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故事範文

  大學生的創業行為,更好地促進他們的創業活動在現今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下面讓小編來告訴大家大學創業故事,希望能幫到你。

  大學創業故事:選擇自己最想做的

  “選擇自己最想做的,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激情和動力”

  “選擇自己最想做的,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激情和動力。雖然創業路上坎坷不斷,但我珍惜並享受這個過程,每一次挫敗我都視作一種財富的積累。”談及創業過程的甘苦,王棟面帶微笑目光淡定地說。

  王棟,暨南大學的應屆畢業生,一位敢夢想敢行動的80後創業者。大學期間,他經歷過多次創業失敗,但從沒使他動搖過夢想或停止前進的腳步。相反,在挫敗中,他練就了一股越挫越勇的強大韌勁。挫敗於他而言,成了一種助推他在創業路上快速成長的高品質營養品。

  王棟是個天生的夢想家。他從小就酷愛計算機,高中時更以考進重點大學計算機係為奮鬥目標。事實上,那時的他理科成績並不理想,但為了能讀自己最喜愛的專業,他還是硬著頭皮進了物理班,通過努力最終如願就讀計算機專業。

  剛上大學不久,王棟又重新設定了更具體的目標:通過創業實現計算機夢。

  當很多新生還處於懵懂的迷茫階段時,王棟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研究計算機上,成功發明了一套反病毒軟體,並由此萌生了創業的想法。他在網上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作,多方籌措資金成立公司,嘗試著把技術轉化為產品。但由於缺乏一個整體的運營方案,他們推出的產品始終得不到使用者的認同,專案歷經一年無奈流產。

  但是,第一次碰壁並沒有打消王棟創業的念頭,反而讓他得到啟發。他說:“這次經歷讓我清醒地認識到:技術並不代表需求,使用者看到的永遠只是產品而不是技術;技術再好,得不到市場的認可也是枉然;市場永遠是客觀和無情的。同時,也讓我意識到自己缺乏運營和市場等方面的知識和經驗。”

  之後,為了提高自身的執行力,王棟毅然轉入企業管理專業,加入學校的創業基地。他說,“轉入商科類,並不意味著我否定或放棄計算機夢,我只是選擇了眼下我認為最需要學習的知識板塊。而走創業道路也是為了以後能做自己想做的事。這些轉變都是為實現同一個夢想而做準備。”大學生創業故事

  進入創業實驗室後,王棟很快就被那裡到處洋溢著的激情給深深感染了,他一下子就愛上了這片夢想之地。在那裡,王棟先後接受了一系列的創業相關知識培訓,做了服務類、技術類等不同的創業專案。三年間,他迅速成長為實驗室中具有突破性思維和敏捷行動力的佼佼者。

  談及實驗室,王棟顯得有些激動,他說,“進入實驗室,是我大學以來除了專業學習之外最大的收穫。其中,教授教我們‘要從人們的不滿中發現機會,發現需求’ 的思維模式,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自主研發的移動空調技術靈感就是從人們對空調不能隨身攜帶的抱怨中突發奇想而來的,這個技術後來還獲得國家智慧財產權局頒發的專利受理書。”

  “是興趣促使我通過自學來研究這個專案。完全陌生的領域,完全靠計算機模擬成型、運作,這些都是不小的挑戰。”說起這段經歷,王棟感慨道,“鍵盤的速度趕不上思維的速度是一種不幸,而因思維麻木按不下鍵時更是一種痛苦。那段時間,我每天研發超過十八個小時,經常徘徊在這兩者之中。但是,因為熱愛,我撐過來了。”

  然而,在王棟的大學創業生涯中,並非每段經歷都能完美謝幕。他坦言,大學期間,他參與過的創業專案大大小小近10次,但其中70%都以失敗告終,而讓他感觸最深的經歷是曾經無奈轉讓360現場中國專案。

  王棟說,“360現場中國是他發明的一個個性化定製的搜尋引擎,能根據使用者電腦資訊重複度的高低自動列出使用者常用的資訊,比其他搜尋引擎更使用者化。”

  “360現場中國的技術和服務無疑是成功的,但商業模式卻失敗了。為了將技術產業化,我把它包裝成一個全新的產品推出來,然後到處尋找風險投資,但整整折騰了三個月卻無果。由於缺乏清晰、切實可行的盈利模式,風投公司雖看好這個專案卻不願冒大風險。最後,我只能無奈地狠下心把整個專案都轉讓出去。”

  如今,王棟依然執著地奔跑在他的創業路上,而且選的還是他之前的反病毒軟體專案。他說,“反病毒軟體是我感興趣且擅長的領域,之前的失敗正好給我很多借鑑。這次我們不做技術和產品,而是做服務做解決方案,把反病毒升級到硬體高度,完全根據市場的需求來操作。雖然前途未知,但至少我又向前邁了一大步。”

  回想自己的創業經歷,王棟說,“計算機是我的夢想,網際網路是我的愛好,技術是我的生活習慣,越挫越勇是我的個性,這些都是支撐我一路走過來的力量。”

  大學生創業故事:讀書創業兩兼顧

  盧美瓊是四川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大三學生,來自海南。因為懷揣創業夢想,她通過兩年的不懈努力,終於聯合另外兩名同學,以獎學金做本錢,開辦起了學校裡第一家鮮榨果飲店。小店順利運營後,他們又打算將店做大做強,開始籌劃將分店開到四川大學和西南民族大學去……

