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會怕癢

  很多人身上都有特別怕癢的地方,當被別人撓到腳心、腋窩等位置時,很多人都會因為覺得癢而大笑起來。不禁讓人疑惑,人為什麼會怕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會怕癢的資料以供大家閱讀。

  人會怕癢的原因

  英國的女科學家布萊克莫爾解開了這個謎團,發現原來是人的小腦在起作用:

  布萊克莫爾在倫敦大學對6名志願受試者進行了試驗,她先用一個機器胳肢受試者的手心,並用磁共振儀記錄下這人腦電流的變化,然後讓受試者自己胳肢自己,也記錄下腦電流的變化。結果發現,當人自己胳肢自己時,人的小腦會發出一個訊號,告訴人腦的其他部分,不要對這種刺激給予反應。但是,當被別人胳肢時,即便人預先知道,但小腦卻不會發出警告訊號,大腦會對外來刺激立刻作出反應,人就會覺得特別癢了。

  癢痛痠麻等感覺實際上都是人的大腦對外界刺激的一種儲存的格式,大腦可以根據上面的分類對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映,以防止人的肉體受到多的傷害.

  人有兩種癢的感覺

  一種:是像小蟲一樣的東西在面板上輕輕爬行樣的癢感,如耳朵、鼻孔、手心、腳心對這種癢異常敏感;

  另一種:是由於外界在身體某一部位強烈抓撓而產生的,如上肢腋窩最容易產生這種癢的感覺。有人認為這是由於面板中有癢的感受器而造成的。感受器是特殊的攜帶資訊給脊髓和大腦的神經末梢,當腦神經接受到這種癢的資訊時,便作出某種反射行為來抵消癢感。如果癢的程度很輕,只要輕撓幾下便消失;如果癢感強烈,往往可以笑或積極的躲避來抵禦。

  癢的反射在人類早期就已產生。原始人類在為生存而戰鬥或逃避野獸侵害的過程中形成了肌體對外界事物快速反射的系統,癢便是其中的一部分。具有良好的癢反射的人成為大自然最好的倖存者,而對癢沒有反應的人逐漸淘汰了。當然,如今人們的癢感已失去了古老的作用和含義。

  面板包覆在我們的身體表面,除了為保護我們免受外來的傷害、並保持體內的溼度、調節身體的溫度等等之外,很重要的是,還為我們感知外在的環境變化,像是溫度變化、冷、熱、燙、風向、同伴的觸控、傷口的疼痛、物品的質地等,因此,面板的表皮或真皮層內密佈著各式的感覺受器,像是痛覺受器、觸覺受器、冷覺受器、溫覺受器等等。

  當然,也連結著許多神經網路,這讓我們的面板很敏銳。通常,感覺受器是位在神經的末稍,因此神經末梢叢聚的地方,感覺都特別的敏銳;我們的腋下或其他怕癢的部位就是如此。但是科學家們卻沒有找到所謂的「癢覺受器」,關於人們為什麼會覺得癢?或被呵癢時笑得無法自制?其實科學家還沒有非常一致的定論,有人認為癢覺其實是「輕微的痛覺」,是痛覺受器被輕微刺激的結果,也有人認為面板的組織裡必定存在著「癢覺受器」,只是我們還沒有找到罷了;也有人認為癢覺其實類似人類經過漫長的演化過程後,殘存下來的警覺反射機制。有人比你怕癢,有可能是該部位面板對癢覺的敏銳度不同***例如神經分佈較疏***,也有可能是個人大腦對於癢覺的感知力不同。

  癢與心理因素有關。自己擦澡和呵癢時,即使碰到了敏感區,由於思想上已胡準備,大腦對癢的興奮刺激已經降低;當大腦覺得自己在“戲弄”自己,用不到防範和“害怕”時,就感覺不到癢了。

  但人的確是有癢感的。通常,我們的腋窩、腹股溝、腳底心等幾處對癢最敏感。原因是,這些地方都屬“非暴露區”,平時受到抓搔刺激的機會很少,加上這些部位的面板感受器又比較豐富,兩相結合,所以對癢的感覺就敏銳多了。但也有一些 在鼻毛、睫毛、嘴脣等處最怕癢,腋窩和腳心為其次。

  美國有人用羽毛和棉花對500名大眾和孩子搔癢,發現有將近一半的人較怕癢。根據調查,新生兒根本不怕癢,4歲左右最怕癢,感情豐富的人也比較怕癢。

  怕癢和怕癢者

  美國生理學家最近所作的一項有趣研究:高達99.8%的人都有過怕癢的體驗或經歷,絕對不怕呵癢者幾乎絕無僅有。

  有趣的呵癢實驗

  不過,人們怕癢的“程度”似乎與年齡,性別和性格息息相關。在一次“呵癢實驗”中,科學家把10歲以下兒童,65歲以上老人、中青年男性和中青年女性各100人分成4組,結果怕癢者在各組中的比例分別為:兒童組93%,老人組35%,男士組65%,女士組94%。這就是說,女性一般比男性更怕癢,而老人的“癢感”似乎不如兒童那麼“靈敏”。此外,另一次“呵癢實驗”顯示,在外向型性格者高出1倍之多!

  怕癢者反應靈敏

  怕癢並非壞事,相反意味著您擁有反應靈敏的神經系統。事實上,神經系統出問題的人***如神經衰落者、心理憂鬱者***的“癢感”往往遠不如正常人那麼靈敏,嚴重的甚至對他人的呵癢無動於衷。其次,“癢感”——這種健康的生理本能還可保護您的身體免遭侵害,例如,當一隻小蟲悄悄溜進耳道時,一陣奇癢不啻於一聲警報,提醒您有“外敵入侵”。此外,如果您怕癢,那說明您心情愉快、情緒輕鬆——要知道,憂心忡忡中很難發出怕癢的哈哈大笑聲的!

  怕癢者感情豐富

  有趣的是,美國心理學家和生理學家理合進行的一項研究還證實,“癢感”或許還與談情說愛搭界——怕癢者往往情感豐富,在戀愛時往往採取主動;相反不怕癢者往往會“淡化”甜蜜的愛情,有的甚至對戀愛興趣索然。此外,專家們還發現:怕癢中中樂於助人者佔高比例;比較而言,不怕癢者對他人往往持不關心態度,“熱心人“尤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