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大學生創業故事
創業熱潮已成為當今中國社會經濟生活中一個十分重要而且活躍的現象,是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強大推動力。具有高學歷的大學生正逐步成為創業活動的主力軍。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農村大學生創業故事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啟發。
1:90後農村女生創業故事
“為了調整配方做出好吃的快餐,幾個月裡她吃掉了2000多個雞腿……”說起23歲的平度農村女孩魏雅靜,同事們被她的執著所折服。兩年前魏雅靜大學畢業後開始自主創業,兩年時間裡她做過酒店服務員、當過送餐工、包子工,後來自己開包子鋪,而就在去年3月份,她傾盡所有積蓄開了一家做雞米飯的快餐店,不到一年時間就賣出了6萬份,賺了近30萬元。由於她家裡條件不好,深知貧困家庭孩子上學不容易,所以每賣出一份快餐,她就拿出一毛錢的利潤資助貧困學生,一年時間內她捐出了6000元錢資助了6名貧困小學生。
創業 90後農村女孩年賺近30萬
魏雅靜今年23歲,家在平度崔家集鎮魏家村,可誰也沒想到一個剛從農村出來的普通女孩靠著經營快餐店年賺 30萬元。採訪中,記者瞭解到,魏雅靜的這家快餐店位於平度市區 ,是在2013年3月份開始營業,而一年時間裡,她就賣出了六萬份。“說實話,其實連我自己都不敢相信。”說起此事,魏雅靜還顯得有些害羞。
2012年,她從青島一所學院的酒店管理專業畢業,與千千萬萬剛剛走出校園的普通大學生一樣,魏雅靜也選擇了與專業相關的行業工作,但是她心裡卻懷著一個夢想。“洋快餐賣遍全球,有很多大品牌,我就是學的餐飲,也希望能創造出一箇中國快餐的大牌子。”魏雅靜說,就在上學期間,她都會到一些酒店、快餐店打工、而畢業之後她還當過送餐工、做過包子工。
由於本身就是從事酒店管理專業的,魏雅靜利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在打工中結合實踐,不斷摸清了餐飲業的經營方法。“2012年年底,我跟同學合夥開了一家包子鋪。”魏雅靜說,由於自己的堂哥也經營著多家包子鋪,所以從進料、配方等多個方面,她能得到堂哥的幫助。“賣包子讓我賺了一些錢,但後來因為這家店要拆除進行改造,所以我不得不放棄了。”魏雅靜說。
用心 數百次反覆調味配製食譜
那為何要做雞米飯這樣的快餐呢?魏雅靜說,她在酒店打工時就事事處處用心,而期間她就特別留意到,在平度的很多酒店內,客人們都很喜歡點紅燒雞塊這道菜,而且也喜歡配著米飯吃。
“我本身學酒店管理,所以對做菜也特別喜歡。”魏雅靜說,她在平時也不斷嘗試著做這道菜,而且琢磨如何能做到讓大眾都喜歡吃的口味。
特別是當自己包子鋪關閉後,她就有了做雞米飯的想法。2013年3月份,她將之前靠包子鋪賺的幾萬元全部拿出,然後在平度市區租下了一個門頭,之後又向堂哥借了幾萬元進行裝修,最終開起了這家快餐店。
3月18日中午,記者來到這家店時,不時有客戶前來購買,根據量的多少,每種快餐的價格也不同,最便宜的15塊錢。“小魏特別用心,我跟她年紀差不多,但我真是佩服她。”一位員工小王透露,為做到口味統一、口感純正,開業之初魏雅靜反覆調整配方,“她一邊做一邊嘗一邊改,光雞腿就吃了兩千多個。”小王說。
據介紹,經過數百次的反覆調味嘗試,魏雅靜最終配製出了自己的食譜。據魏雅靜介紹,目前她每天的營業額都在3000元左右,而好的時候能達到5000元。
團隊 7名員工中4個是大中專生
“現在像我們這樣的專科畢業生或者中專畢業生找一份滿意的工作確實比較難,所以我也想帶動她們一起創業。”採訪中,魏雅靜說,現在快餐店裡有7個員工,其中4個是畢業不久的大中專生。
“我們都是年輕人,就得勤快點,吃點苦不算什麼。”為了自己的夢想,魏雅靜和自己的員工們都很努力,起早貪黑。另外,快餐除了要有好的口味外,還要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快”。為適應現代人生活工作節奏快的特點,魏雅靜在“快”上下足了功夫。“一份雞米飯保證6分鐘完成。”魏雅靜說,她採取的方法是用高壓鍋悶壓,再用砂鍋收汁,既保證了速度,又保證了口味。此外,為了提高銷售量,他們還做起了“外賣”。
回饋 掙的錢資助6個貧困小學生
