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本真的優秀散文作品

  一顆心迴歸本真,一段情在淡去浮華之後更加真實厚重。隨意是最好的,這才是生命的本真.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親近本真

  許多人都覺得孤獨和喧囂同樣令人難受,但必須選擇的話,多半都會選擇前者,我也是。

  這個禮拜天,在小雷山腳下開設農家樂的朋友約我一家人去吃鍋巴粥。

  吃鍋巴粥是我最好的一口,幸好念大四的大兒子也正在陳貴駕校練車,攜妻子三人一同應邀。

  我從店裡接上妻開車近十分鐘就到了,天基本黑了,從山腳望小雷山,一處處山峰都呈現一團的墨色,其他景緻己隱在一遍漆黑之中。

  從農家樂的***處看得見友人在路邊加了些燈籠,但廣告牌還沒立起來。這是我前段時間跟友人餐聊時提的建議。氣氛渲染好人們的食慾會增強,三個***處添上兩排紅燈籠掛在樹上,耀眼,溫暖又省錢。當然做餐館要抓回頭率就在菜質和味道了。

  朋友前幾年經營大些的餐館,但不景氣費用又大,所以又在自家的庭院辦起了農家樂。幫手和櫥師都是本村的,有農家特色。

  朋友原是我集團的同事,人緣好,營銷出身,現退休才老有所為。我有時會陡然想到白居易的廬山草堂,想到自已五十退休後,能否閒暇時遊山玩水,縱覽"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中始盛開"的勝景?

  我要了紅菜薹、金牛千張、清淡的羊肉火鍋三份菜,四個人坐著小木椅圍著一個灶臺邊聊邊享受著美食。

  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要想吃一回原汁原味的農家菜,喝一碗柴火生的鍋巴粥越來難了。而現代生活的便捷又使人懶得去種菜去做一頓柴火飯了。也就是說現在生活越來越讓我們難於返樸歸真、越來越讓我們遠離生活的本味了。

  這樣就難免讓我困惑:現代生活一定會讓我們只能吃大棚菜、吃反季節的菜食嗎?我們的生活還需要露水沾衣種菜點豆的本味嗎?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賀知章鄉音未改不代表沒有改變,頭髮不是變得稀疏了嗎?

  "晨興理荒廢,戴月荷鋤歸,悠悠見南山。"陶公文雖超脫、瀟灑,極盡了隱居深山白雲的情趣,但不關注桃源之外的世界也是不可能的,消極應世也是不值得稱讚的。

  與時俱進,社會要革新,人要進步,這是歷史潮流,不容置疑。但我們的生活還是要索根求源,我們的舌尖,在嘗慣了生猛山珍的時候更多地要吃時疏菜,不但味蕾需要這種本味的捍衛,我們的腸胃和身體天然地對本味有一種依賴。

  人是自然造化的,所以人與生俱來具有自然屬性。《易學》中對命理的預測、人生年月日時的八字都離不開對自然的探求。

  物質生活的提高,往往讓我們不再滿足按食物鏈的程序攝食,我們吃動物性食物過多,離鏈的初端太遠,離末端太近,把食物最原始、最本質的物性和味道弄丟了。這是病理研究者對一些多發、怪發病源研究得出的一部分跟食物有關的成因。

  綠肥紅瘦。人有人品,物有物性。其實生活再忙也應該多些閒情信步;時間再緊,把***的那粒米飯多嚼一會,多體味一下大米的味道,多品嚐幾次山風雨露裡的林野佳餚,修正自己的味覺系統,建立一種達觀健康的人生態度,你就離本味近了。

  :歲月亂雲飛渡,追尋一份本真

  歲月沉澱下來了。時光清瘦了,日子也一天天老透了……

  寫字,煮茶,聽歌,發呆……每天就這麼重複著上演。可見,習慣是件可怕的事兒。

  歲月無情的蹉跎,多少人與事,轉瞬即逝。就這樣過去了,不問來路,也不管去留。但我自始至終提醒著自己,不可辜負文字。

  生活一片茫然之時,才知道,沒有了文字,我是碌碌無為的,不知所措的。也無法找到前進的座標與動力…

  細數光陰,也只有文字願陪著我風雨無懼的走下去,它願意聆聽我在深夜講述一個女子的故事……

  在文字裡,我卸下了所有的偽裝,有了真實的面容。在文字裡,是心靈與生活一次耳鬢斯磨的傾訴,是生命與靈魂一次極致從容的昇華…

  小鎮的雨,在我的城纏綿了一星期。

  昨夜,昏睡了一晚。今早起床了。推開窗戶,一片久違的豔陽天。此時,已是陽春三月。外面春風正濃,百花正茂。草木在春雨的洗禮下,安靜而又純淨的生長著。雖然不知道哪天狂風暴雨,哪一刻會落葉凋零,但他們堅守自己腳下的土地,擔負起一份神聖使命。

  一歲一枯榮,是草木對大自然的恩賜,是對人們許下的山盟海誓。千樹萬樹梨花開,是百花必經的盛宴,是文人墨客筆下的約定。在面臨著與歲月擦肩,又應著這個季節的芬芳,它們又一次的燃燒自己的激情,和眾生演繹了一場與世絕倫的邂逅,綻放了一次靈魂深處的美麗,刻畫著無常生命的本真。