  兼職打工為創業做準備

  盧美瓊是一個喜歡吃水果的女孩,進入大學後,她發現學校沒有專門的水果超市。她想,如果在學校創辦一家水果超市,應該很受師生的喜愛。於是,在學校開辦一家水果店的想法暗暗萌發。

  由於剛進入大學,她對新的環境還很陌生,而且也沒有創業經驗,很多條件都不成熟,所以她並沒有貿然採取行動。

  發現商機後,為了學習到一些基本的管理和服務知識,盧美瓊到學校的碰碰冰水吧應聘做兼職,並留意其基本運營模式。為了解水果銷售行情,她還嘗試在學校賣了幾個星期的水果。

  後來,校團委組織了一次關於大學生創業活動,她欣然報名參加,並希望可以藉此來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和團隊其他隊友商量後,盧美瓊提出要在學校創辦一家水果店,得到了隊友的一致認可。

  正當他們著手準備時,發生了“5·12”汶川特大地震,他們的創業實踐活動被迫停止。盧美瓊的創業計劃也只好暫時擱淺。

  兩年努力實現創業夢想

  學校組織的創業活動被迫終止後,已經掌握了基本銷售和服務經驗的盧美瓊,開始思考和籌劃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創業夢想。

  進入大二後,除了保證平時正常的學習生活外,盧美瓊開始積極為創業作準備。俗話說“說時容易做時難”,她覺得自己創業經驗足夠的時候,兩大關鍵問題擺在了她眼前:一是創業資金從何而來?二是如何選定和租賃門面?

  升入大三後的一天,盧美瓊把自己的創業想法及遇到的困難講給好友胡江及劉國容後,他們積極支援她的創業想法。經過與兩位好友商量,他們當即同意入股合辦一家果坊。兩位好友拿出自己三年所得的獎學金入股,盧美瓊又找其他朋友借了一點,終於湊到了近6萬元。

  資金問題解決後,盧美瓊拿著錢開始尋找開店門面。但是過了很久,依然沒有任何進展,她只好再次等待機會降臨。

  一直在等待機會的盧美瓊,在獲悉學校打算拆掉二區的停車位新修食堂時,她欣喜若狂,機會終於來了。接下來的日子,她成了學校後勤處的“常客”。當她第一次去後勤處將創辦水果超市的想法告訴後勤處負責人時,當即被否定了。

  盧美瓊沒有輕易放棄這次機會,“我苦苦等待了那麼久。”她說,“我將自己的想法寫成了具體的書面實施方案,並再次遞給後勤處。”這次,後勤處對她的行為給予了鼓勵,但是是否可以將門面租給她,後勤處沒有給她答覆。盧美瓊開始一遍又一遍地不斷修改完善方案,並一次又一次地向後勤處提出申請,最終得到了後勤處的認可。盧美瓊終於申請到了一間10平方米左右的門面。

  門面租到後,盧美瓊同合夥人買回了伸縮式貨架,並從吉林購買了冰淇淋機,從成都買回了榨汁機和冰箱。

  2009年3月8日,經過兩年多的努力,盧美瓊和另外兩位好友合夥開辦的多味果坊終於開張了。

  生意紅火要開連鎖店

  7月14日,記者到盧美瓊的小店採訪時,學校已放暑假。盧美瓊正在清理小店準備關門,但偶爾還會有人過來買果汁。

  盧美瓊說:“果坊目前以鮮榨果蔬及果蔬深加工產品為主,附帶也賣一些新鮮水果,所以平時生意特別好,一到下課時間過來買果飲的學生非常多。”

  盧美瓊告訴記者,為保證水果的新鮮,雅安本地水果如桃子、西瓜等,幾乎是一天一採購;對於非本地產水果如哈密瓜、火龍果等,由成都的水果商直接送貨,平均一天半送貨一次。平時,盧美瓊也很關注網上的相關資訊以及閱讀許多水果營養雜誌,她根據現在人們的健康飲食理念,推出了水果拼盤、功效果汁等多種品牌,非常受同學們的喜愛。

  盧美瓊說,因為是第一次開店,他們在人員管理上還存在著很大的欠缺。雖然他們三人根據平時上課時間的不同,可以輪流照看小店,但若遇到三人都有課時,他們就只好暫時把店關上一兩個小時;還有就是由於雅安天氣多變,常常對水果採購帶來不便。目前雖然還處於創業起步階段,但她對未來充滿信心,“開店初期的困難都克服了,以後的困難我們也會戰勝。現在看到同學們喝著我們調製出來的果汁,露出滿意的笑容時,我覺得很滿足,覺得我們的工作很有意義。”

  學校團委老師李鈺認為,盧美瓊他們的創業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他們開果坊的經歷,可以為畢業以後的創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是人生一筆寶貴的財富。“希望他們克服眼前的困難,協調好學習和工作的時間,兩方面都有所收穫。”李鈺說。

  採訪中,該校大二學生陳雪飛告訴記者:“夏天喝多味果坊的鮮榨果汁,既解渴又健康。而且盧美瓊他們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敢想敢為的精神,真讓人佩服。”

  採訪結束時,盧美瓊告訴記者,他們正著手籌劃在四川大學和西南民族大學開連鎖店,待果坊運營更成熟些時便開始實施。她說:“目前,經營管理等方面都在慢慢摸索,這需要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等到果坊運營成熟後,接下來的連鎖店應該就會相對容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