“我父親和母親起初都在我們鎮的供銷社裡上班,可後來兩人全都下崗,家裡以前也挺困難的,我知道貧困的滋味,現在創業有錢了,也應該幫助一下像我一樣的孩子,讓他們能夠好好成長。”魏雅靜告訴記者,做人不能總是向社會索取,而不回報,“我能創業成功,多虧大家幫助,我也希望能夠回饋社會,把愛心傳遞下去。”魏雅靜說。
魏雅靜告訴記者,她身邊有不少孩子因為家庭貧困很早就出去掙錢打工了,小小年紀輟學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從創業之初,魏雅靜就決定了,每賣出一份快餐,就要從利潤裡面拿出一毛錢,將這些錢攢起來,拿去給需要幫助的兒童,資助他們的學業。魏雅靜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在2013年,魏雅靜一共賣出了6萬份快餐 ,魏雅靜就拿出了6000元,送到了平度市開發區實驗小學的6名貧困小學生手裡。
“一毛錢很少,但是積累起來就會很多,我能幫助的人很少,但是人人都拿出愛心,力量就會很大。”魏雅靜告訴記者,她決定不僅是在這個本店,今後加盟的分店也會將這個“一毛錢”的傳統延續下去,讓更多的人得到幫助,她這樣做雖然也有人質疑,但在她的眼中愛心沒有錯,為了愛心她會一直堅持下去。
在提起為什麼回饋社會的時候,魏雅靜總是謙虛地說“因為很多人幫助過她”,由於雙親下崗,家境貧困 ,她能夠走到今天,離不開社會的幫助和政府的支援。
2:甘肅一農村婦女的電商創業故事
王芳芳, 一位農村婦女的創業故事
王芳芳,甘肅省成縣索池鄉大草灣村一位普通農村婦女,過去在縣城從事服裝生意,2013年她放棄原有生意,在網上開辦了成縣雲霧山土特產館,運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幫助鄉親宣傳和營銷農特產品,走出了一條由傳統產業向新電商農特產品的成功轉型之路。至目前,該網店信用已經成為五星級誠信網店,銷售當地核桃、土蜂蜜、松子等農特產品金額達到10餘萬元,使家鄉大山溝裡的農特產品通過電子商務走向了全國各地,有效增加了當地農民收入,也為自己走出了致富之路,並多次受到了省市領導的關懷和視察,成了遠近有名的農村婦女創業成功典型。
不懂就學,在挫折中磨礪創業意志
最初,她作為一名農村婦女,王芳芳對電腦並不熟悉,更談不上使用微博、微信了,如何在淘寶上開網店?買賣東西?這一切對她都是陌生的。在2013年成縣的電子商務剛剛起步期,她憑著自己一點QQ聊天上網的經驗,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別人給自己註冊了新浪微博,便開始自己的新媒體與電商之路。
“第一筆交易是通過微博給廣東的顧客發了10斤蜂蜜和20斤松仁,但當時自己還沒有網店,也不會使用支付寶,然而這位顧客對我非常信任,通過銀行賬號給我匯錢,第二天我就認真地挑選優質的松仁和蜂蜜發給了客戶。客戶收到後對我們的農產品讚不絕口,通過哪筆交易,讓我認識了電子商務的可行性,更加增加了我的創業的信心,隨後就開始向身邊開網店的朋友學習如何在淘寶上開網店、如何利用微博和微信來做營銷。”王芳芳回憶說。
然而,後來的發展遇到了很多困難和挫折,比如對電腦知識的不熟悉、網店圖片做的不美觀,無人問津;不懂得如何去做營銷,農產品在物流運輸中出現質量等一系列問題、、、、、她曾經一度想過要放棄。但就在要放棄時,她反覆問自己:難道這點困難就難倒你了嗎?晚上思來想去,不能輕言就放棄。在丈夫、朋友的支援下,她參加了成縣政府主辦的網店培訓班,瞭解了電子商務有關知識,掌握了網路營銷的基本常識
永不言棄,在奮鬥中描繪創業藍圖
創業的道路是曲折和艱辛的,王芳芳也正是在這艱難曲折的道路上一路走了過來。初期,首先遇到的是產品物流問題,對於生鮮農產品來說,要保持它的新鮮性和時令性,從田間摘採到客戶手裡,不能超過48小時,由於當地交通不便,往往新鮮的櫻桃、杏子等可口的農產品到達顧客手裡的時候已經不再新鮮、甚至會出現不能吃的狀況,如何解決物流的問題?成了制約生鮮農特產品銷售的主要問題。看到農民手中的新鮮農產品不能及時地銷售,她有時吃不好,睡不著,就在此時,她曾經運用的微博開拓了她的思路,在微博上進行呼籲和求助,終於開創出一種新的營銷模式。即對於時令性較強的櫻桃、杏子等農產品,積極與其他網路銷售平臺合作,將銷售的中心放到周邊的蘭州、西安等城市,採取預訂,確保採摘、物流、送到客戶手中不超過48小時的快速銷售模式。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解決了物流這個制約因素,而且通過與其他網路平臺的合作提高了網店的知名度和銷售額。
