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的特點有哪些
人際關係是人與人之間由於交往而產生的一種心理關係。它主要表現在交往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反映著個人或群體在尋求滿足社會心理需要、事業需要的心理狀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人際關係的特點文章內容。
人際關係的特點
***1***人際關係是計會關係的一個側面。人存在於眾多的社會關係之中,人的社會關係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社會的牛產關係,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經濟的、政治的和文化的關係等;另一類是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關係,也就是人際關係。社會關係是社會角色之間的關係,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關係;而人際關係的實質是情感上的關係,如親於關係、夫妻關係、鄰里關係、朋友關係、師生關係等。人際關係只是讓會關係的一部分,不能簡單地將其等同於社會關係。如大學校長和本校每個大學生都存在著當然的社會關係,但他們之間並不是都有人際關係。
***2***人際關係以人們的需要為基礎。需要是建立人際關係的動力,人際關係的好壞,主要反映了人們在相互交往中需要能否得到滿足的心理狀態。如果交往雙方的需要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就會產生喜歡、親近或願意交鐵的情緒反血,人們的心理距離就會縮短;反之,就會產生厭惡、憎恨等情緒反應,心理距離就會加大。因此,需要的滿足是建立人際關係的心理基礎。
***3***人際關係以情感為紐帶。人際關係總是帶有鮮明的情緒和情感色彩,是以情感為紐帶表現出來的。人們相處中呈現出來的滿意、愉快或疏遠、冷漠的情緒狀態是人際關係好壞的基本評價指標。人際關係所具有的情緒性,使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成為可以直接觀察的心理關係。
***4***人際關係以交往為手段。人際關係是人們藉助於交往,努力消除陌生,縮短心理距離的結果。交往是人們實現人際關係的手段,是人們交流資訊、消除生疏、加深瞭解、獲得肯定或否定體驗的途徑。不僅如此,交往的頻率還是人際交往親疏的調節器。一般說來,交往頻率越高,人際關係越向縱深發展,交往頻率越低,人際關係越趨於淡化,當交往完全不存在時,原有的實際意義上的人際關係也會成為名義上的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是和人類同時產生的,具有極其久遠的歷史,它是人類社會中最常見、最普通的一種關係,每個人都在一定的人際關係中工作、學習和生活。
人際關係的作用
1. 獲得資訊功能:古語言:生命有限,知識無限。通過建立較好的人際關係,可以各種方式迅速獲得資訊,交換更多的思想、認識更多的人。
2. 自知、知人功能:人是以他人為鏡,在與別人的比較中認識自己的,離開了交往的物件或可供比較的物件,就失去了衡量自己的尺子和照鑑自己的鏡子。同時,人還通過他人對自己的態度和評價,以及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來認識自己的形象。一個人生活在社會群體中,其處世、為人、思想、言行總要反映到別人的頭腦中,形成別人對自己的各種看法,引起別人對自己的各種評價和議論,這對於客觀、全面的認識自己是有好處的。人際交往範圍越大、接觸的人越多,也就越能瞭解更多人的品行,這有助於使我們頭腦豐富起來,避免簡單化和克服片面性,人生的許多經驗就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積累和豐富起來的。
3. 自我表現功能:人總是希望別人瞭解自己、理解自己、信任自己,通過擴大社交範圍為個體的自我表現提供了現實性,為個體的才能得以發揮、抱負得以如願以償提供了可能性。
4. 人際協調功能:人際交往也是人類在改造自然中協作的產物,個人在自然面前是軟弱的,而集體的力量則是無窮的,正是通過社交,使單個的、孤立無援的個體,結成一個強有力的集體來共同征服自然。所以,作為一個現代人,要想取得事業的成功,就要學會善於與人合作,能組織、協調各種力量、調動各方面的智慧。
5. 社會化的功能:人一出生就落入人際交往之中,首先依賴父母的照顧,提供生長所需要的食物、衣著、愛撫、關懷等,同時,也要接受父母和其他人的影響,使自己的行為符合周圍環境的需要。所以,人際交往是
個人社會化的起點。特別是在青少年時期,更為重要的是同伴交往,它對人產生的影響更大,甚至會超過老師和父母的影響,因為這種交往是一種平等地位的關係。在與家人、同伴等的交往中,他們積累了生活經驗,學到了社會生活所必需的知識、技能、態度、倫理道德規範等,逐步擺脫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意識到了集體和社會的存在,意識到了自我在社會中的地位和責任,學會了與人平等相處和競爭,養成了遵守法律及道德規範的習慣,從而自立於社會,取得社會認可,成為一個成熟的、社會化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