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大學生就業的措施
高校對大學生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資料,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促進大學生就業的政策措施
1.減少結構性失業:通過城市社群和農村基層崗位補貼、助學貸款代償、考研究生、考公務員加分,以及擴大“三支一扶”、“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大學生到村任職”、“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等計劃,多種手段鼓勵畢業生去基層工作;通過放鬆戶籍限制、政策扶持等手段鼓勵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和非公企業工作;鼓勵骨幹企業和科研專案積極吸納和穩定大學畢業生。
2.減少或推遲供給:加大力度落實部隊徵兵更多面向大學生;研究生或第二學位擴招。通過見習實習制度,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
4.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所有高校成立專門的就業指導服務機構,同時將就業指導課列入必修課。對未就業畢業生進行失業登記,提供職業介紹,培訓等系列服務。
5. 為困難的大學畢業生提供就業援助。
***四***針對返鄉農民工的政策措施
1.切實保障返鄉農民工的土地承包權益;穩定糧食和食品價格,有利於農民工返鄉務農提高收入。
2.加強農民工技能培訓和職業教育,大力支援農民工返鄉創業,做好農民工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
3.一些勞動力輸出地方已經出臺支援返鄉農民工的政策:3個月以上未能重新就業的,當地政府可按照最低工資標準的70%給予失業救助,救助期不超過半年。 上述政策措施對穩定現有的就業崗位、解決受金融危機影響嚴重的農民工群體和青年群體的就業問題將發揮作用,但還遠不足以消除金融危機對中國就業局勢的影響,需要全社會各方的重視和支援,特別是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
我國近幾年來
1、提高勞動者素質
我國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在有條件的地方普及十二年義務教育,開展各類在崗和在職培訓,著力提高我國勞動者的就業水平和業務素質。為我們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多的應用型人才。
2、提供巨集觀的就業環境
積極引進外資,實施“走出去”戰略,推動了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在西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在東北,振興老工業基地;在中部,提出了中部崛起。在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也提供了相當多的就業機會。
共青團中央實施的“彩虹工程”對於那些有志於創業的青年大學生們無疑又是一個很好的幫助。
共青團中央採取了幾項具體措施:一是建立共青團“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4083個,提供見習崗位121646個;二是與銀行監會合作,提供農村小額貸款,以創業帶動就業;三是團中央與省團委兩級團組織全面建立促進青年就業創業基地,解決創業資金瓶頸問題。
3、開展職業技術培訓
統計資料表明,截止到2003年底,全國共有技工學校3167所,在校生191萬人,面向社會開展各類培訓220萬人次:就業訓練中心3465所,社會培訓機構17350所,全年開展培訓1071萬人次。
在開展職業技術教育方面,國外有很多成功的例子。韓國職業技術教育在其快速工業化的程序中起了關鍵的作用。韓國政府成功地調整了技術職業教育和培訓的體系以滿足不斷變化著的工業需求。在各種國家考試中獲得資格證書的人都視為具有獲得學士學位的同等學歷資格。韓國職業教育在為經濟發展提供人力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的確,韓國的經濟實力由於其高水平的職業教育而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特別地,由於職業教育為個人提供了重要的知識和技能,使他們通過事業的發展而提高了個人的生活水平,職業技術教育對於個人和國家的發展都越來越重要了。
影響:由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共同主辦的2009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網上質詢周,這是有關部門面向高校畢業生開展就業政策宣傳的又一重要舉措。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國務院以及有關部門和地區以空前的力度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鼓勵高校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和中小企業就業、參加志願者服務西部計劃、積極吸納高校進入重大科研專案等,各項措施含金量之大、覆蓋面之寬所未有。
