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電事故現場急救措施

  一、觸電事故現場急救的意義

  隨著四個現代化的進展,電氣裝置和家用電器的應用已越來越廣,人們發生電擊傷事故也相應增多。因此,觸電的現場急救方法已是大家必須熟練掌握的急救技術。一旦事故發生後,在向醫療部門告急求援的同時,更多的人就能立即投入現場搶救,共同配合,進行急救。這對挽救生產現場觸電人員的生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現場搶救的宗旨是藉助綜合措施通過人工的方法使傷員迅速得到氣體交換和重新形成血液迴圈,恢復全身組織細胞的氧供給,保護腦組織,繼而恢復傷員的自動心跳和自動呼吸,把傷員從死亡狀態拯救出來。

  這裡就其中的道理作簡要的介紹。

  人體組織細胞經常進行氧化代謝,即人體所消耗的氧氣,必須藉助呼吸動作隨時從體外環境吸入補充;組織細胞生命活動中產生的二氧化碳,也必須隨血液迴圈運送到肺,也藉助呼吸動作隨時排出體外。這種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的作用,叫做氣體交換。呼吸系統的生理功能就是完成氣體交換。

  呼吸功能與血液迴圈功能密切聯絡在一起,使全身各臟器機械泵血,確保了機體氧和血液的迴圈活動,使全身各臟器組織的新陳代謝得以正常進行。因此,心跳和呼吸是人體存活的基本生理現象。

  當心髒停止跳動時,人體的血液迴圈也就中斷了。呼吸中樞無血液供應也就會喪失功能,體內各組織氧氣供應也即中斷,心臟組織就會因嚴重缺氧而停止跳動。一旦心跳和呼吸停止,血液就停止流動、氣體交換就停止。造成人體各個器官組織因缺乏血液所帶給的氧氣和營養物質而停止新陳代謝,人的生命也就終止了,這就是死亡。

  但是,在心臟跳動和呼吸突然停止後,人體內部某些器官還存在著微弱的活動,有些組織細胞新陳代謝還在進行。因此,這種死亡在醫學上稱為臨床死亡。臨床死亡的傷員如果體內沒有重要器官的損傷,只要及時進行有效的搶救,還有救活的希望。這裡強調“及時”,是因為隨著臨時死亡時間的延長,身體內的組織細胞就會逐漸死亡,病人就進入到生物死亡,生命也就無法挽救了。從臨床死亡到生物死亡的時間很短***一般只有數分鐘的時間***,所以必須爭分奪秒地盡力搶救。

  國內外一些統計資料指出,觸電後一分鐘開始救治者90%有良好的效果;觸電時間六分鐘開始搶救者,50%可能復甦成功;觸電後12分鐘再開始搶救,很少有救活的可能。可見,就地進行及時、正確的搶救,是觸電急救成敗的關鍵。處理得好,就能挽救許多觸電者的生命。反之,那種不管實際情況,不採取任何搶救措施,只求將觸電者送往醫院或只等醫務人員的到來的做法,只會喪失搶救時機,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