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大便臭是什麼原因

  嬰兒階段,消化器官尚未發育完善,消化適應能力較差,容易出現大便臭,不過這是怎麼回事恩?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嬰兒大便臭的原因

  大便氣味來源於大便當中過多的吲哚、糞臭素 、硫化氫 、胺、乙酸 、丁酸等化學物質。這些物質是蛋白質被腸內細菌分解不完全而形成的產物。換句話說,如果在飲食方面偏向歐美式,而攝取大量的高蛋白質時,大便就會變得很臭。

  蛋白質是人體各器官的主要組成成分,寶寶成長髮育都離不開它。但是蛋白質並不是攝入越多越好。

  嬰兒大便臭怎麼辦

  合理的蛋白質攝入量

  對於不同月齡的寶寶,對蛋白質的需要量均不同。寶寶每天攝入過量的蛋白質,就會排出有異味的大便。

  對於足月的新生兒,每天需要的蛋白質量可以用體重***公斤***乘以2***g***這個公式計算。舉個例子,一個剛出生體重為3公斤的寶寶,每天需要的蛋白質就是6克。每100克的母乳約含有1克的蛋白質。多數嬰兒奶粉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大約是母奶的兩倍。那麼給新生兒喂630ml的母乳或者450ml的嬰兒配方奶粉,就能滿足嬰兒對蛋白質的需求了。

  而1歲以內的嬰兒,如果一天的奶量達到700-800ml母乳或配方奶以上的話,就基本上能夠滿足一天的蛋白質需求了。1~2歲的幼兒每天需要蛋白質35~40克。就蛋白質的需要而言,幼兒每天進食400~500毫升奶製品、1個雞蛋、30克瘦肉就可以了。

  合理的肉類蛋類新增方法

  寶寶大便發臭的另外一個原因是肉類蛋類新增不當。寶寶最早可以新增輔食的月齡是4個月,在4個月的時候,可以先給寶寶吃少量的蛋黃或米粉,暫時不適宜給寶寶新增肉類。等寶寶6個月後,可以嘗試給寶寶新增蛋白或者各種肉類。在動物性蛋白當中,最易於消化的要數魚肉和雞肉。魚類所含蛋白質甚多,為15%~25%,且含人體所需的全部必需氨基酸和寶寶所需的組氨酸。肌纖維短而纖細,含水分多,結構疏鬆,比家畜肉更易消化,蛋白質的吸收率可達85~90%,尤其適合寶寶食用。

  合理新增肉類蛋白

  在為寶寶新增蛋白質的時候,均應遵循從一種到多種,從稀到稠,從少到多的原則。蛋白質可以分為動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動物蛋白質所含氨基酸比植物蛋白質更易於消化,故動物蛋白質為寶寶補充蛋白的首選。米、麥等植物蛋白質缺乏賴氨酸,豆類蛋白質缺乏蛋氨酸和胱氨酸,故動物蛋白質供給不足時,混合多種植物蛋白質供給是恰當的。據此應根據嬰兒餵養的具體食物型別,保證每日蛋白質的供給,避免不足或過量,以預防蛋白質供給不當對智力發育的危害。

  嬰兒大便的分類

  水便分離的便便:

  專家解讀:寶寶每天大便8次以上,大便中的水分增多,呈湯樣,且水與大便分離,該症狀多見於腸炎、秋季腹瀉等疾病。

  應對措施:由於丟失大量的水分和電解質會引起寶寶脫水或電解質紊亂,因此需要立刻就醫。

  油油的便便:

  專家解讀:寶寶每天大便5次以上,大便呈淡黃色,液體狀,量多,像油一樣發亮,如油珠一般可以滑動,說明寶寶攝取的食物中所含的脂肪過多,因此該症狀多見於已經新增輔食的寶寶。

  應對措施:適當增加糖分或暫時改服低脂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低脂奶不能作為正常飲食長期食用。

  惡臭難聞的便便:

  專家解讀:寶寶大便聞起來像臭雞蛋一樣難聞,說明蛋白質的攝入過量,或蛋白質消化不良。

  應對措施:需要注意是否按照標準進行衝調配方奶粉,且寶寶每日的攝取是否過量;然後可適當稀釋奶液或限制奶量1~2天。如果已經給寶寶添加了蛋黃、魚肉等輔食,可以考慮暫時停止此類輔食的新增,等寶寶大便恢復正常後再逐步新增,同時,還可以給寶寶用點多種維生素製劑或益生菌,以幫助消化。

  乾燥、硬結的便便:

  專家解讀:寶寶每隔3~7天排一次大便,排便時間長且排便困難;排出的大便乾燥、硬結而量少,且呈顆粒狀。這樣的症狀多半屬於便祕。

  應對措施:便祕要視情況處理。·母乳餵養的便祕寶寶,可以喂點橙汁;·配方奶粉餵養的便祕寶寶,可以在兩頓奶之間適當地多喂些溫開水;·6個月大的便祕寶寶可以為他們新增一些菜泥、果泥;·年齡更大些的便祕寶寶,則應該鼓勵他們多吃富含纖維素的蔬菜、穀類食品。

  除了通過飲食療法來糾正便祕,還可結合按摩、助便操等方法促進腸蠕動,讓大便通暢。如果上述處理均無效,寶寶存在頑固性便祕時,需要請醫生進一步檢查和治療,以排除先天性巨腸症、肛門疾病、甲狀腺功能不全等疾病。便祕的寶寶服用益生菌,也能幫助大便軟化,但請在醫生指導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