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育遲緩的原因有哪些

  很多寶寶都有發育遲緩的現象,因此,在寶寶餵養和護理上都有困難,如果不及時找出源頭治療會給寶寶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寶寶發育遲緩的知識,希望對你有幫助。

  寶寶發育遲緩的原因

  1、新生兒或3月內嬰兒易驚、啼哭不止;

  2、哭聲尖銳刺耳,有時候完全是在尖叫,無音調變化;

  3、厭乳和睡眠困難,早期餵養困難,有流口水正在;對噪聲易驚,擁抱反射增強伴哭鬧;

  4、生後4-6周仍不會笑,不認人,反應遲鈍;在3月大時無站立表示或邁步者,手無法握拳;4月仍拇指內收,手不張開;4-5月挺腰時頭仍搖擺不定;5月後見物體仍不會伸手去抓;

  5、不能夠做正常嬰兒的運動,例如肌肉鬆軟不能翻身,動作遲緩、僵硬,不喜歡洗澡,好打挺,雙側肢體運動不對稱;

  6、過早發育,翻身呈反射性,不是節段性翻身,爬行意識差,無手支撐爬,無分離動作。多睡,無目的多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

  寶寶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

  1、先天原因

  智力低下、聽力障礙、構音器官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等因素均是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常見原因。也可能是遺傳因素所致,如腦損傷或腦功能不足等。

  2、後天原因

  父母工作忙,孩子由老人或小保姆照看,對孩子缺乏語言訓練,特別是在口語學習關鍵期1-3歲時未進行適時語言訓練。

  父母對子女過於溺愛,孩子不用開口只用手一指就立即給予滿足。比如,孩子想吃蘋果用手一指或看一下,就立即把蘋果送到孩子手上。

  父母缺乏科學育兒知識,只管吃飽喝足或不生病,很少與孩子用語言進行感情交流,使孩子失去了語言學習的機會。

  當發現孩子比同齡孩子語言發育慢及早帶去醫院檢查,如果僅是由於個體差異而說話晚一點,2歲以後才慢慢說話,智力發育及其它方面均正常,父母就不必驚慌。只要及時加強語言訓練,隨著年齡增長孩子逐漸會獲得語言能力。但如果是因孤獨症、選擇性緘默症、精神發育遲滯、聾啞症等疾病引起,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

  如何預防寶寶語言發育障礙

  1、加強語言訓練

  孩子學習語言的基本方法就是模仿。因此,成人要多和小兒說話,訓練小兒模仿成人的語言發音,要鼓勵小兒敢說話,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

  2、刺激孩子講話

  比如,開始要孩子喊“媽媽”,如孩子不喊媽媽,媽媽應微笑點點頭,如再不喊媽媽仍用微笑點頭以示意,最後,孩子突然喊“媽媽”了,就應熱情地擁抱或親吻孩子。這樣,就會使孩子體驗到喊“媽媽”得到的疼愛,調動起說話的興趣和積極性。

  3、接觸社會自然

  多接觸社會和大自然會使孩子的生活豐富起來,眼界開闊了,見識廣了,自然就有說話的要求了。如果再配合語言訓練,孩子的語言能力就會相應地得到很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