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我的創業故事有感

  俞敏洪已經成為了中國教育與創業史上的最讓人激動萬分的人物,在中國留學生中70%以上都是俞敏洪的學生,今後必將還有更多出國的人感受新東方的精神。下面讓小編來告訴你讀俞敏洪勵志創業史有感,希望能幫到你。

  讀俞敏洪勵志創業史有感

  一、人物簡介

  俞敏洪出生於1962年10月,在江蘇省江陰市第一中學上高中。兩次高考失利後,於1980年考入北京大學西語系,期間患病***肺結核***休學一年,1985年北京大學畢業,然後留校擔任北京大學外語系教師。1991年9月,俞敏洪從北京大學辭職,進入民辦教育領域,先後在北京市一些民辦學校從事教學與管理工作。1993年11月16日,擔任校長。從最初的幾十個學生開始了新東方的創業過程。2001年成立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2006年9月7日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08年,新東方獲民政部頒發的“中華慈善獎”。2009年,獲評CCTV年度經濟人物。2010年,獲“中國最具魅力校長”稱號。2011年榮登《福布斯》世界富豪榜。《財富》2012中國最具影響力的50位商界領袖排行榜,俞敏洪榜上有名,排名第45位。被評為20世紀影響中國的25位企業家之一。2013年,俞敏洪入圍胡潤全球富豪榜。

  二、創業故事簡介

  俞敏洪有一段精彩的自我控訴:“進了大學,沒有一個女孩愛上過我,我是個Loser***失敗者***;在北大教了七年書沒有什麼成就,我還是個Loser;在北大十年沒參加過任何活動、加入過任何團體,我是個Loser„„”當然,俞敏洪也承認北大對他的薰陶:“沒有北大,就沒有新東方。現在新東方的一些精神,或者是一些做事情的方法,坦率地說是融入了北大精神的。” 俞敏洪在北大教書四年後,終於分到10平方米的房子,這讓他決定要把一輩子獻給北大。但後來,看到同學、朋友都相繼出國,俞敏洪忍不住了。他也開始緊敲密鑼地準備出國。在北大成績並不優異的他,在努力了三年半後,留學夢斷。為了生計,也為賺點錢繼續他的出國夢,他在校外辦起了託福班,為自己的出國學費快樂地忙碌著。然而,1990年的一個秋夜,北大的廣播裡宣讀了對俞敏洪的處分決定,其中最重要的理由是:打著北大的旗號私自辦學。這個沉重的打擊使得他不得不選擇離開北大。對於這件事,俞敏洪的同事、新東方的李杜講得幽默而到位:“老俞被北大處分,作為三流文人,既想保留文人的體面,又缺乏一流文人的風骨,不敢自沉未名湖。於是退而求其次,唯有辭職,落草為寇。此謂置死地而後生。”但正

  是這“落草為寇”,激發出了他的痞子精神。被北大“逼上梁山”的俞敏洪,從此走上了不歸路。離開北大後,俞敏洪首先面臨的是如何進行自我調適,轉變“眼睛朝下,鼻子朝上”的北大姿態。被逼到懸崖邊的他,義無反顧地甩掉了北大這個包袱,開始相信商業的力量。他開始思考如何營銷自己以及自己的培訓班,學會與社會、政府的各色人等打交道。一介書生,就此邁進江湖。在北京冬日的寒風中,俞敏洪是這樣起家的:一間10平方米的破屋,一張破桌子,一把爛椅子,一堆用毛筆寫的小廣告,一個刷廣告的膠水桶。北京寒風怒號的冬夜,他騎著自行車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刷廣告。低廉的培訓價格,實用的培訓產品以及幽默詼諧的授課方式,讓他的小培訓班開始慢慢發展起來。但隨後的一系列打擊讓他深刻體會到,一個人創業的孤單與艱辛。於是,他不遠萬里,前去海外尋找他的“兄弟”徐小平、王強和包凡,邀請他們回來一起辦新東方。懷著理想主義的激情和對自由的憧憬,和梁山聚義的草寇方式,藉著當時英語學習熱和出國熱,新東方開始如野草般瘋狂生長,經過幾次大的波折後,新東方終於在中國教育行業站穩了腳跟,一天天發展壯大起來。

