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製熱的原因

  空調即空氣調節器***air conditioner***,又稱冷氣。是指用人工手段,對建築/構築物內環境空氣的溫度、溼度、潔淨度、速度等引數進行調節和控制的過程。一般包括冷源/熱源裝置,冷熱介質輸配系統,末端裝置等幾大部分和其他輔助裝置。主要包括水泵、風機和管路系統。末端裝置則負責利用輸配來的冷熱量,具體處理空氣,使目標環境的空氣引數達到要求。


空調製熱

  

  空調製熱、製冷主要是移動熱量。制熱時,將室外的熱量移到室內;製冷時,將室內的熱量移至室外。

  電熱絲的能效比只能達到1:1,即消耗1千瓦的電力,產生1千瓦的熱能。空調在所有制熱產品中的能效比最高,可以達到1:3左右,即消耗1千瓦的電力,能夠移動3千瓦左右的熱量,所以空調節能省電。

  空調製熱、製冷的原理,是利用氟利昂冷凝液化放熱,蒸發氣化吸熱的特性,以提高、降低室內空氣的溫度。

  空調製熱時,氣體氟利昂被壓縮機加壓,成為高溫高壓氣體,進入室內機的換熱器***此時為冷凝器***,冷凝液化放熱,成為液體,同時將室內空氣加熱,從而達到提高室內溫度的目的。液體氟利昂經節流裝置減壓,進入室外機的換熱器***此時為蒸發器***,蒸發氣化吸熱,成為氣體,同時吸取室外空氣的熱量***室外空氣變得更冷***。成為氣體的氟利昂再次進入壓縮機開始下一個迴圈。

  冷凝器工作1分鐘,如果不用風扇吹的話,其表面溫度可以達到40-50度。

  對了說一下,制熱的時候是室內的散熱器變成冷凝器,製冷的時候是室外的散熱器變成冷凝器。是通過一個電磁4通開關實現的。

  所以說,冬天屋子比較大的情況下,用空調還是比較省電和制熱的。電暖氣和暖風機都是區域性用的。

  空調製熱的缺點:不能很快制熱,如果有結露,還要先除霜,等10-20分鐘呢。而且如果室外溫度低於零下5度,空調製熱效果不好。因為空調這個時候不工作了,變頻的好點,可以到零下15度。

  為啥呢?比如在零度,空調的供熱量只能達到70%,到了零下3度,供熱量只達到30%左右。溫度低於零下時,空調的室外部分極易出現結冰、結霜等現象,空調

  室外機必須不斷除霜,造成了供熱較慢或是供熱功率較低的情況。 為了緩解這種供熱功率較低的情況,有的機型加裝了電輔,但是電輔的功率一般不能加的很大

  ***考慮到安全因素掛機一般是600W-800W***所以它也只能是緩解制熱差的情況,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從工作原理上來說,空呼叫熱泵取暖是比較節省的方式。電輔

  加熱裝置利用電阻發熱,極限的制熱效果輸入電能和輸出熱量成1:1的比例***也就是600W的電功率產生600W的熱量***。而空調利用熱量“轉移”原理製冷和制熱,

  可以獲得高於100%的效率***一般1000W可以產生2600W的熱量***。但在0℃以下的天氣裡,受到低溫影響,空調的制熱效果反而不夠理想。而空調說明書上說的

  製冷量和制熱量是標準工作情況下測試的結果,在其他外部溫度條件下,空調的製冷和制熱效果都體現不出來,在制熱方面,目前的標準工作溫度是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