受這種空氣壓強差,輕則使乘客耳膜產生壓迫感,重則會使乘客感到頭暈噁心,嚴重時甚至造成耳膜破裂。事實上,高鐵列車上不僅窗戶要固定、密閉,其車門、車廂連線處等都要儘可能地做到密閉,如此才能保證旅客有一個舒適的乘坐環境。

  高鐵列車車體這種對於密閉效能的特殊技術要求,在空氣動力學中被稱作氣密性,有沒有氣密性也是區別高鐵列車與普通列車的主要標準。在高鐵列車車體上你可以發現許多注重氣密性的特殊措施。例如,車窗整體是鑲嵌、固定在車體上的,接縫處還採用橡膠密封條加以密封。又如,車廂的鋁合金外殼採用連續焊接工藝,兩個車廂連線處採用橡膠大風擋,以消除接縫漏風。再如,車門採用一種叫作電動塞拉門的技術,使車門關閉後與車體外表嚴絲合縫、平滑一致。此外,用於空調和給水的各種管道與外界連線處也加裝了密閉裝置。

  無論是不能開啟的固定式車窗,還是那些平時並不引人注目的氣密裝置,它們是創造高鐵列車清靜、安寧和舒適環境的頭等“功臣”。

  高鐵的優點

  無論是高速公路或機場都面對擠塞費錢費時的問題。高鐵有快速,準時,舒適,溫馨,方便,安全,美觀,環保實惠,高速鐵路的優點是載客量非常高。北京南站動車組倘若旅程非以大城市中心為出發及目的地,使用高速鐵路加上轉乘的時間可能只跟駕駛汽車相若。但高速鐵路毋須自行駕車會較為舒適。另一方面,雖然高速鐵路的速度比不上飛機,但在距離稍短的旅程***1000公里以下***,高速鐵路因為無需到一般是頗為遙遠的機場登機,因而仍會較為省時。而且高速鐵路的班次可以較為頻密,總載客量亦遠高於民航。的確,我們出行高鐵已是我們的好朋友。

  高鐵建設的特點

  法國、中國及美國德國的高速鐵路發展都是首先連線人口密集的大城市。

  例如:

  法國的巴黎至里昂;

  中國的北京至天津,武漢至廣州,上海至杭州,南京至上海,鄭州至西安,北京至上海;

  美國的波士頓至紐約、華盛頓。

  這樣可以減少投資,需要時亦可以將原有的路軌改良後使用。

  高速鐵路的顧客物件多數以商務旅客為主。遊客旅客是第二主要客戶。以法國高速鐵路為例,它連線了海岸的度假區,並且在長程路線上提速減價以跟飛機競爭。因為高速鐵路的出現,不少以離巴黎現在低於一小時車程的地區開始成為通勤的住宅區。不少本來是偏遠的地區亦得到較快的發展。西班牙及荷蘭的高速鐵路亦是希望得到這種效果。

  高鐵的優勢

  輸送能力大

  輸送能力大是高速鐵路的主要技術優勢之一。

  目前各國高速鐵路幾乎都能滿足最小行車間隔4分鐘及其以下 的要求。

  法國客運線高峰期發車間隔為3分半,平均每小時發車達11列,在兩市的兩個半小時的執行路程中,開行“希望”號1列、只停大站的“tgv”號7列以及各站都停的“回聲”號3列,每天通過的列車達93列,每列車可載客1900~1300人,年均輸送旅客達1.2億人次,建成後,法國站每小時可發車151列。

  東海道新幹線每天旅客傳送人數是開通之初的28倍多,最高達到3萬人/日。其他國家由於鐵路客運量比日本要多,高速鐵路日行車量一般在200對以內。

  速度快

  速度是高速鐵路技術水平的最主要標誌,各國都在不斷提高列車的執行速度。

  法國、德國、西班牙和義大利高速列車的最高執行時速分別達到了330公里、300公里、280公里、和250公里。如果作進一步改善,執行時速可以達到400~500公里。除最高執行速度外,旅客更關心的是旅行時間,而旅行時間是由旅行速度決定的。

  以北京至上海為例,在正常天氣情況下,乘飛機的旅行全程時間***含市區至機場、候檢等全部時間***為4小時左右,如果乘高速鐵路的直達列車,全程旅行時間則為4小時,比飛機快;如果乘既有鐵路列車,則需要10小時;若與高速公路比較,以上海到南京為例,滬寧高速公路274公里,汽車平均時速83公里,行車時間為3小時,加上進出滬、寧兩市區一般需1.7小時,旅行全程時間為4小時,而乘高速列車,則需1小時。

  安全性好

  高速鐵路由於在全封閉環境中自動化執行,又有一系列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統,所以其安全程度是任何交通工具無法比擬的。

  高速鐵路問世35年以來,中、德、法三國共運送了500億人次。

  幾個主要高速鐵路國家,一天要發出上千對的高速列車,即使計入德國發生的事故,其事故率及人員傷亡率也遠遠低於其他現代交通運輸方式。因此,高速鐵路被認為是最安全的。

  與此成對比的是,據統計,全世界由於公路交通傷亡事故每年約死亡25萬~30萬人;1994年全球民用航空交通中有47架飛機墜毀,1385人喪生,死亡人數比前一年增加25%,比過去10年的平均數高出20%。每10億人公里的平均死亡數高達13人。

  正點率高

  高速鐵路全部採用自動化控制,受氣候變化影響小,可以全天候運營,除非發生地震。

  若裝設擋風牆,即使在大風情況下,高速列車也只要減速行駛,比如風速達到每秒25~30米,列車限速在160公里/小時;風速達到每秒30~35米***類似11、12級大風***,列車限速在60公里/小時,而無須停運。飛機機場和高速公路等,在濃霧、暴雨和冰雪等惡劣天氣情況下,則必須關閉停運。

  正點率高也是高速鐵路深受旅客歡迎的原因之一。

  由於高速鐵路系統裝置的可靠性和較高的運輸組織水平,可以做到旅客列車極高的正點率。西班牙規定高速列車晚點超過5分鐘就要退還旅客的全額車票費;日本規定到發超過1分鐘就算晚點,晚點超過2小時就要退還旅客的加快費,1997年東海道新幹線列車平均晚點只有0.3分鐘。高速列車極高的準時性深得旅客信賴。

  舒適方便

  高速鐵路一般每4分鐘發出一列車,旅客基本上可以做到隨到隨走,不需要候車。為方便旅客乘車,高速列車執行規律化,站臺按車次固定化等。這是其他任何一種交通工具無法比擬的。高速鐵路列車車內佈置非常豪華,工作、生活設施齊全,座席寬敞舒適,走行效能好,執行非常平穩。減震、隔音,車內很安靜。乘坐高速列車旅行幾乎無不便之感,無異於愉快的享受。

  能源消耗低

  如果以“人/公里”單位能耗來進行比較的話。高速鐵路為1,則小轎車為5,大客車為4,飛機為6。

  高速列車利用電力牽引,不消耗寶貴的石油等液體燃料,可利用多種形式的能源。

  無環境影響

  而今,發達國家對新一代交通工具選擇的著眼點是對環境影響小。高速鐵路符合這種要求,能耗明顯優於汽車和飛機。

  經濟效益好

  高速鐵路投入執行以來,倍受旅客青睞,其經濟效益也十分可觀。京滬高鐵開通後僅5年就收回了全部建設資金,自2015年以後,每年純利潤達900億元。德國ICE城市間高速列車每年純利潤達10.7億馬克。法國TGV年純利潤達194億法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