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大學生就業措施

  大學是培養人才的地方,為了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高校應結合人才供需情況,有劃有步驟地採取針對性措施,確保畢業生順利就業。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資料,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在大學擴招和金融危機的雙重背景下,大學生就業成為嚴峻的社會問題。加上在我國,學校教育長期以來片面重視專業知識的教育,對自我的認知、社會交際等方面的教育相當缺乏,造成許多大學畢業生在即將走向社會之際感到迷茫,走上工作崗位後顯得無所適從。因此要在既定的大環境下促進就業,有賴於高校和大學生自身對就業問題的清楚認識和有效準備。為此建議高校調整就業指導思想,大學生及早對自己將來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有目的地進行求職,提高求職應聘的成功率,促進大學生公平就業,讓大學生儘快適應作為職業人的社會角色。接下來我將從各個方面談一下我對公平就業的看法和促進公平就業的措施和途徑.

  大學生就業問題不但和大學生自身有關,而且與高校,政府,社會息息相關!所以要促進大學生公平就業不但要讓大學生提高自身素質以增加就業機會,各大高校與政府更是要做好相關方面的工作以達到讓大學生公平就業的環境。

  一.提高大學生自身素質促進大學生就業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質以增加就業的機會,目前許多大學生因為職業生涯目標模糊和準備不足,導致了其在找工作之際才“臨時抱佛腳”,進而出現就業恐慌。為了避免這個恐慌,我們所需要的就是一個真實具體和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這個規劃能夠幫助大學生在一年級瞭解自我,二年級鎖定職業興趣,三年級有目的地提升職業修養,四年級初步完成學生到職業人的角色轉換。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所學知識、專業與自身潛力以及將來職業發展有機結合,為求職就業打好基礎鋪好路。

  有了職業生涯規劃之後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朝著我們擬定的目標努力學好專業知識,完善自己,提升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專才,一個不可替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被社會所需要,才能企業所聘用,才能成功的就業。

  二.高校採取措施以促進大學生就業

  大學是培養人才的地方,為了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高校應結合人才供需情況,有劃有步驟地採取針對性措施,確保畢業生順利就業。

  1.因需培養。高校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根據行業動向和畢業生主要就業目的地急需的人才型別適時調整培養計劃和課程結構,建立通識教育培養模式。努力造就“就業有優勢,創業有本領,升學有希望,繼續學習有基礎”的能說會寫、勤思善做的應用型、創新型、複合型人才。加強校企合作,使實踐教學環節真實有效,結合專業課的特點和要求在當地會展、節慶活動和旅遊旺季期間進行短期集中實習。

  2.學學業規劃指導教導一年級新生要打好學習基礎,不鼓勵做兼職。鼓勵二

  ***三***年級學生考證,首先爭取通過英語四、六級和計算機二級,其次要結合自身實際考取各種資格證、駕照、向考本科或報讀雙學位,增強就業競爭力。引導學生在三***四***年級上學期尋找與專業相關的兼職工作併為之推薦。利用就業指導課程,詳盡地給畢業生分析當前形勢及政策,擇業心理調適、求職準備、求職技巧等。通過作業形式,要求學生利用掌握到的知識分析推論出自己適合從事的行業及崗位;蒐集擬定面試中常見的問題要學生作答;要求必須學會寫求職信,做個人簡歷,然後根據每名畢業生的作業所反映出來的問題做進一步的針對性工作。

  請往屆畢業生回校交流經驗,幫助應屆生樹立信心。最後一學期,引導學生結合畢業實習、兼職尋找就業意向單位。

  3.點面結合強化指導最後一學年,組織校園招聘會,監督學生準備自薦材料,結合每場供需見面會實際情況以點面結合形式對畢業生進行提醒和輔導。所謂“點”,就是畢業論文指導老師和輔導員老師分別一對一地與畢業生交換意見作分析給建議;“面”,就是書記和輔導員召集全體畢業生做形勢分析、動員,還有分班與專業課教師座談。老師對畢業生進行擇業決策的教育,幫助他們作出最優選擇,畢業生離校前兩個月,各系將仍沒有意向單位的畢業生推薦表分類,與就業辦合作送出“推銷”。要求未落實單位的畢業生必須回校參加學院組織的供需見面會。

