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環保工作計劃

  如何實現天藍、地綠、水清?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的文章,歡迎閱讀。

  篇1

  1、“兩區一線”治理要取得新成果。一是以環保部華北督察中心兩次暗查的14家汙染企業為突破口,開展104國道沿線及周邊企業專項整治。摸清汙染企業底數,制定汙染企業整治方案,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補辦環保審批手續、治理不達標企業、搬遷電鍍及金屬加工製造企業、關停治理無望和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企業,使104國道兩側六鄉鎮環境治理取得明顯成效。二是突出抓好大邱莊及周邊地區的水汙染治理工程。全面實施大邱莊及周邊區域水汙染治理方案,並在現有汙水處理廠升級改造的基礎上再建兩個大型汙水處理廠,提高大邱莊及周邊地區汙水收取率和汙水處理率;同時開展84臺燃煤設施脫硫除塵的雙重治理,解決煙塵及二氧化硫超標排放問題。三是繼續抓好子牙地區拆舊汙染專項治理工作,要按照縣政府《關於禁止進入子牙環保產業園內第七類固體廢物到園區外拆解加工的決定》,嚴厲查處外貨內銷,內貨外流,燒線汙染的違法行為,進一步改善子牙及周邊地區的空氣質量。

  2、電鍍企業清理整頓工作要取得新進展。落實縣委xx發xxx號《xxx縣規範和促進電鍍行業健康發展的暫行辦法》檔案精神,推進三個電鍍集中控制區建設。在完成第一批唐官屯、大豐堆、團泊、樑頭四鄉鎮70家電鍍企業整治的基礎上,採取嚴厲措施,全面展開其餘14鄉鎮153家企業的整治工作。對完成限期無望企業、未經允許私自建設企業,要下達關停處理決定;對已被取締關閉,後又死灰復燃企業,要強行拆除生產設施;對原地整治企業,要下達限期整改,逾期不能完成的,要下達關停處理決定;新上電鍍企業,必須進入集控區。區外原有電鍍企業不允許擴大產能,廢水排放要嚴格達到環保規定標準,不能達標的要依法關閉。

  3、中小企業汙染整治要採取新行動。要按照“關閉一批、限期治理一批、改造搬遷一批”的原則和先易後難、先城郊後鄉村,先國道、後園區的整治思路,以保護群眾健康整治違法排汙企業為依託,全方位、分步驟實施整治計劃,全面開展中小企業整治工作,提升企業清潔生產水平和能力,努力實現中小企業汙染治理設施覆蓋率百分之百、排放達標率百分之百的目標。

  4、生態建立工作要取得新突破。要積極推進生態縣、優美鄉鎮、生態村建立工作。一是推動實施生態縣建立10項重點工程建設,督促專案責任單位按期完成工程建設,加快生態縣建立步伐,二是以一鎮三村的試點示範為先導,到20xx年底以前,全縣80%的鄉鎮編制完成鄉鎮環保規劃,實施環境優美鄉鎮建立工作。三是以《xxx縣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規劃》為指導,以國家“以獎代補、以獎促治”政策為依託,建設西雙塘村生活汙水處理站,為西雙塘村建立國家級生態村建立條件。

  5、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減排要實現新目標。一是實施設施減排,以大邱莊區域燃煤企業脫硫治理為重點,鋪開企業脫硫治理工程,力爭年內完成60臺燃煤裝置的脫硫治理;同時積極推動xxx新城西城汙水處理廠建設、華靜汙水處理廠升級改造、xxx開發區北區汙水處理廠建設等減排專案,為20xx年的減排工作,增加新的支撐點;二是實施結構減,結合電鍍企業清理整頓工作,取締關閉治理無望、私自建設和死灰復燃的電鍍企業;推動電鍍集控區建設步伐,引導電鍍企業向三個集控區集中;三是實施環境管理減排,開展環保專項行動,取締關閉違法排汙中小企業,為新上重大專案騰出發展空間。四是落實主要汙染物總量轄區負責制,分解減排任務到部門、到鄉鎮,加強減排工作的效能監察,形成減排工作的合力,確保化學需氧量年排放降至噸,二氧化硫降至噸。

  篇2

  1、嚴格按照國家環保要求,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環保方針,進一步加大力度,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目標。進行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意識教育,使全廠形成了“我要環保”、“我為環保”的良好氛圍。

  2、推行清潔生產、開展節能降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環保先行,末端治理不放鬆,發展迴圈經濟、把發展迴圈經濟放在重要位置;開展資源綜合利用,變廢為寶。

  3、綠化美化環境,營造美好的工作生活環境。規範管理,持續改進企業環境績效。企業環境保護工作的精髓是持續改進、持續實施,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做好企業的環境保護工作,必須與規範的具有持續改進管理功能的環境管理體系工作有機結合起來。

  4、落實節水、節電、節焦、資源綜合利用專案,以技術創新為動力,採用先進的汙染治理技術,治理生產過程排放的汙染物,全面完成減排計劃;採用先進的工藝技術與裝置,改進管理,提高綜合利用率,進一步實施迴圈經濟,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

