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現場急救措施

  現場急救的目的在於用簡單而有效的方法搶救生命,保護肢體,預防感染和降低損傷,安全而迅速地運送傷員,以便進行有效地治療。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骨折方面的現場急救措施,供大家參考。

  

  1.迅速瞭解、判斷有無危及生命的緊急情況,如大出血、休克等。觀察損傷部位的血運、感覺、肌力:有無骨折移位或有無壓迫大血管、神經或脊髓。運送應迅速、平穩,途中注意觀察患者的全身情況及創口的出血情況。

  2.優先處理危及生命的併發症,加大出血、休克和重要臟器的損傷。迅速建立靜脈通道,快速輸血、輸液,保持氣道通暢。動作要謹慎、輕柔,並給予氧氣吸入。

  3.儘早徹底清創 徹底、細緻地清創是防止傷口感染的關鍵。清創包括:整個肢體的刷洗;傷口內用大量無菌等滲鹽水的沖洗;面板的滅菌;清除異物及切除失去活力的組織等。

  清創應越早越好,一般在傷後6—8h內進行,個別情況下,全身和區域性沒有明顯感染,在有效抗生素的保護下,雖超過時限,仍可進行。清創術簡要步驟如下:刷洗及沖洗—面板滅菌—清創及鑑別健康組織與壞死組織—洗滌傷口。

  4.止血一般傷口的出血,應用無菌棉墊或乾淨布類加壓包紮。四肢的損傷一般可輔以臨時固定以及拾高思肢止血。對大血管損傷引起的大出血且一時無法制止者可使用止血帶,但須有明顯標誌,註明上止血帶的時間、鬆止血帶時間,並將標記置於明顯可見的肢體部位,防止血流阻斷過久而發生肢體的缺血。

  5.骨折的處理

  1骨折斷端外露,應在其原位用消毒敷料或乾淨的布類臨時包蓋及固定傷口,不應立即將其復位,待送醫院清創後再進行復位。

  2閉合性骨折的病人,若患肢腫脹較劇,可剪開衣韌或褲管以解除壓迫:若有穿破面板、損傷血管和神經的危險時,應先用夾板閡定,小心搬運病人,以防止骨折移位。

  3嚴重骨折移位、成角畸形或骨折端已頂於皮下將刺穿面板時,可沿肢體軸線方向用手法輕柔地牽引,以改善區域性電運,初步糾正畸形壓迫。

  骨折未經固定原則上不應隨意搬動傷員或移動傷肢,如必須搬動而當時又確無適當的外固定物時,可利用軀幹或對側肢體固定。若懷疑脊柱骨折,傷員應就地靜臥,切忌脊柱彎曲或扭轉,以免造成終身截癱。

  骨折急救五大原則

  第一,搶救生命

  嚴重創傷現場急救的首要原則是搶救生命。如發現傷員心跳、呼吸已經停止或瀕於停止,應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昏迷病人應保持其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其口咽部異物;病人有意識障礙者可針刺其人中、百會等穴位;開放性骨折傷員傷口處可有大量出血,一般可用敷料加壓包紮止血。嚴重出血者若使用止血帶止血,一定要記錄開始使用止血帶的時間,每隔30分鐘應放鬆1次每次30至60秒鐘,以防肢體缺血壞死。如遇以上有生命危險的骨折病人,應快速運往醫院救治。

  第二,傷口處理

  開放性傷口的處理除應及時恰當地止血外,還應立即用消毒紗布或乾淨布包扎傷口,以防傷口繼續被汙染。傷口表面的異物要取掉,外露的骨折端切勿推入傷口,以免汙染深層組織。有條件者最好用高錳酸鉀等消毒液沖洗傷口後再包紮、固定。

  第三,簡單固定

  現場急救時及時正確地固定斷肢,可減少傷員的疼痛及周圍組織繼續損傷,同時也便於傷員的搬運和轉送。但急救時的固定是暫時的。因此,應力求簡單而有效,不要求對骨折準確復位;開放性骨折有骨端外露者更不宜復位,而應原位固定。急救現場可就地取材,如木棍、板條、樹枝、手杖或硬紙板等都可作為固定器材,其長短以固定住骨折處上下兩個關節為準。如找不到固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帶直接將傷肢綁在身上,骨折的上肢可固定在胸壁上,使前臂懸於胸前;骨折的下肢可同健肢固定在一起。

  第四,必要止痛

  嚴重外傷後,強烈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休克,因此應給予必要的止痛藥。如口服止痛片,也可注射止痛劑,如嗎啡10毫克或杜冷丁50毫克。但有腦、胸部損傷者不可注射嗎啡,以免抑制呼吸中樞。

  第五,安全轉運

  經以上現場救護後,應將傷員迅速、安全地轉運到醫院救治。轉運途中要注意動作輕穩,防止震動和碰壞傷肢,以減少傷員的疼痛;注意其保暖和適當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