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創業勵志事蹟
創業要找最適合的人,不要找最好的人。看看那些白手起家創業人士,學習他們的創業方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創業之路。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失聰大學生找不到工作養鴿子致富年售300萬
嚴漫話不多,臉上總掛著甜甜的笑容,如果不是耳朵上掛著的助聽器,很難讓人相信,這個樂觀開朗的女孩一隻耳朵的聽力近乎為零。
金色的秋天來了,嚴漫也迎來收穫季節:雖然創業時間不長,但她養的乳鴿在武漢各大農貿市場、酒樓供不應求,還為周邊的養殖戶提供種鴿,年銷售額逾300萬元。
既然找不到工作,那就給自己打工——
美院畢業生選擇養鴿致富
***,嚴漫出生在湖北一個普通家庭,幼時因用藥失當導致一隻耳朵失聰。這讓她的人生之路比常人多了一分艱辛,亦煉就了她堅韌不服輸的個性。“從小讀書,她就付出了比別人多一倍的努力,別人在玩的時候她都在看書做題,絕不肯落後於人。”嚴漫的母親對記者說。
2013年嚴漫從西安美術學院畢業,雖然成績優秀,但她找工作並不順利,“很多時候,我去公司應聘,人家看見我戴的助聽器,根本不願意給我機會。”碰壁的次數多了,倔強的嚴漫橫下一條心,既然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那就自己當老闆,給自己打工。
選擇什麼專案呢?嚴漫打算做農業,並用半年時間考察了市場,“我去了河南、湖南等多個省份,跑遍當地農貿市場,最終決定養鴿子”。
2014,嚴漫和來自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的同伴一起,在青山註冊成立武漢鴻飛鴿業科技有限公司,在黃陂區羅漢街建起了佔地100餘畝的生態養鴿基地。
不用畫筆也能繪出精彩——
擬建湖北大型養鴿基地
原本拿畫筆的手現在卻用來養鴿子,跨越如此之大,嚴漫坦言“中間遇到過不少坎兒”。
因為起步資金不夠,一開始她只買了1000對白王鴿和灰王鴿。“去外地調研市場時,我也曾‘臥底’當地的養殖場,偷學養鴿技術。原以為養鴿不難,誰知基地建起來後,儘管百般精心餵食,鴿子還是不斷死亡,2個月就死了400多隻。”
看著每天都在減少的鴿子,嚴漫心裡很著急,是放棄還是堅持?最終,不服輸的她選擇“輸也要輸得明明白白”,一定要找出問題出在哪兒。
那段時間,嚴漫吃住都在養鴿基地,一天只睡幾個小時,大部分時間都在觀察鴿子的狀況。最終她發現,鴿子死亡是因為疾病預防技術不到位。她一邊請教專家,一邊買回大量養殖書籍自學養鴿技術。最終,半路出家的嚴漫變成了肉鴿養殖的能手。
愛動腦筋的嚴漫還勇於創新,她自主研發的自動化機械養殖系統,不僅提高了養殖效率,還降低了人工成本。“用傳統的人工養殖方式,1個工人最多餵養14對鴿子,而採用機械餵養,一部機械可以同時投餵食54對鴿子。這就意味著,1部機械可以代替4個工人。”
目前,鴻飛鴿業常年存欄量在8000對以上,計劃未來兩到三年存欄30000對-50000對以上,填補湖北無大型養鴿基地的空白。
二:
養殖土元和蟑螂年利潤百萬
報紙一卷,或者舉起拖鞋一拍,這是我們對待“小強”的標準動作。在大多數人的眼中,蟑螂是害蟲,人人喊打,但膠州膠西鎮孝源店子村村民王衛祥卻樂意為它們親手製作一個溫暖的“家”,還每天好吃好喝的“伺候”著,在他眼中,這些蟑螂是“寶貝”。
如今,王衛祥通過飼養土元和蟑螂,做成幹品直供製藥廠,已經成為青島、濰坊、大連一帶的養殖名人,年利潤過百萬元。
偶然時機轉行養殖業
“土鱉”別稱地鱉蟲、土元、地烏龜、蟅蟲,是一種緊缺的中藥材,常在溫暖潮溼陰暗的環境下活動,而隨著現代城市的改造及自然環境的改變,“土鱉”這一物種也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我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能夠從事蟑螂和土元飼養也是機緣巧合。”王衛祥告訴記者,因為家裡比較窮,雖然成績很好但沒有參加高考就輟學了,過去幾年間,他在工廠做過小工、在超市打過雜。
2009年,王衛祥跟妻子在北京做防水瀝青建築工作,到安徽亳州出差時看到當地的藥材市場上土元幹品供不應求,而且很多當地居民都因飼養土元而致富。“我對土元並不陌生,後來我就想著能不能自己也飼養土元。”王衛祥說,2010年,他們夫妻二人從北京辭職回到了老家。
但是剛開始創業的時候,遭到了家人、親戚的一致反對。
“養殖土元、蟑螂在咱這邊屬於新生事物,家人都說如果真的能賺錢,別人都去幹了,還能輪到你嗎?”王衛祥苦笑著說,當時說啥的都有。2010年,王衛祥拿著在北京打工攢下來的4萬塊錢開始了創業之路,並從亳州當地養殖戶手中學習了養殖技術,購買了一批蟲卵帶回老家孵化。