  鼓勵畢業生多渠道多形式就業動員畢業生參加國家西部計劃和廣東省支援貧困山區計劃,並積極為學牛搭橋引路,一來是引導學生要有高尚情操和追求,二來,這也是一條很好的出路。對於那些家庭經濟狀況較好並有一定的社會關係的學生,可建議考慮自主創業,並且鼓勵學有餘力的專科學生考取本科 、本科生考研。

  4.保持資訊傳達暢通。對內保持暢通的資訊渠道設公告欄,將所有招聘資訊及時張貼公佈,同時將影印件分發各班。每班最少設有男女各1名資訊聯絡員,及時上傳下達。貫徹“公平、公開、擇優”原則,有針對性地鼓勵並作模擬面試。 對外積極宣傳協助就業指導中心向有關單位寄發宣傳材料,主動聯絡工作單位並推薦適合人選,要求各系做到如本系學生不合適則將資訊傳達給相關係,做到資訊共享,也要求畢業生之間做到這一點。

  儘管求職與應聘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而客觀上往往是組織強個人弱,尤其是大學畢業生缺乏工作經驗,在雙向選擇過程中處於被動位置,因此根據組織的情況有計劃地部署就業策略,對於提高成功率和節省費用很有必要。反思高校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的不足。比如重理論、輕實踐,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脫節,大學畢業生的專業技能薄弱,等等,高校還是要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進行改革。另外,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目前職業教育比起高等教育的發展相對滯後。對於學生來講,先謀生再自立然後尋求發展,也未嘗不可,暫時沒有找到高階的崗位,就從低一點的工作做起。放低身段,考慮長遠,肩負責任,應當是當代大學生較為合理的就業取向,不要僅僅看到眼前的利益。

  三.政府採取各項政策以促進大學生就業公平

  有人可能認為,就業是市場的事情,政府不能干預。其實不然,第一,對公職崗位來說,完全由政府直接管理,如何公平,公正,公開地招聘畢業生,是政府的分內之事,事實上,目前最大的就業不公就發生在這一塊,因為許多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的負責人不但既沒有權利上的約束,業沒有經濟上的約束,還可以利用進人問題培養自己的勢力,因此為就業腐敗提供了溫床。倒是許多企業單位,負責人必須要考慮到單位的效益,所以到還能更多地堅持量才錄用,做到就業公平。第二,即是市場範圍的就業,如果發生就業不公平行為,政府也有職責進行干預。目前,就業方面的各種有形或無形的歧視條款確實是存在的,但勞動部門基本上對此無所作為。遭遇就業歧視的應屆畢業生對此根本不知道找何人投訴,只能吃啞巴虧。與用人單位相比,應聘者處於弱勢地位,政府勞動部門應該制定更有利於他們的政策規定與實際處理辦法,儘量減少就業歧視。

  四.社會要形成良好的就業環境以促進大學生就業公平

  整個社會也要形成一種氛圍,即用能力本位取代以往有失偏頗的學歷本位

  這是走向公平就業並促使大學生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的原動力。

  總的來說,不管就業不公發生在哪裡,它都損害到求職者對社會的信心,損害到這個社會通過促進就業維護穩定的努力。溫在視察湖南大學的時候說:“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社會的價值,應該更加重視公平與正義。”我想,現在也是應該在就業問題上“更加重視公平與正義”的時候了!