  5、儘量利用其他專業統計已有的各種資料,對環境保護工作進行系統全面的分析研究,總結成績,找出矛盾,提出建議。

  6、通過環境統計分析,反映出我廠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比例關係是否合理,為制定環境保護措施提供參考依據。

  7、使全廠職工瞭解自身的環境權利和義務,從而增強熱愛環境、保護環境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充分行使憲法賦予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對各類環保公共事務進行深度參與,積極支援環保工作的開展。

  總之,環境問題要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如今國家正在大力宣傳和倡導節能減排,全民行動,在我們企業就更需要政府、民眾和企業同心協力做好汙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工作,才能把節能減排的目標任務落到實處,收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的效果。

  篇3

  一、狠抓業務工作不放鬆

  1、落實環保責任制。認真履行職責,紮實做好工作:***1***環境空氣質量按功能區標準要求穩定達標,縣城環境空氣質量達到一級空氣質量標準;***2***地表水環境質量按功能區劃標準穩定達標,博陽河流域水質繼續保持地表水ⅱ類標準;***3***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4***縣城區域環境噪聲達到標準;***5***工業汙染源排放穩定;***6***加強和鞏固建立“綠色學校”、“綠色小區”工作,完成1-2個市級“綠色學校”申報工作;

  2、繼續做好違法排汙企業整治,重點工業汙染源整治和博陽河流域的整治工作。

  3、環境質量管理目標。環境質量管理是環保工作成效建設的重要指標,加強汙染控制,嚴格汙染物排放總量,是環保工作的重點。

  4、經濟建設發展目標。服務經濟發展是我局工作重心,圍繞經濟抓環保,抓好環保促發展,積極為企業做好服務工作。樹立“有為有位”思想,改進工作作風,改善投資環境,努力實現讓群眾喝上乾淨的水,呼吸上清潔的空氣,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

  5、排汙費徵收目標。排汙收費、環境監察工作,是環保工作的生命線,是環境管理的重要手段。收費工作不能放鬆,監察工作必須提高和加強。在收費上,認真貫徹執行《排汙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做到全面開徵、足額收費、及時交納,確保完成收費任務。在監察工作上,做好汙染控制,投訴處理,環境質量管理。讓環境汙染得到有效控制,汙染投訴得到有效解決,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提高。

  二、強化環保隊伍自身建設,推進事業全面發展

  1、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強化責任意識。2017年是“十二五”計劃的第二年。在這關鍵的一年中,提高認識,明確責任,是全域性人員的首要任務。全域性上下將進一步統一思想,把握全域性、身體力行、紮實工作,要形成上下互動,抓緊抓實,抓好環境保護的各項任務,開創環保工作新局面。2、依法行政,文明執法,強化法治意識。依法行政是新時期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必須遵守的原則。環境保護經過長期努力,已逐步建立了獨具特色的法律法規體系,因此,在工作中必須堅持有法必依,文明執法,增強依法行政意識,提高依法辦事能力,按照“立下方圓規矩,規範從政行為”的法治思路,全面推進工作。在實際工作中,要進一步疏通訊訪渠道,加強信訪責任制、首問責任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否定報備制,查處結果公示制和違諾責任追究制等規章制度,設立政策諮詢、投訴和有獎舉報電話,並在環保網站、有關媒體公示通報,發動全社會對汙染環境的行為進行全方位監督。

  3、親民愛民,優質服務,強化人本意識。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觀點。以人本為中心,以優質服務為目標,以關注群眾利益為責任,以落實科學發展觀為宗旨,在保護環境的同時,著力創造條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把人民的利益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群眾多方面要求。在思想觀念上,要切實尊重群眾作為環境保護主人的地位,做到以利益導向幫民,以環境安全富民,以優質服務惠民。在實際工作中,要以群眾的需要為出發點,急為民所急,想為民所想,紮實維護好、管理好、發展好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

  4、立足全域性,著眼長遠,強化發展意識。新時期環保工作,肩負重任,牢固樹立經濟、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建立新的汙染控制機制的轉變,推行迴圈經濟,倡導清潔生產,開展減量化、資源化工作,控制好汙染總量,保護好環境容量,把環境保護工作融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中,融入經濟發展大潮中,在保護生態環境中加快發展,在加快發展中保護生態環境。

  5、求真務實,有諾必踐,強化誠信意識。環境保護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它的每一項工作都關係著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因此,2017年堅持打造誠信環保建設,讓每一項環保工作都要與誠信結合,取信與民,達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只有這樣,我們的政策才能真正貫徹落實,我們的工作才能得到廣大群眾的擁護和支援。為此,凡是對社會已經承諾的必須兌現,有諾必踐,形成國策與民心的良性互動,加速環境保護事業的提升和發展。