大學生就業工作事關千百萬的群眾的切身利益,事關社會穩定與和諧,我們要衝學識實踐科學發展關的高度,認真分析當前經濟發展形勢,國家通過各種政策、手段渠道解決大學生就業的問題,給大學生提供和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就業環境,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穩定的發展,經濟的繼續發展與騰飛。
促進大學生就業措施探討
一、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問題
***一***就業觀念問題
目前就業難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在於我國高等教育剛剛從精英化轉到大眾化,大學生就業觀念出現了問題。從畢業生角度來說,真正難的不是就業,而是其合理的定位與觀念的轉化,完成從精英學子到普通勞動者的觀念轉變。高等教育大眾化必然帶來就業的大眾化,必將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與普通勞動者一樣,承擔一些基層工作。
***二***大學生就業、創業素質不高
畢業生在用人單位面前表現出自身實力不足,知識面窄,自信心不足,溝通意識、團隊精神較差,缺少創新意識和敬業精神。
***三***“人才高消費”現象比較普遍
近年來,隨著大批高校畢業生走出校門,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量逐漸呈供大於求的狀態,因而便出現了“人才高消費”的現象,一些單位和部門招聘人才時,不是根據用工需要,而是相互攀比,以高文憑、高學歷為條件,出現了大材小用、高能低用的怪現象。
二、從高校自身分析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原因
***一***學科和專業結構不合理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我國大學畢業生數量急劇增加。在擴招競爭中,幾乎所有高校都進行著外延式的發展,無暇顧及專業設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進和發展,結果導致了大學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即人才的層次結構、專業結構和素質結構很不合理。由於高校的擴招基本是在原有學科專業結構框架內進行,忽略市場需求,僅以學校條件為依據設立專業。這些專業的課程內容和教學手段又嚴重滯後於市場,學不能用,用非所學。畢業生社會適應性差,就業競爭力不強,致使部分專業畢業生相對過剩,就業困難。
***二***就業指導力度不夠
就業指導是幫助畢業生順利就業不可或缺的學校常規性工作。目前從總體上看,學校就業指導工作尚缺乏系統性、規範性、針對性。不少高校專職指導人員不足,更談不上建立一支學歷結構、專業結構、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合理的專職大學生就業指導隊伍。另外,就業指導的專項經費投入嚴重不足。真正的就業指導內容僅限於在畢業班開設就業指導課,偶爾開設幾次就業講座或設個就業諮詢,或舉行就業形勢報告等。學生得不到來自學校的更全面、更具體的幫助。
三、全方位多舉措促進大學生就業
***一***學校
1.根據市場定專業,實行招就結合
從近幾年來看,高校培養的畢業生同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是畢業生就業難的重要因素之
一。由於對社會需求預測不夠準確,佈局不夠合理。當市場上出現了某些搶手的專業,各高校不顧自身條件,一哄而上,儘量擴大招生規模,而學校的培養週期長,社會需求瞬息萬變,學生臨畢業時,原來的熱門專業則變成了冷門,甚至造成供大於求,造成新的就業難和人才資源的巨大浪費。所以,高校要重視就業市場的資訊反饋,做到招就結合。以社會需要為目標,培養計劃要有預見性。做到招生工作與畢業生就業工作相結合,依據市場需要來預測需求專業、需求人才數量,適時調整招生結構。
2.突出專業特色,增強市場針對性
學科專業結構不盡合理是影響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又一個重要因素。由於受傳統經濟結構的影響,高等學校的學科專業表現出明顯的滯後性和重複性。為適應社會的需要,調整優化現有學科專業結構,要加強市場調研,做好科學預測和規劃,從巨集觀上控制和把握學科專業的總體平衡。高校要加強對傳統學科專業的改革和調整,使之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要積極開發適應現代科技、經濟發展需要的新興學科、高新技術學科、邊緣學科、交叉學科等學科專業。
3.重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已經得到越來多的關注,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一個事業奮鬥目標,並選擇實現這一事業目標的職業,編制相應的工作、教育和培訓的行動計劃,對每一步驟的時間、順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有了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在校期間結合自身實際樹立正確的理想和目標,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自己的就業早做準備。
4.全面推進校企合作,拓寬學生就業資訊渠道
