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職場充電的多種狀態

  小編寄語:職場充電即在職人員通過學習增加目前在從事的職業所需的專業技能和相關知識,以期能夠更專業、更熟練的做好本職工作或專業研究,以期達到自己期望的職位、薪水或對專業研究的的目的。在如今這個新媒體衝擊的時代,白領職場充電究竟產生了哪些變化?身處不同的環境,選擇充電的動因、方式、方向也各有不同。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通過給自己不斷地“加油”,今後在職業發展道路上會越走越順。

  A.跳槽的前奏

  採訪物件:小冉,32歲,眼鏡公司物流主管

  小冉從事物流工作已有十多年,從最基層的倉庫管理員一步步做到現在的物流主管。

  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小冉雖然在這裡幹得不錯,可還想爭取更大的發展。為此,他曾經到上海等城市的一些大型集團企業應聘物流主管。面試時,那些企業對他的工作能力都頗為滿意。但由於他沒有物流師的資格證書,最終還是跟心儀的崗位失之交臂。

  失望之餘,小冉重新振作精神。今年5月份,他利用雙休日參加了全國助理物流師的資格考試培訓。他希望拿到證書後,能順利跳槽到一個大公司,尋找自己職業生涯的另一個春天。

  B.尋找安全感

  採訪物件:倪先生,45歲,事業單位技術人員

  25年前,倪先生參加工作了。當時他還是單位比較稀罕的大學生,被大家封為“才子”。但隨著知識爆炸時代的來臨,倪先生越來越覺得自己原來所學的知識已經陳舊,如果再不用新的知識來武裝自己,就有被淘汰的可能。

  為了擺脫這種不安全感,倪先生開始努力學習,計算機技術、智慧財產權知識、遙感技術等都在其涉獵範圍之內。同時,對自己原先很感興趣的園林和房地產知識,他自己掏錢去杭州參加培訓班學習。參加這樣的培訓需要三四千元的費用,但他覺得值得。

  C.生活的常態

  採訪物件:鄭先生,37歲,大學歷史老師

  現在大學生有一股考證熱,祕書證、會計證、教師證、救生員證……真是五花八門。鄭先生也被這股風潮席捲了。他花1000多元參加了相關培訓,考出一個導遊證。對於這個選擇,他是有過一番考慮的。“我是歷史老師,導遊培訓跟自己的專業緊密相關,也算是一次專業知識的積累。以後帶學生進行實地考察、給學生介紹歷史遺蹟,都能做得更到位。”當然,憑導遊證還可以享受門票優惠政策,這對他來說是個附帶的好處。

  鄭先生最近又有一個大動作,那就是到上海攻讀歷史學博士學位。他是在職讀博,目的是多吸收一些最新的理論知識、科研資訊。讀完博士呢?按照他堅持的“活到老學到老”原則,當然還要通過別的方式繼續充電。

  D.轉型的需要

  採訪物件:Paul,29歲,行政總監

  Paul是靠技術起家的,在目前這家公司幹了一段時間後,被提拔到行政總監的位置上。職業路線的轉變,讓Paul感到了壓力。原本他在技術崗位上可謂遊刃有餘,但現在這個崗位光靠專業技術顯然不足以應付了。

  為了補充“能量”,Paul買了不少管理類書籍,一有空就拿出來“啃”,現在講起來已經頗有點學有所成的感覺。不僅如此,從去年開始,他每天至少花兩個小時看金融方面的知識和報道,金融理財逐漸融入了他的生活。今年6月份以來,他又重拾了英語,堅持每天早上學習15分鐘。他說,通過這些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才能為自己的工作打下紮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