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溶洞形成的原因

  一提到溶洞景區,就會想起北京房山溶洞景區的景色,那麼北京房山溶洞是怎麼形成的呢?小編在此整理了關於,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北京房山溶洞形成原因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裡不溶性的碳酸鈣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轉化為可溶性的碳酸氫鈣。由於石灰岩層各部分含石灰質多少不同,被侵蝕的程度不同,就逐漸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態、陡峭秀麗的山峰和奇異景觀的溶洞,由此形成的地貌一般稱為喀斯特地貌。

  CaCO3碳酸鈣有這樣一種性質:當它遇到溶有CO2的水時就會變成可溶性的碳酸氫鈣[Ca***HCO3***2] CaCO3+CO2+H2O=Ca***HCO3***2 溶有碳酸氫鈣的水如果受熱或遇壓強突然變小時溶在水中的碳酸氫鈣就會分解,重新變成碳酸鈣沉積下來。同時放出二氧化碳。

  Ca***HCO3***2 =CaCO3↓+CO2↑+H2O

  在自然界中不斷髮生上述反應於是就形成了溶洞中的各種景觀。如聞名於世的桂林溶洞、北京房山石花洞,它們就是由於水和二氧化碳的緩慢侵蝕而創造出來的傑作。溶有碳酸氫鈣的水,當從溶洞頂滴到洞底時,由於水分的蒸發或壓強減少,以及溫度的變化都會使二氧化碳溶解度減小而析出碳酸鈣的沉澱。這些沉澱經過千百萬年的積聚,漸漸形成了鐘乳石、石筍等。如果溶有碳酸氫鈣的水從溶洞頂上滴落,隨著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揮發,則析出的碳酸鈣就會積聚成鐘乳石、石幔、石花。洞頂的鐘乳石與地面的石筍連線起來了,就會形成奇特的石柱。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 ***英語: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岩石***大多為石灰岩***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岩溶地貌。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

  喀斯特***Karst***一詞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島碳酸鹽巖高原的名稱,當地稱謂,意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發軔於該地而得名。我國雲貴高原、湖南南部郴州等地區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區。

  我國喀斯特地貌分佈區域較廣,如廣西、雲南等地。喀斯特地貌主要特徵體現在溶洞、天坑等地理現象

  北京房山石花洞國家地質公園

  北京石花洞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北京市房山區河北鎮南車營村,距京城55公里,為七層溶洞,上下高差150米。現一、二層全部和三層、四層部分已對外開放,遊覽長度達2500米。石花洞原名“潛真洞”,自發現至今已500多年。因洞內雕有三尊大理石佛像,曾改稱“石佛洞”,香火曾盛極一時。石花洞是國內發現的岩溶洞穴中集規模大、洞層多、沉積型別全、次生化學沉積物數量大的洞穴,其美學價值和科研價值也可居世界洞穴前列,與聞名中外的桂林蘆笛巖、福建玉華洞、杭州瑤琳洞並稱中國四大岩溶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