創業總是有著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由於是第一次孵化土元種苗,可能溫度太低,卵鞘全部死掉,四萬塊錢打了水漂。
王衛祥和妻子在家關著門抱頭哭了好幾天。“還好,妻子一直鼓勵我堅持下去。”王衛祥說,不能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於是又從銀行貸款4萬元,重新進行培育,經過8個月的努力,這次他終於成功了。
隨著規模越來越大,王衛祥直接跟製藥廠簽了訂單直供製藥廠,目前他自己土元養殖面積是2000多平方米,僅土元一項能給他帶來60多萬元的收入。除此之外,還有留下一部分母體土元產卵育種,每年種苗的銷售收入也有二十多萬元。
“今年土元的養殖面積已經達到三千平方米,產量在3萬斤以上,毛利潤將達到百萬元。”王衛祥告訴記者,飼養土元關鍵要掌握食物的乾溼度,土元是晝伏夜出的動物,最愛吃麩皮和蔬菜,如果食物水份太大的話,土元容易拉肚子,每天只要在傍晚的時候餵養一次即可,每平方米每天的餵養費用還不足三角錢。
王衛祥說,每平方米的飼養池能養殖出活體土元50多斤,晒乾後能出10多斤幹品,現在土元的收購價格一直很高,通貨每公斤在50元左右,特貨達到了60元,現在每年土元幹品就可以收入七八十萬元。土元飼養8個月就可以達到出貨標準,還有留下一部分母體土元產卵育種,母土元產卵三個月後,相當於“高齡產婦”,立即淘汰晾晒成幹品銷售,每年種苗的銷售收入也有三四十萬元,加起來年收入達到百萬元。
讓“土鱉”住進“樓房”
記者來到青島天尚土元養殖基地,剛推開飼養室的門,感到一股熱氣撲面而來。儘管室外非常寒冷,但飼養室內卻暖融融的,在狹隘的養殖室過道上,兩名工人正在篩選土鱉的變異品種。屋內被分割成四排,每排分六層,每層又被分割成一平米的單間,每層飼養池裡的土鱉爬來爬去,養殖基地負責人王衛祥正在給飼養池新增飼料。
“這是我自己設計的立體高密度養殖法,飼養室沒有任何取暖裝置,靠土鱉自身發熱,室內恆溫常年保持在30℃以左右。”王衛祥告訴記者,他採用的是立體高密度恆溫養殖技術,是靠蟲體自身發熱保持室內溫度,不受天氣影響一年四季保持室內恆溫,即省力又省工還節省了取暖費用。王衛祥利用這種飼養模式把室內的空間全部利用起來,不僅大大提高了土鱉的養殖密度,還靠著這種立體養殖技術,把土鱉的養殖週期從3年縮短到了8個月。
多種經營拉長鏈條
土元的收益挺可觀,但王衛祥並不滿足這種單一的養殖模式。“再賺錢的東西你也不能保證它沒有價格跌入低谷的時候,咱得把它發展成一個致富鏈條,才有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為了拓展經營品種,王衛祥又把主意打到了蟑螂身上。在王衛祥的青島天上土元養殖場裡,封閉昏暗的養殖室內整齊地排列著數架夾板,夾板之間呈三角形,數千萬只蟑螂就住在這樣的百葉“蟑螂屋”裡。
王衛祥所飼養的蟑螂品種是美洲大蠊,原產於南美洲,其提取物有廣泛的藥用價值。而且蟑螂的習性和土元差不多,也喜歡黑暗,只不過土元喜歡在土裡,蟑螂喜歡趴在牆壁和石棉瓦做的層斷上。王衛祥將兩種蟲子混養,使得飼養空間、飼料都得到了充分利用。
“無論是蟑螂還是土元,都屬於晝伏夜出的物種,所以餵養時間要注意,必須要在下午六點之前喂完,如果太晚,很容易出現自相殘殺的局面。”王衛祥強調,除了餵食時間外,餵食的食物也要注意一點,“如果只按照土元的口味餵食蔬菜的話,容易引起蟑螂腹瀉,不利於其成長。”
“目前,合作社蟑螂飼養面積是600平方米。”王衛祥介紹說,蟑螂的價格要高一些,基本在每公斤90元以上。差不多一年能達到20萬左右的利潤。
無償傳授技術帶領村民致富
在自己致富的同時,王衛祥還把技術無償向周邊村民傳授,只要哪家有養殖土元的想法,隨時可以上門討教。
記者採訪當天,正好遇到一位來自濰坊地區的村民來到王衛祥的養殖基地學習。這位村民一直在關注土元、蟑螂的養殖技術,但是苦於沒有養殖經驗,這次他來找王衛祥就是求教如何建造飼養池。得知這位村民的來意後,王衛祥接著就詢問起對方家裡的面積,並拿出筆來記錄著詳細的尺寸。
“這是一個效益很好的養殖行業。”王衛祥介紹說,通過養殖土元、蟑螂,王衛祥也成了當地的名人,周邊不少村民都前來向他學習養殖技術。“不光咱青島的,還有湖南長沙一帶的農民來找我學技術。他們回去後也搞起了土元養殖,成功後再把土元、蟑螂賣給我。”
據瞭解,王衛祥飼養土元、蟑螂這五年來,發展青島周邊養殖戶近200家。“現在製藥加工廠對土元、蟑螂幹品的需求量很大,供不應求一點也不誇張,下一步我打算在周邊鄉鎮大力推廣土元養殖,延長產業鏈進行深加工。因為土元養殖有很多優勢,一是土元耐病性強,不像養豬和雞型別的,容易得瘟疫;二是養殖成本低,一萬元就可起步。”王衛祥介紹道。***嶽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