  桃李爭豔,是一種熱愛生命,積極向上的姿態。桃花,一開就無休無止。因為它要演繹著妖嬈。梨花,一開就小心翼翼。因為它要詮釋著素雅。它們姿態不一,卻各有千秋,追尋著各自生命的本真。所以,梨花從不借桃花的色,梅花也從不取茉莉的香…

  一次,友人送我一支盆栽百合花。說花期能延續兩個月。誰知,不到半個月,眼看著花朵一點一點枯萎,直至凋零…但花的枝葉依舊清脆,失去的只是花瓣。絕望之時又看到了希望。

  看到百合花這麼努力的活著,它是如此的熱愛生命,尊重生命。因為求生是一種本能。它雖然留下乾枯的枝杆,但它不動搖,不氣餒,儲蓄能量,蓄勢待發…我相信,待到明年春天,它又會以秀婷的風姿來驚豔綠葉,芬芳世人。畢竟,任何一次生命,必須歷經風雨,洗淨鉛華,才得以精彩…

  瀰漫著沉世煙火的人間,條條小徑佈滿荊棘。而無聲漫長的時光可以冉冉而過我們頭頂那麼多的野草閒花。或許,照耀我們的燈光會越來越少。那我們就做朵小乾花吧。絕不華麗,絕不飽滿。甚至不與人爭。但一定要骨感錚錚。因為任何一種生命,裝有自己的信念,產生自身的價值。

  :雲淡風輕現本真

  青山隱隱,碧水迢迢,月出東山,白露橫江,秋紅流淌,乘上落霞,與孤鷺齊飛,泛舟秋水,共長天一色,攜一抹恬淡於時光的深處,雲淡風輕裡,期許著歲月靜好。

  陌上寒煙,深秋漸遠,悠悠的心,午後,獨品一縷閒愁。在一本書裡看到這幾句話時,沉吟了良久,莫名就覺出一份溫情和深沉。你能體味;“六根弦架成的橋通向心淵,彈落了多少春花秋月”中的無奈嗎?你能體味“一粒千年的老鹽,醃鹹了愛的花苞”中的辛酸嗎?你能體味;“雪花塵封天地的季節,愛是一枚單程的郵票”中的感動嗎?你能體味;“在遺忘的過程中,漂泊的月光經常來夢裡棲息”中的孤寂嗎?這就是生活的原味!女子非常讚賞,廖廖幾筆便涵蓋了人生裡所有的意蘊。

  在時光的路口,回望曾經走過的旅程。許多人,許多事,許多曾經花繁枝滿的渴求與憧憬,在歲月的長河中緩緩流過,又默默回溯。盤點著每一份心情,或多或少都透出淡淡的感傷,還有一份無端的惆悵。惘然浮光掠影,攬鏡自照,細數鬢邊每一朵年華,暮然驚覺,時光就這樣在無言的靜寂中逝去了。明瞭,萬千次回眸,依舊掬不起曾經的歲月,再大的虛景和紛繁最終都要歸於平常。女子只是明媚著憂傷,婉轉著風華,心依然如水般清澈。懂得,平凡的日子如是;簡單最美,平淡最真。最好的生活如是:時光,濃淡相宜;人心,遠近相安。

  荷爾德林曾說;生活充滿勞績,但也還應當詩意的棲居。臨風而立的心境,無以言表卻又深深感悟,吟上一句,“人生天地間,蒼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如五柳先生“懷良辰以孤往”唯願在屬於自己的空間裡。詩意的棲息。在詩詞裡採一抹;“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清新恬淡;摘一片;“紅藕香殘玉筸秋”的藝苑奇葩;在行雲流水的日子裡,“心隨野鶴與塵遠,詩似水壺見底清”生活亦可以如此平常、如此悠然。眺“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亦可在“梨花院落溶溶月”的夜晚,手捧清茗,在素月飛花中靜默。“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是極好的人生隨緣態度,淡而愈濃,近而愈遠。放開胸懷,笑落寞,了蹉跎,生活便會在那些雲淡風輕的歲月中,有味盡是清歡繞。

  想起蘇東坡的《村居》;“細雨無聲草木蔥,無蹤布穀慢催耕,雲來雲去了無意,道隱無名萬物榮,”蘇翁連用了四個無字來解讀老子的《道德經》的思想,是對道家最高的概括,淋漓盡致表達了世間萬物自然狀態,一切在無行中,一切都在平常中,那些雲淡風輕,卻流淌著生命最平常,最透亮的底色。

  江水浩瀚千里,在平淡中執著的奔流;高山巍峨千年,在靜默中恆久地屹立,生命在一片綠葉上,青了、綠了、黃了、枯了,演繹著生命的軌跡,延伸著歲月的蘊籍。日月更迭,季節流轉,自然早已將禪意展示給我們。沉下心來,一念一清靜,心似蓮花開。若清泉涓涓地流淌。靜了心;一滴水,便含了世界。便可洞悉塵世。明瞭目;一片葉,飄零可見高峰森林。拂了塵,片葉便知世間陰晴冷暖,安了己身,一卷書簡,閒依青石聽泉響,醉枕蘭亭酬夢酣。一如平常的慢步在平淡的歲月中。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慢隨天外雲捲雲舒,雲淡風輕。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