通過這種有效模式,今年5月份她累計幫助當地群眾銷售鮮櫻桃1000多筆,銷售金額達到10萬元以上。使當地櫻桃很快暢銷一空,增加了農民的收入,解決了農產品買賣難題。同時,她的上門收購服務讓當地農民足不出戶就變賣了農特產品,既拓寬了農特產品銷售渠道,又真正幫助農民得到了實惠,讓自己豐富了銷售經歷和營銷思路。
然而她並沒有侷限於獲得的滿足感,當她聽說成縣籍的畫家姚屹東在省城蘭州美術館要舉辦畫展時,她積極與對方聯絡,免費為畫展提供了“雲霧芳果”系列家鄉農特產品,成功將家鄉農產特品推向了省城文化市場,實現了銷售的多渠道,為家鄉的農產品也添上藝術的色彩。
感恩鄉親,在回報中分享成功的喜悅
王芳芳雖然取得了一點成功,但她沒有忘記當地父老鄉親,沒有忘記關心她、幫助她的當地黨委、政府,沒有忘記社會的支援。2014年6月,她與合作伙伴一起拿出6000多元為成縣索池鄉寨子小學的孩子們購置了書包、文具和圖書等學習用品。同時,她也加入了成縣當地的民間愛心機構--成縣愛心聯盟,經常幫助那些孤寡老人和困難群眾,正是這樣一種情懷,更加讓她堅信一定要帶給大家更多無汙染、純天然的農家產品,幫助身邊更多困難的人走向脫貧致富之路。
王芳芳的成功創業,為全縣乃至全市廣大農村婦女、青年開展電子商務、勤勞致富樹立了榜樣。她是廣大農村青年就地致富和轉移致富的模範和榜樣,是全縣農村婦女、青年中具有新時代精神的佼佼者。她的創業事蹟也必將對進一步推動全縣電子商務的發展,幫助當地農特產品銷往全國,助推縣域經濟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3:80後農村女大學生回鄉建豆腐廠創業,成“豆腐西施”
農村創業做豆腐:女大學生成“豆腐西施”
卜睿,一個“80後”農村女孩,2009年畢業於長春大學電子資訊工程學院,現任一家公司總經理。她的創業事蹟曾引起過很多人質疑,也曾感動過很多人,更曾激勵過很多人。她的創業之路雖然困難重重,卻不斷奮鬥一往無前。
農村走出的女大學生 畢業後回鄉創業
2005年9月,卜睿走進了嚮往已久的大學校門。父母以為孩子終於可以走出農村,畢業以後可以留在城市裡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了。然而事與願違,在卜睿還沒有正式畢業的時候她卻回到農村開始創業,對此,父母完全不能接受和理解。
原來,在卜睿大三的時候,一次在網上無意間瀏覽看到這樣一則新聞:一個十幾歲的小男孩因為經常食用家附近豆腐坊生產的豆腐而身患尿毒症,最後經調查病因是其食用的豆腐裡含有違禁新增劑“吊白塊”。十幾歲正是花一樣的年紀,美好的生活才剛剛開始,卻因食品安全問題而身患尿毒症。卜睿當時便暗自下定決心——畢業後要自主創業,要生產出真正安全、健康的食品,杜絕類似“吊白塊”事件的再次發生。
2009年3月,卜睿不顧父母和所有親人的強烈反對,走上了創業的路程。
兩年建起標準化豆製品廠
創業初期的艱難,對於一個剛剛畢業的女大學生來說是很大的挑戰。一板豆腐100多斤,男生抬著都有些吃力,卜睿每天都得抬上幾十板。她每天凌晨3點起床,然後去早市出攤銷售,銷售完以後又要去調研、跑市場、找場地等,每天都是早上伴著月亮走,晚上帶著月亮歸。她的汗水沒有白流,努力和付出也得到了回報。由於當時對大學生創業都非常關注,一夜之間,女大學生創業賣豆腐的新聞傳遍了長春市的大街小巷,受到長春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並受到市領導的親自接見,作為市政府重點扶持的大學生創業專案。2011年卜睿投資150萬元,建起了標準化豆製品廠。
搞生態養殖 事業越做越成功
現在卜睿的公司已經辦得有聲有色,但她並沒有因此而停止前進的步伐,現涉及的行業不僅有豆製品,還增加了生態養殖專案。
一次偶然的機會,卜睿在比較偏遠的山區,發現了30年前未經過改良的純笨黑豬品種。這正好符合當時她要搞生態養殖業的想法,於是卜睿當即決定買下當時僅有的13頭豬崽兒。
現在提倡高光效農業,卜睿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考察,決定帶領鄉親搞“高光效、立體養殖”——在玉米地裡養土雞。這種新型飼養方式,玉米地裡的小蟲青草作為散養土雞的食物,雞的排洩物又成了玉米地的天然有機肥料,形成一個閉合的生態迴圈鏈條。
如今,卜睿頭上的光環越來越多,但她從沒有停止努力和奮鬥的步伐,她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到創業的隊伍當中,在創業的道路上攜手前行!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