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口臭的原因和治療方法

  口臭不僅僅會影響自己在社會交往中的形象,更是體內某些疾病的“警報器”,千萬小看不得。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腸胃口臭的原因

  口源性口臭

  1、消化系統的狹窄造成食物難以流動並且腐敗發酵導致口臭的產生。

  2、食道炎等炎症引起消化動力障礙,消化不良導致口臭的產生。

  3、長期便祕的病人也會引發口臭的現象,因糞便中有糞臭素、氨氣、硫化氫等物,也可因氣味反流到口腔,發生口臭;

  4、幽門螺桿菌通常寄居在人體胃的幽門部,是引起胃部疾病的罪魁禍首,而且幽門螺桿菌不僅在胃粘膜上寄生作祟,還會在口腔內寄生,特別是牙菌斑裡含量最多,引起頑固性口臭。幽門螺桿菌重要毒性物質尿素酶可以分解口腔內的尿素等物質產生難聞的、嚴重的氨臭味,所以幽門螺桿菌的存在與口臭有著密切的關係。

  非口源性口臭

  口腔鄰近組織疾病如化膿性扁桃體炎、慢性上頜竇炎、萎縮性鼻炎等,可產生膿性分泌物而發出臭味;臨床上常見的內科疾病如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出現酸臭味;幽門梗阻、晚期胃癌常出現臭鴨蛋性口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可撥出丙酮味氣體,尿毒症患者撥出爛蘋果氣味。另外白血病、維生素缺乏、重金屬中毒等疾病均可引起的口臭。

  生理性口臭

  飢餓、食用了某些藥物或洋蔥、大蒜等刺激性食物、抽菸、睡眠時唾液分泌量減少所致的細菌大量分解食物殘渣等都可能引起短暫的口臭。而健康人的口臭可能由於不良的口腔習慣和口腔衛生造成舌背的菌斑增多、增厚所引起。由於舌背的表面積大,有許多乳頭、溝裂和凹陷,有利於細菌、口腔粘膜脫落上皮、食物殘渣等的滯留,充當“細菌儲藏室”,有利於口臭的產生。有研究表明,口臭程度、揮發性硫化物的量與舌苔厚度及面積均存在正相關關係,其中與舌苔厚度的關係更為密切,清除舌苔後揮發性硫化物減少。這可能因為舌苔越厚,越易形成厭氧環境,越利於厭氧菌的生長,從而也越利於揮發性硫化物的產生,導致口臭。

  除此之外,還有假性口臭,即患者本人自我感覺有口腔異味,但檢查結果為陰性。可通過解釋說明和心理諮詢得到改善者。

  腸胃口臭怎麼辦

  治療口臭小妙招:

  1、每次就餐前,做十餘次深呼吸,有助於避免產生口臭。

  2、平時注意保持口腔溼潤、勤喝水。

  3、有頑固性口臭的人,應堅持每頓飯後刷牙。

  4、積極治療引起口臭的疾病,如牙周炎、肝炎、胃病等。

  5、吃飯時不要吃得過飽,飽食易引起口臭。

  6、睡眠時間不宜過長,過多的睡眠易導致口臭。

  7、因食用刺激性食物***如大蒜***引起的口臭,可通過嚼茶葉、口香糖或吃幾個大棗的方法來消除。

  8、空腹時間不宜過長,長時間空腹易導致口臭。

  9、養成飯後漱口的習慣,特別是注意剔除殘留在牙縫中的肉屑,這類含蛋白質較高的食物最易引起口臭。

  10、在兩餐之前,吃些水果可有助於避免或減輕口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