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專業的就業前景

  對於學習財務管理專業的同學最關心的就是這個專業的就業前景如何了。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分析怎樣。

  :經濟預測、分析人員

  職業概況:此職位分佈在各行業中,但一般只有比較大的公司和政府中經濟決策部門才會設定。主要負責各種市場資料的收集和分析,隨著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市場調查和分析的重要性也將越來越明顯。

  薪酬水平:2000-5000元/月不等。

  專家建議:1.SPSS等經濟學專業分析軟體的熟練掌握是基本功。一般,大學在大三甚至大四才開設這些課程,建議你從大二開始自學,還有,學好這些,經濟數學和微觀經濟學學到位又是必要的;2.計量經濟學、統計學專業知識的掌握,建議去旁聽大三、大四統計學的專業課;3.參加一些公司的市場調查活動。要想掌握吃飯的手藝,只有比別人付出更多,基礎市場調查工作是非常辛苦而且單調的,但如果你不親自去實踐,你連資料如何得來的都不知道,人家公司憑什麼讓你去分析資料?4.爭取並把握實習機會。5.想進外企大公司?那外語至少過六級,此乃“硬體”。

  :對外貿易人員

  職業概況:將“世界工廠”生產的產品,銷售給國外客戶;為國內客戶尋找國外貨源;組織國際貿易貨物物流等。有相當一部分外貿人員在經驗成熟後,成立了屬於自己的外貿公司。 薪酬水平:新人做外貿,在外企待遇在5000元/月左右。而外貿就業機會集中的溫州、義烏等地,新人的待遇大概只能在2000元/月左右。當然,在擁有一定的客戶開發能力後,貿易提成是一筆更大的收入來源。 專家建議:1.外語能力是做外貿很重要的一個要素,有六級證書固然好,最好要注意一下口語會給日後的工作帶來很多方便。2.如果事先有打算進入某個行業,可以先熟悉一下專業英語。找本該行業的相關的一些中英文對照的技術手冊、國際標準,該行業內一些企業和行業協會、商會的英文網站看看,應該很有點長進。3.最好找到一家正規的外貿企業實習,很多簡單的流程或術語在書本山看不到或看到了也似懂非懂,去單位打打雜,看看別人寫的函電和有經驗的前輩聊一聊,很多工作的流程和行業慣例就豁然開朗了。實習期間注意向技術人員請教,好的技術人員一定要了解產品。最重要的是學會一點怎樣與同事相處。4.參加外銷員資格考試,拿到證書,還可以選擇參加報關員考試,這對以後想從事外貿行業的同學都很有幫助。

  :市場營銷人員

  職業概況:只要有產品和服務在出售,就會有銷售的職位在招聘。對於以技術為背景的行業裡面,例如電訊、軟體等,銷售的需求仍然會持續走高。即使在非技術領域,銷售職位也一直是市場需求最旺盛的職位類別之一。 薪酬水平:在銷售這個職位上,報酬的差別很大,不少職位的基礎工資很少,因為報酬完全建立在銷售業績的基礎上,每做成一筆生意都可以得到佣金。對於工資建立在銷售業績上的銷售人員來講,壓力是巨大的。但同時,回報也是巨大的。

  專家建議:優秀的銷售人員需要的素質包括:積極的進取心、堅持不懈的態度、與其他人良好溝通的技巧、給人信任度以及在商談中營造舒適氛圍的能力。

  :理類職位

  職業概況:剛出校門的大學生首先謀得的管理職位大都為一線管理人員,例如生產管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金融管理等等。 薪酬水平:1000-3000元/月不等。 專家建議:專業差異性不大,也就是說,很多專業的畢業生都可以勝任這些職位。我們唯一的優勢在於經濟和管理的一脈相承,你可以做得比別人更專業: 1.在校期間養成良好職業習慣,例如時間管理意識、職業形象意識等等; 2.積極參加各種活動,鍛鍊管理、組織能力;3.及早確定具體求職方向,並通過各種渠道瞭解該類職位的要求。例如,你決定在畢業後從事生產管理,並希望能發展成為一名專案管理經理,你就必須主動去了解該職位的日常工作內容和基本職業素質,可以參考專案管理員考試***PMP,有報考條件限制***的往年試題中瞭解該職位的具體要求。去全面接觸目前正在從事這一行業的前輩,至於接觸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例如專業論壇和培訓班。

  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畢業後主要到工商、金融企業、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財務、金融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的工作。 我們都知道財務管理對於整個企業而言,就相當於鏈條對於自行車,一旦鏈條失靈,整個自行車也就無法行動。現代財務管理制度的建立迫切需要同時兼備管理、經濟法律和理財、金融等方面知識和能力的高階專門人才。 不過現代的大學生都自識過高,無論自身的專業水準高低,都覺得大學畢業應該出來坐辦公室,來管別人,卻忽略最基礎的。做什麼工作都需要經驗和一顆永遠學習的心,以便獲取更多有用的知識來充實自己。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雖然多,但是普通的太多,而真正能在學習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優秀高階人才卻還是很少的。我們接受大學教育,並在工作中積累金融、財務分析等經驗,這才會使我們有很好的發展空間。 近年來,大眾化時代的大學生不能再自詡為社會的精英,要懷著一個普通勞動者的心態去參與就業選擇和就業競爭。這需要廣大畢業生尤其是家長更新就業觀念,調整就業期望,在正確判斷形勢的前提下適度選擇,以多種方式努力實現廣泛就業。到基層就業,有問題更有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