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由來的手抄報

  端午節的由來直到現在還是眾說紛紜,下面是小編收集的關於端午節的來由,你知道怎麼做一份端午節來歷的手抄報嗎?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端午節的手抄報,供大家閱讀和參考。

  端午節的手抄報圖片欣賞

  端午節的手抄報圖片1

  端午節的手抄報圖片2

  端午節的手抄報圖片3

  端午節的手抄報圖片4

  端午節的手抄報圖片5

端午節的手抄報圖片6

端午節的手抄報圖片7

  端午節的手抄報資料1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訊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划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裡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端午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列如賽龍舟,掛香囊,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啊!

  端午節的手抄報資料2

  飾香包、包粽子、插艾草………6月6日這一天,端午節到了。

  在我們家,最熱鬧的要數包粽子了,大家一起圍坐在一起,拿著綠油油的棕葉,包著各種各樣的粽子。邊包粽子,我問起爺爺今天為什麼叫“端午節”。爺爺解釋說:“端午節由來已久,它還有許多別稱,比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現在,我們過端午節免不了要吃幾隻粽子。以前,它不是用來吃的,而是用來祭祀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弟弟是個急性子,爺爺還沒說完他就插了嘴:“屈原是誰呀?為什麼要祭祀他?”。爺爺說:“別急,你聽我給你慢慢解釋。傳說,在秦國統一天下的時候,屈原居住的楚國也很強大。秦王就收買楚王身邊的人來去勸他投降。屈原看不下去,就去勸說楚王,經過許多次的勸說都沒有說服楚王。他自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家園滅亡。於是,他帶著的無比悲痛在五月初五那天投江自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之歌。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後來發展成為今天的棕子。往後每到這天,人們就會往河裡投放粽子,讓魚兒不要去吃屈原的屍體。在端午節這天,有的地方還要舉行龍舟比賽。據,說當人們得知是屈原大夫投江後,馬上划船撈救。一直找到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人們把船隻停泊在湖邊的亭子周圍避雨,待魚停後,再次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尋找屈原大夫。此後,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在五月,外界氣候正是高溫高溼,此時病媒細菌大量孳生,各種傳染病此時正式流行的季節。人們就在端午節這一天,將新鮮艾葉掛在門楣以驅除毒氣。用紅布製成紅雞心的袋子,內裝茶葉、米、雄黃粉,掛在小孩的胸前驅邪。還採摘艾草沐浴,稱為“百草湯澡”,去除穢氣。逐漸形成了今天的飾香包、包粽子、插艾草、賽龍舟的風俗。

  聽完爺爺的解說,我的眼前彷彿看到屈原大夫帶著無比的悲痛縱身投入江中,他這種愛國,為國家著想的精神隨著端午節的傳統將源遠流長。


猜你感興趣:

1.端午節的由來手抄報簡單

2.端午節的手抄報怎麼畫

3.端午節手抄報圖片字少

4.端午節手抄報內容文字

5.關於端午節的手抄報圖片

6.端午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7.端午節的手抄報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