  促進大學生就業的政策措施

  1.減少結構性失業:通過城市社群和農村基層崗位補貼、助學貸款代償、考研究生、考公務員加分,以及擴大“三支一扶”、“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大學生到村任職”、“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等計劃,多種手段鼓勵畢業生去基層工作;通過放鬆戶籍限制、政策扶持等手段鼓勵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和非公企業工作;鼓勵骨幹企業和科研專案積極吸納和穩定大學畢業生。

  2.減少或推遲供給:加大力度落實部隊徵兵更多面向大學生;研究生或第二學位擴招。通過見習實習制度,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

  4.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所有高校成立專門的就業指導服務機構,同時將就業指導課列入必修課。對未就業畢業生進行失業登記,提供職業介紹,培訓等系列服務。

  5. 為困難的大學畢業生提供就業援助。

  ***四***針對返鄉農民工的政策措施

  1.切實保障返鄉農民工的土地承包權益;穩定糧食和食品價格,有利於農民工返鄉務農提高收入。

  2.加強農民工技能培訓和職業教育,大力支援農民工返鄉創業,做好農民工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

  3.一些勞動力輸出地方已經出臺支援返鄉農民工的政策:3個月以上未能重新就業的,當地政府可按照最低工資標準的70%給予失業救助,救助期不超過半年。 上述政策措施對穩定現有的就業崗位、解決受金融危機影響嚴重的農民工群體和青年群體的就業問題將發揮作用,但還遠不足以消除金融危機對中國就業局勢的影響,需要全社會各方的重視和支援,特別是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

  維護就業穩定的對策建議

  2009年,我國的經濟形勢和就業形勢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就業壓力可能是歷史上最巨大的,必須要有最困難的準備。要切實把促進就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統籌協調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等,把擴大內需與擴大就業緊密結合,鼓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各類服務業,扶持中小企業和微型企業,支援和引導非公經濟發展,把增加就業崗位真正落到實處。這樣才能保持就業局勢基本穩定。

  ***一***維護社會穩定

  1.繼續調整失業保險金標準和工傷保險待遇,降低醫療保險基金起付線或提高封頂線,提高保障水平。

  2.著力解決各類關閉破產企業和困難企業退休人員參加醫療保險問題。

  ***二***促進就業

  1.將下崗失業人員納入登記失業人員範圍,在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同時,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介紹、職業培訓等就業服務,促進其儘快實現再就業。

  2.大力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及時幫助就業困難群眾和零就業家庭人員實現就業。

  3.落實好技能提升特別行動計劃。充分運用就業專項資金和失業保險基金,加強對企業職工崗位培訓、城鎮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培訓和對農民工的技能培訓以及對農村初高中畢業生的勞動預備制培訓,根據需要延長培訓期限,提高培訓補貼標準,緩解就業壓力,並以此提高技能水平,做好技能人才儲備。

  ***三***擴大就業

  核心就是“小三多,密非外”,即“小企業、第三產業、多種就業形式、勞動密集型、非公有制經濟和外向型經濟”。正在考慮的主要有以下幾條:

  1. 完善鼓勵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的資金支援、金融信貸、社會服務等扶持政策;

  2. 全面推動以創業帶動就業。

  3. 擴大積極就業政策覆蓋範圍,提高補貼標準,完善操作辦法,重點做好關閉停產企業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工作。

  ***四***改革高等教育體制

  實現四化,即教育模式靈活化,專業自由挑選;教育體制彈性化,更寬進、更嚴出;內容應用化,將大學分為職業性、專業性和理論性三類;教育層級職業化,發展高等職業教育,規範現在的高校職業教育。

  ***五***做好失業統計和失業監控

  應進一步完善失業統計和失業監控。一方面要儘快完善現行的調查失業制度,並儘早向社會公佈並使用調查失業率。另一方面也要進一步完善現行的登記失業制度。應該把那些肯定要回來就業的農民工納入失業登記,同時還要給予他們切實的幫助。如果我們推出面向全體勞動者的失業登記制度,無論是城鎮失業人員還是農民工都可以登記,但如果登記之後,不能享受任何扶持政策,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幫助,那誰會來登記呢?如果失業人員不來登記,我們又怎能知道有多少人、哪些人需要補助呢?因此,問題的關鍵,還是政府需要給予農民工就業更大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