受“名校效應”的影響,實力和名氣相對較小的院校畢業生,其選擇就業的競爭力顯然偏低。但這些院校往往有自身的特色和優勢,因此,這些學校必須主動和用人單位聯絡,主動尋求與用人單位建立包括科研合作、產業合作、實習基地建設等緊密關係,進而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
首先,學校要牢牢樹立“走出去,請進來”的工作指導思想。主動同用人單位建立以科研專案合作、人才培養合作、產業合作、業務合作等為基礎的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促進學生畢業實習基地的建設和人才綠色通道建設,力求給學生提供較為充分的就業機會。
其次,定期開展畢業生質量調研回訪活動,加強同用人單位的感情交流,聽取他們的建議和意見,進一步指導好學生的培養工作。一要了解學生就業後的表現情況;二要加強同用人單位的聯絡;三要聽取用人單位方面對學生培養工作的意見與要求。此外,不斷強化學校同校友的聯絡,開拓新的校企合作新渠道並充分利用好校內教職工的資源優勢,提倡“人人關心就業工作,人人蔘與就業工作”,鼓勵教職工通過自己的關係和渠道向外推薦畢業生。
再次,辦好學生就業指導網站,廣泛蒐集就業資訊,並在校內建立起就業資訊快速準確的傳達機制,以保證就業資訊渠道的暢通無阻。與此同時,同各地人才管理機構建立聯絡,開拓檔案寄存掛靠業務合作,為學生在民營企業、私營企業、外資企業就業提供可靠的勞動關係保障措施,從而拓寬學生就業渠道。
5.創業教育
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是適應知識經濟發展、知識產業化和構建國家創新體系的長遠之計,是高等教育功能的擴充。高校應邀請更多的有創業經歷的成功人士來承擔創業教育課程,對學生進行創業的指導,鼓勵學生參加創業團隊,使學生通過創業實踐,進一步提高理論聯絡實際,實踐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自主創業意識,提高創業技能,積累較為豐富的經驗,為今後進行自主創業打下堅實基礎。另外可以給予校內的老師更多的機會培訓,以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能力,以提高創業教育的效果。
***二***大學生
1.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大學生在校期間就應該樹立起正確的就業觀,摒棄社會錯誤輿論,要克服追求穩定、功利心理、注重眼前利益、強調經濟收入、忽略發展空間、誠信意識薄弱、好高騖遠、相互攀比等這些陳舊的思想,發揚自強自立的精神,在就業時不等不靠、不挑不揀,勇於到市場經濟大潮中拼搏競爭。自覺地把個人理想同國家與社會的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深入瞭解國情、瞭解社會,正確認識就業形勢,樹立行行建功、處處立業的觀念。
2.提高就業競爭力
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是指學生初次進入人力資源市場以及在以後的職業生涯中能夠相對於其他競爭對手更加有效地向市場提供自己的智力和服務,從而保證自身持續生存和發展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學生要提高自身就業競爭力應該從夯實專業知識基礎和發展綜合素質兩個方面努力:
***1***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學習觀,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在學習過程中,探索並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勤奮學習,夯實專業知識基礎,發展自己的一技之長。主動參加社會實踐,增強崗位適應性,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2***學生要培養人際交往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學生就業過程本生就是與招聘者之間的交流溝通,因此學生要培養自己的人際交往溝通能力。多學習人文課程與心理學,克服人際交往中的障礙;要積極主動參加社會實踐,鍛鍊與同學、教師交往溝通的能力。團隊合作精神是用人單位非常看重的職業品質之一。學生要樹立集體榮譽觀,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衝突時,首先維護集體利益併為集體目標而奮鬥;要學會尊重,多看別人的長處,努力營造和諧團結的集體。
***三***政府部門
1.完善就業服務體系
政府部門應該加強社會就業服務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加快人才市場的功能完善,政府出資建立免費培訓機構幫助就業困難的學生儘快走上工作崗位,另外對於一些失業的群體要建立失業保障措施包括政府失業生活補貼,保證基本的生活,讓他們有重新尋找工作的信心。
2.開拓就業崗位
開拓就業崗位是政府一個重要職責,目前大學生就業的主要矛盾還是供需矛盾,要解決這一矛盾唯一的途徑就是增加就業崗位,一方面爭取引進外資,政府部門,在投資環境的改善、政策的扶持方面都應該做到位,以吸引更多的外資企業的進入增加就業崗位,另一方面,政府應該鼓勵民營企業的發展,特別是一些小企業應該在稅收減免、貸款支援等方面給予充分的優惠政策,鼓勵他們做大做強,增加就業崗位。另外鼓勵創業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政府有可以簡化註冊程式、提供小額貸款、稅收政策優惠、提供創業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