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國到古羅馬的路稱作絲綢之路的原因

  絲綢之路,又名絲路,是穿越中亞、翻過帕米爾高原、抵達西亞的線路。從運輸方式上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以西漢都城長安***今西安***為起點,東漢時期以都城洛陽為起點,跨越隴山山脈,穿過河西走廊,通過玉門關和陽關,抵達新疆,沿綠洲和帕米爾高原通過中亞、西亞和北非,最終抵達非洲和歐洲。海上絲綢之路則以中國東南沿海為起點,經東南亞、南亞、非洲、最後到達歐洲。絲綢之路不僅是中國聯絡東西方的“國道”,也是整個古代中外經濟及文化交流的國際通道。2014年6月22日,由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為首例跨國合作、成功申遺的專案。


絲綢之路

  

  大家知道世界上的路有各種各樣,有柏油路、石板路、小土路、彎曲的山路,但沒見過絲綢的路,是用絲綢鋪成的嗎?不是,原來在很久以前,勤勞、聰明的中國人民就掌握了養蠶、繅絲、織造絲綢的技術。古代有個名人叫張騫,他帶了三百人,還帶了價值千百萬的絲綢和牛羊,從古代西安出發順利地到達了烏孫,就是現在伊朗、印度。

  他帶去的禮物——美麗的絲綢引起了西域各地人民,尤其是康居人的興趣,康居人是個善於經商的民族,他們成群結隊趕著駱駝,帶著皮毛、香料……到長安去換成絲綢、茶葉運到伊朗,一條以販運絲綢為主的東西方之間交流的大道就這樣形成了,人們給它起了一個美妙的名稱“絲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