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抽搐的原因

  有的時候媽媽在看到新生兒在睡覺的時候出現抽搐的情況,心裡難免會擔心。那麼,是什麼?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新生兒由於大腦皮層薄,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還不夠完善,更易於發生抽搐。新生兒抽搐多不典型,往往體現為兩眼注視,眼球震顫,臉上區域性肌肉抽動,或四肢不規則的抽動。有的僅體現為面色蒼白或潮紅,出汗,呼吸不規則;或屏氣,呼吸暫停,面板紫紺。抽搐是小兒時期的一種嚴重症狀,尤其是新生兒。不僅抽搐時的體現會使家長驚惶失措,而且他切實可引起嚴重後果。一方面,引起往往都是些嚴重疾病,這些病自身就可能致死或致殘。

  新生兒抽搐是常見症狀之一,發病率較高,是許多疾病的一個症狀,其臨床表現不典型,有時不易辨認,常表現為陣發性眼部活動***瞬目、眼球轉動或震顫***及口頰部抽動。顱內出血和新生兒窒息引起的腦組織缺氧是新生兒抽搐最常見的原因。多發生於生後12天,倖存者日後有可能出現癲癇、偏癱、智商低下、腦積水等。

  其他原因:

  1、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多見於顱內出血、腦膜炎、核黃疸及腦發育畸形等;

  2、新生兒破傷風常於生後4~6日出現抽搐,同時伴牙關緊閉;

  3、代謝紊亂低鈣、低鎂血癥以及低血糖患兒可發生抽搐。

  但是當小孩出現嚴重的抽搐症狀時,家長就應該及時帶孩子檢查了,早發現早治療

  1、感染性疾病,如敗血症、化膿性腦膜炎、新生兒破傷風、肺炎等也常引起抽搐,多發生於生後3-7天。這些疾病在新生兒期由於體現不典型,不能及時診斷和醫療,也往往造成嚴重後果。

  2、代謝異常,如低血糖、低血鈣、低血鈉、高血鈉、維生素B缺少等,也是新生兒抽搐比較常見的原因。其餘,如腦發育不全、新生兒溶血病引起的核黃疸等也會發生抽風。

  3.抽搐自身也會造成嚴重後果。抽搐火候體耗氧、耗熱大大增加;機體處於缺氧狀況使糖代謝紊亂。抽搐延續時間越長,缺氧、低糖的水平越嚴重。大腦細胞對缺氧的耐受力最差,完整斷氧6分鐘,腦細胞就發生不可逆轉的變化。缺氧對大腦皮層的影響不僅可以引起許多後遺症,如癲癇、智商低下等,而且還可能造成小兒以來性格和行徑的異常,成為社會不安定的因素。

  新生兒抽搐的護理方法

  一、針對病因積極治療原發病來預防。例如癲癇病人需按醫囑服藥,如果突然停藥,即使是1天~2天,都會導致癲癇抽筋的發作。小兒高熱易抽筋,及時退熱可預防抽筋;缺鈣會引起抽筋,所以小孩要補足鈣***多吃含鈣食物,必要時服葡萄糖酸鈣,鈣片等***,同時要多晒太陽,服食魚肝油等。

  二、一旦發生全身性突然抽搐,應鎮靜止痙,同時馬上找醫生。一般抽筋不會立即危害生命,所以不必過分驚慌,在醫生到來前,應採取以下應急方法:

  1、立即將小兒平放於床上,頭偏向一側並略向後仰,頸部稍抬高,將患者領口,皮帶,腰帶等鬆解,注意不要使患者跌落地上。

  2、迅速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與嘔吐物,以保證呼吸道通暢,為防止牙齒咬傷舌,應以紗布或布條包繞的壓舌板或筷子放於上下牙齒之間.並以手指掐壓人中穴位及合谷穴位,以上要求必須迅速完成。

  3、防止患者在劇烈抽搐時與周圍硬物碰撞致傷,但絕不可用強力把抽搐的肢體壓住,以免引起骨折。

  關鍵是要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確定發病原因,確診以後治療才有針對性,才會有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