  新的一年,我局要紮實工作,奮力拼搏,開拓進取。努力開創德安環保工作新局面,為德安縣經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XX年年環保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環保優先方針,從根本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以創模、生態城市建設為載體,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根本,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通過積極的環境建設優化產業結構、優化建設佈局、優化人居環境,實現由“環境換取增長”向“環境優化增長”轉變,做到經濟建設和生態建設一起抓,產業競爭力與環境競爭力一起提升,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一起考核,物質文明與生態文明一起發展。

  ***一***、深入開展“減排、降耗”工作

  深入開展九江市人民政府***九江市環境保護局***下達關於主要汙染物***so2、cod***總量控制、節能降耗工作計劃,開展清潔生產稽核,對不符合產業導向、資源消耗大、汙染重的企業實行關、停,為經濟發展騰出容量和空間,實現單位gdp能耗達到0.45噸標煤/萬元***現價***;全縣主要汙染物***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削減10-15%的年度目標。

  ***二***、開展省級生態城市建設

  根據省、市環境保護局和縣委縣政府的工作目標,在我縣建立省級文明園林衛生城市和省級環境優美鄉鎮活動,這是實現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實xx提出的“環境保護工作要著眼於人民喝上乾淨的水、呼吸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要求的重要舉措。對地保護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實現農村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環境優美鄉鎮的建立活動要確保質量,起以點帶面的作用。

  ***三***強化環境保護“三監”管理。***即監管、監測、監察***

  ***1***建全完善環保工作網路,加強與工業園區和鄉鎮環保工作人員的溝通與交流,加強對工業園區企業及博陽河沿岸排汙企業的環境保護監管力度,著重對工業三廢***廢水、廢氣、廢渣***的管理力度,繼續推進水環境治理工作,消除博陽河道水汙染現象,堅持嚴格的環保準入制,促進我縣的建設審批專案的落實;

  ***2***充分發揮監測工作的效能,實現監測能力向現代技術轉變,監測資料向管理實績轉變的目標,為環境管理服務。①做好對大氣***工業廢氣、餐飲油煙、揚塵***、廢水、噪聲的環境監測;②協助上級監測系統做好建設專案的驗收監測;③建立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和快速應對環境汙染事故監測系統。④實現年檢工作機制全面啟動,對全縣城區大氣的監測每季一次,對重點汙染源的監測工作每年不少於2次;

  ***3***隨著執法體系重心下移,加強工業園區和鄉鎮執法體系的建設。加大對違法排汙企業的打擊力度,繼續推進“基本無燃煤區”、“煙控區”建立工作,完成清潔能源替代工作,開展工業爐、窯、灶和機動車車輛尾氣的整治工作

  ***4***加強對汙染源的調查組織工作,促進清潔生產工作的落實。

  ***四***加大公眾參與力度,開展形式多樣的環保宣傳活動。

  拓展宣傳渠道,打造宣傳品牌,提高公眾對環保工作的滿意率和知曉率。

  ***1***實施對黨政領導幹部的環境教育和培訓;

  ***2***普及社群環境意識,通過建立環境教育基地、開展市民環境論壇、綠色建立等形式,擴大環境宣傳和公眾參與面;

  ***3***在企業中,開展企業環保誠信體系宣傳和實施。

  ***五***加強信訪糾紛的調處力度,促進社會綜合治理安全穩定。

  重點突出一個載體,加強兩上建設,抓住三個重點,強化四個活動。真正把處理群眾來信來訪的過程,變成為群眾排憂解難的過程,變成黨和政府密切聯絡群眾的過程。

  ***1***突出一個載體。即開展“創文明接待室”活動,提倡人性化接待,設定政策宣傳欄,提供政策諮詢,不斷改進工作作風,樹立良好形象。

  ***2***加強兩個建設。即幹部隊伍和資訊檔案,強化工作人員政治學習和業務培訓以及與規範信訪檔案工作。

  ***3***抓住三個重點。即集體訪、越級訪和重複訪,要進一步健全和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將矛盾真正化解到最小,遏制“三訪”的上升勢頭。

  ***4***強化四個活動。即領導學法、領導接待、領導掛牌、領導下訪。要制定領導學法、領導接待、領導掛牌、領導下訪工作制度,將維護群眾環境安全工作落到實處。

  XX年,我縣環境保護工作指導思想:以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確立由“環境換取增長,向環境優化增長”的轉變的工作思想,以經濟發展為中心,以優質服務為重點,以創新機制為突破口,以環境安全、群眾滿意為落腳點的新思路;狠抓“三項工作”,實施“四個監督”,強化“五種意識”,實現環境保護工作的新飛躍。

  ***一***狠抓“三項工作”,提升環保工作水平

  1、狠抓環保目標責任制落實。按目標要求,認真履行職責,紮實做好工作:環境空氣質量按功能區標準要求穩定達標,縣城環境空氣質量達到ⅱ級空氣質量標準;地表水環境質量按功能區劃標準穩定達標,博陽河水質繼續保持地表水ⅱ類標準;縣城區域環境噪聲合符標準;工業汙染源排放穩定達到“一控雙達標”要求;繼續推行迴圈經濟、清潔生產;加強和鞏固建立“綠色學校”、“綠色社群”和農業生態示範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