  三、感受與體會

  很多關於俞敏洪創業的報道,總結起來,有這麼幾點讓我覺得很有啟示。 首先,俞敏洪的成功不僅僅是一個傳奇的個案,而是代表了一個時代、一個群體的掙扎與抗爭。俞敏洪的“北大血統”,與他這個平民英雄形象形成的一種反差,也頗讓人回味。試想一下,如果是我自己,會在當時那樣的情況下,而立之年,要養家餬口,面對巨大的輿論壓力,而不得不選擇放棄北大,離開北大嗎?我不知道。即使真的選擇離開了,那麼會像他一樣,不服輸,不放棄的再重新開始,並做到今天這樣巨大的成就嗎?我質疑自己。他身上那種不拋棄,不放棄,在絕望之時堅持信念,重頭再來的勇氣不是誰都有的,也不是誰都能夠做到的。

  其次,是他關於信仰的理解。他認為信念是來自於內心的一種力量。當內心有足夠的信念時,就不一定需要外在的信仰。就像你在搖晃的公交車上,需要一個扶手來支撐你站立而不摔倒。有信仰本身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如果我本身就具備站穩的毅力,完全可以不需要扶手,這就是信念。在他心裡,信念高於信仰。他說:任何一個企業,如果具備這樣堅定不移的信念,會走得更加有力而穩健。的確,有時候,人執著於一念,也等於將自己推向兩個極端:成與敗的極端。創業

  的人很多,可最後能夠成功並有所成就的卻寥寥無幾。也許不是說他們不夠努力,只是缺少一種堅定的信念,一種破釜沉舟的勇氣。俞敏洪說:“我們一路走下去,不是因為堅強,而是因為我們別無選擇。”或者也可以說是缺少一種,在困境面前奮起,奮發圖強的毅力。而正是這種信念,才將成功與失敗的界限劃分得如此清晰。

  最後,是他在坎坷面前仍然努力向前的態度。一個人可以從生命的磨難和失敗中成長,正像腐朽的土壤中可以生長鮮活的植物。土壤也許腐朽,但它可以為植物提供營養;失敗固然可惜,但它可以磨鍊我們的智慧和勇氣,進而創造更多的機會。只有當我們能夠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失敗和考驗,我們才能成熟、收穫。而那些失敗和挫折,都將成為生命中的無價之寶,值得我們在記憶深處永遠收藏。無論是創始新東方的過程,還是後續經營管理中出現的一些坎坷挫折,俞敏洪身上表現出來的始終是一種不屈不撓的奮鬥,一種努力向前的幹勁。或許也正是因為他的這種精神才使得他最終能夠守得雲開見月明。

  讀這些名人的奮鬥史,可以發現,沒有一個人的成功是一番風順的。成功的路上充滿了辛酸與坎坷,也潛藏著成功與喜悅。一個人成長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在失敗中尋找與把握機會的過程,沒有失敗就無所謂成功,沒有遭遇過挫折和失敗的人生是不豐富的人生,就像白開水,純淨卻沒有味道。一個人是否活得豐富,不能看他的年齡,而要看他生命的過程是否多彩,還要看他在體驗生命的過程中能否把握住機會。無論是創業過程,還是成長過程,都值得我們用心去體會,用汗水與努力去嘗試,不經歷風雨,又怎能見彩虹?

  俞敏洪的基本資訊

  俞敏洪,1962年10月15日出生於江蘇省江陰市夏港街道,新東方教育集團創始人,英語教學與管理專家。擔任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洪泰基金聯合創始人、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等職。

  1980年考入北京大學西語系,本科畢業後留校任教;1991年從北大辭職,1993年創辦北京新東方學校,2006年帶領新東方在美國紐約證交所上市,2009年獲得CCTV年度經濟人物 ,2012年獲得中國最具影響力的50位商界領袖。 2014年11月26日,攜手華泰聯合證券前董事長盛希泰共同創立洪泰基金。 2015年5月,客串出演大型歷史揭祕電影《旋風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