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人際關係的問題產生原因分析

  構建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實現大學生人際關係的和諧是一個重要而又現實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文章內容。

  

  ***一***個體原因

  1.自我中心和心理不相容。自我中心是指只從自己的立場與觀點去認識事物,機電不能從客觀的、他人的立場和觀點去認識事物。自我為中心的人常常表現為自私和自負,為人處事總是以自己的需要和興趣為中心,只關心自己利益的得失,而不顧及對方的意原和利益。

  2. 多疑、妒嫉與自卑。多疑表現為不信任別人,在與人交往的過程當中斤斤計較,總是以為別人在議論自己,看不起自己,無中生有,搬弄是非,把別人的善意當成了惡意。妒嫉更多的時候是一種消極的心理品質,表現為與人交往時對他人的長處、成績心懷不滿,產生憎恨、憤怒等心態,容易使人產生痛苦、憂傷情緒、攻擊性言論和行為,導致人際衝突和交往障礙。心理自卑的大學生往往對自己的不足和別人的評價非常在意,非常敏感!其心理的深層體驗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在與人交往過程當中常常缺乏勇氣,遇到一點挫折就埋怨別人或是怨天尤人,甚至會形成“社交恐懼症”。

  3.羞怯與孤僻。羞怯表現為人際交往中出現靦腆、動作忸怩、臉紅、不自然,說話聲音小而低,怯於和別人交往,對交往採取迴避的態度,無法充分表達自己的願意和情感,無法與人更好溝通,造成雙方的不理解或誤解。孤僻表現為:自命清高、孤芳自賞、不合群,從心理上與行為上和他人保持著距離,像一道屏障,自己將自己封閉起來。

  4. 角色困惑。有一些大學生由於與人交往中沒有正確認識自己的角色,沒有根據不同的角色去學習相應的與人交往的行為方式,造成與人交往中常常碰壁,遭受挫折,使他們感到苦惱和無所適從。

  ***二***社會原因

  1.大學生的身心發展都還沒有完全成熟,而現在社會正處於轉型期,社會上一些消極思想和行為,例“有錢就有一切”、“包二奶”、“潛規則“等嚴重的影響到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拜金主義、權力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造成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形成功利化、實用化、世俗化,缺乏真誠的態度、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交往、沒有正真的感情交流,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脆弱,不堪一擊!沒有建立起正真的關係。

  2.家庭教育的影響

  家庭教育對孩子是一生影響。家長是孩子第一任教師,如果家長的教育方式不當或是出生在單身家庭小孩,會造成孩子情緒不穩定,容易消沉、爆燥!任性、唯我獨尊、不合群,甚至有敵對人格。當家長對孩子的教養方式是民主式或是放任式的時候,孩子反而會更健康、快樂的成長。

  3.大學生與老師的關係

  大學生平常在學校生活當中跟老師的關係比較疏遠,缺乏經常的溝通,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容易被忽視,出了問題得不到老師的及時引導,自己不能及時進行自我調節,平衡心態!往往造成人際關係緊張不協調,或是發生更加嚴重的事情。這也是我們不可忽視一個問題。

  良好人際關係對大學生的影響和意義

  1.良好的人際關係能使大學生正確的、更好的認識自我、接納自己。一個人是在通過跟別人的交往、互動中慢慢的認識自己的。有些大學生對自己的評價過高或過低,可能是自我認識還不夠成熟,也可能是在跟別人的交往的過程當中,別人對他的印象所造成的。如果與他人相處關係良好、和睦,那麼就能使個體更具有歸屬感、安全感,進而滿足自尊心、增強自信心和自豪感。

  2.良好的人際關係能促使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每一個人的健全人格都是通過後天的學習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後天的社會學習才是對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影響,而這又必須是在與人的交往和互動中完成的。一個封閉自己的人是不可能有健全的人格的。我在這幾年的工作當與學生的接處當中發現:不會跟別人分享與分擔是這一代大學生在這個特殊的成長背景中形成負面影響,也是造成他們在人際關係中受挫折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