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決策理論決策理論的觀點

  決策理論是把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發展起來的系統理論、運籌學、電腦科學等綜合運用於管理決策問題,形成的一門有關決策過程、準則、型別及方法的較完整的理論體系。那麼你對決策理論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什麼是決策理論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決策理論的形成

  行政決策理論形成於20世紀30~40年代。首先提出行政決策觀點的是美國學者L·古立克。他在《組織理論》一文中認為決策是行政的主要功能之一。其後,美國學者C.I.巴納德在《行政領導的功能》一書中,認為行政決策是實現組織目標的重要戰略因素。這些觀點對後來行政決策理論頗有影響。但行政決策理論體系的形成,並使其在行政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則是由美國行政學家H.A.西蒙實現的。1944年他先在《決策與行政組織》一文中提出了決策理論的輪廓。3年後,他出版了《行政行為──在行政組織中決策程式的研究》,成為決策理論方面最早的專著。此後,他繼續研究決策理論和實際決策技術***包括運籌學、計算機學***,為決策學成為新的管理學科奠定了基礎。

  決策理論的代表理論

  有關決策概念、原理、學說等的總稱。“決策”一詞通常指從多種可能中作出選擇和決定。行政決策理論是用以指導和闡釋行政決策的理論依據。行政決策理論的種類較多,不同學者闡述問題的角度也各不相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論包括以下幾種。

  完全理性決策論

  又稱客觀理性決策論。代表人物有英國經濟學家J.邊沁、美國科學管理學家F.W.泰勒等。他們認為人是堅持尋求最大價值的經濟人。經濟人具有最大限度的理性,能為實現組織和個人目標而作出最優的選擇。其在決策上的表現是:決策前能全盤考慮一切行動,以及這些行動所產生的影響;決策者根據自身的價值標準,選擇最大價值的行動為對策。這種理論只是假設人在完全理性下決策,而不是在實際決策中的狀態。

  連續有限比較決策論

  代表人物是西蒙。他認為人的實際行動不可能合於完全理性,決策者是具有有限理性的行政人,不可能預見一切結果,只能在供選擇的方案中選出一個"滿意的"方案。"行政人"對行政環境的看法簡化,往往不能抓住決策環境中的各種複雜因素,而只能看到有限幾個方案及其部分結果。事實上,理性程度對決策者有很大影響,但不應忽視組織因素對決策的作用。

  內容:

  1、決策貫穿於管理的全過程,管理就是決策

  ***1***決策理論是管理理論發展的新階段

  ***2***組織就是作為決策者的個人所組成的系統

  ***3***組織的全部管理活動就是決策

  2、決策是一個過程,包括、情報活動、設計活動、抉擇活動和審查活動。

  3、決策應採用“有限度的理性”準則或標準

  ***1***經濟人的“絕對的理性”準則。

  ***2***組織中人的行為是為實現一定目的,具有有限度理性的以任務為中心的合理地選擇手段的“管理人”的行為。

  ***3***有限度的理性導致管理人尋求“符合要求的”或“令人滿意的”措施。

  4、決策可分為定型化和非定型化決策,且決策技術不同

  ***1***決策的型別

  ***2***決策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