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機跑步多長時間合適有哪些注意事項

  跑步機上跑步鍛鍊,很多好奇多少時間的運動是最合適的,而且也有很多的事項是需要注意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跑步機的時間及注意事項,分享給大家!

  跑步機跑步多長時間合適

  一般人跑步都是為了健身,那跑步要跑多久才能達到健身效果?其實這個因人而異。最常見的一種方式是:以較慢的速度準備活動5分鐘,然後較快的速度正式跑20分鐘,再有5分鐘較慢的速度作為放鬆整理。這樣下來一次大約30分鐘。

  一般來說,30分鐘左右的運動就可以有較好的運動效果了,通常30分鐘以上持續、不累的運動簡單理解,就是我們說的有氧運動了。當然如果您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連續跑45至60分鐘就更好了。對於普通健身者一般每次不要超過60分鐘,因為時間過長容易造成過度疲勞,同時對於關節的磨損也可能增加。

  跑步機跑步的注意事項

  繫上安全扣

  跑步機熒幕下方都有一個安全扣,只要將安全扣夾在衣服上,讓安全扣的線連線跑步機和跑者,當跑者跟不上跑步機速度,導致越跑越後面時,安全扣從衣服上脫落,跑步機就會自動停止,預防跑者因為跟不上速度腿軟而在履帶上跌倒,或是從履帶後方踩空掉下去。

  除了安全扣可以在危急狀況時讓跑步機停止,使用者也可以在緊急時按下跑步機螢幕下方中間的紅色按鈕,讓機器馬上STOP。不過如果使用者跟不上跑步機速度,人體距離按鈕太遠時就無法及時按到,而且很可能按下之後臉也跟著往下撞擊,反而更危險。因此,還是乖乖夾上安全扣最保險。

  跑步不能著急

  開跑前站在履帶兩側,當使用者確定夾上安全扣,也設定完適合自己的跑速和時間之後,別急著馬上啟動履帶開始跑。啟動跑步機之前,跑者的雙腳應該先踩在履帶外面的機器側邊,再開啟跑步機。等履帶開始運作,跑者雙腳再踏上,先以快走的方式跟上履帶速度,確定跟得上,再逐漸加快速度。

  如果使用者一開始就採在履帶上,並且直接啟動跑步機,有可能因為履帶速度過快,使用者反應不及跟不上,造成跌倒受傷。

  在跑步機上跑步時,要讓跑步機的速度逐漸增加。剛上跑步機的時候,不要把速度設定得太快,可以先從“3”開始,逐漸升到“3.5”,再到“4”,循循漸進的提升,讓身體有個適應過程,這個大致相當於散步時的狀態。

  不要著急提速

  如果能設定坡度,坡度開始時也要設定成“0”,然後逐漸增加速度或者坡度,當速度增到“5”或“6”時,就可能處於快走或者慢跑的狀態了,身體這時也已基本適應,就可以根據需要保持或選擇提高速度或者坡度。使用跑步機首先要了解自己的運動極限。如果體力跟不上,設定的速度又很快的話,就容易摔倒。

  不要在機器運轉時跳下

  跑步機跑步造成受傷的最大原因就是在跑步機高速運轉時跳下。如果在鍛鍊時不得不跳下跑步機,你可以調低機器運轉速度並降低斜度,切記,帶上安全夾非常重要,它就是預防這一情況的,所以不要忽視這一小小的舉動,每次都要養成好習慣。

  注意及時補水

  在練習的過程中,最好每15分鐘就補充一定的水分,但不可太多。由於室內沒有太多的空氣,在跑步機上跑步比在戶外跑步失水更多。所以,把水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跑完或跑前可以適度和一些功能飲料,來提高跑步效果,跑步機相比路跑的一大好處是不用揹著水,隨時補水。

  不要低頭跑

  雖然很難做到不看錶或看還有多少距離,如果你向下看,就會改變跑步姿態。不要盯著腳看,這樣的話很容易彎著腰跑,會造成背部和頸部痠痛。不管是在跑步機上跑還是在外面跑,眼睛向前看都是最安全的跑步方式,放心大膽的向前跑吧。

  注意合理的心率

  跑步是有氧運動,建議使用跑步機時,心跳強度要達到50%至60%,運動效果比較好。由於每個人的體能狀況不同,民眾可以利用年齡和沒運動時的安靜心跳,計算出合理心率,接著帶入想要的心跳強度***一般人建議以60%計算***進一步得出目標心跳,這個答案就是能達到有氧運動效果的程度。

  一般來說,將運動時的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至80%,能夠達到健身的效果,這也就是所說的有效心率範圍。40歲男性的有效心率=165×***60-80***%=99-132次/分鐘,40歲女性的有效心率=180×***60-80***%=108-144次/分鐘。

  因此,在跑步鍛鍊時,40歲的男性心率不要低於99次/分鐘,40歲的女性心率不要低於108次。如果低於這個數值,說明運動強度不夠大,鍛鍊效果不明顯。但是男性心率最大不要超過132次/分鐘,女性心率最大不要超過144次/分鐘。如果超過這個數值,說明運動強度過大了,容易造成運動損傷。

  知道自己的目標心跳之後,跑者只要將雙手握住跑步機兩邊的握把,握把就能夠偵測跑者心跳,並且顯示在跑步機的螢幕上,讓跑者知道自己的心跳是否達到運動效果。

  使用跑步機不傷膝蓋的方法

  1.腳後跟外側先著地,然後迅速過度到腳後跟內側,再過度到前腳掌,最後前腳掌離地。錯誤:不要過度內翻和外翻,否則會造成踝關節損傷;腳著地時,下肢關節的震顫動作也是錯誤的,容易損傷踝關節和膝關節。

  2.膝關節與腳尖方向一致。

  3.髖關節要放鬆,大腿帶動小腿。

  4.擺臂式,肩關節放鬆,曲肘,半握拳。擺臂動作以肩關節為軸,手可接近胸部,但不可超過身體正中線,後襬時,可以接近臀部高度。

  5.挺胸,收腹,減少脊柱和背部肌肉的負荷,雙眼平視。

  6.步幅和速度:跑步時,腳應該在身體的正下方著地,步幅不宜過大,過大會讓身體重心提高,使下肢關節受到的反作用增大,造成不必要的制動效果,容易導致膝關節的損傷。

  步幅過小,頻率就大,無法與跑步機的速度統一,也會無謂地消耗能體能,造成膝關節的損傷。

  7.跑步之前,一定要做熱身運動,拉伸和扭動身體,減小受傷的可能性。同時,用完跑步機後最好做些拉伸放鬆活動,大小腿的肌肉放鬆好了,膝關節的血液迴圈才能通暢。

  8.跑步機屬於電器裝置,存在失靈的可能性,因此,在跑步機開動之前,先兩隻腳踩在跑步帶的兩側,等跑步機執行速度平穩了再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