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的創業故事
你知道你現在無憂無慮的生活是怎樣來的嗎?你你又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我的爸爸曾經是從溫州鄉村走出來的,他來到溫州市郊結合地方,跟我媽媽在雙嶼開了一家小小的勞保店。每天,他們早出晚歸,不怕吃苦,有時,拿東西時,還會被那些袋子劃破,每次,我都會問一句:“疼嗎?”可他們忍著疼,對我說:“不疼。”當他們的手又被刮破了,我就會很心痛,當時,我就在心裡想:為什麼我不能再長大一點呢!這樣,我就可以幫爸爸媽媽了!再後來,爸爸媽媽決定不開了。
因為媽媽要帶妹妹,就在家裡做個家庭主婦,爸爸的工作也沒了著落。為了找工作養家,他找了市場工作,開始賣菜生涯。開始替別人賣,熟悉了市場之後,他乾脆開始自己出攤。當時,正值新鮮的小蔥上市的季節,很多中年人都很青睞它。旁邊出攤的阿公,看我爸爸沒有經驗,特意向傳授“生意經”:小蔥的大小都差不多,一般一達綁成一小把。咱們小生意賺錢不容易,你可以在每一把裡少放幾根蔥,客人不會數。這樣積少成多,一天下來,就能多賺一筆啦!
面對如此“妙策”,爸爸忽然有了自己的主意。接下的日子裡,將小蔥捆紮得整整齊齊,微笑迎接每一位客人。剛開始,生意跟別人差不多。可是幾天後之後,來買蔥的顧客,居然越來越多,回頭客多。
小小的攤位前門庭若市,阿公嫉妒地說:“真奇怪,怎麼你的生意一下子反轉了,技巧呢?”
“祕密就藏在這裡面!”原來,爸爸不僅沒有聽從啊公的告誡,將蔥的數量偷工減料,恰恰採取了完全相反的辦法,給每一把小蔥都增加了幾根,。阿公生氣地說:“你真傻呀!咱們賣菜不就是為了賺錢嗎?哪有像你這樣做生意的,也太吃虧了吧……”
“我早就算過了。多送幾根蔥,其實還是有錢賺。那些買菜的人,發現我這裡賣的小蔥分量格外足,自然就會成為回頭客了!菜賣得多,自然也可以賺得更多嘛!”阿公不由佩服得直點頭。
就這樣,從銷售小蔥開始,堅持給顧客多一點兒,成了爸爸賣菜的基本原則,也為他賺足了人氣。短短一年之後,我們家就結束了出攤賣菜的歷史,開始租下門店賣菜。又過了一年,我妹妹也長大了一點,我媽也一起幫忙開始做起了蔬菜批發生意。
現在,我爸爸就賺到了更多錢,我們一家現在過著幸福的生活。
這就是我爸爸的經歷,這個經歷,雖然很辛苦,但是最後的果實是甜美的!因為他是靠誠信贏得了整個市場。
篇二
9月24日,這是一個普通的週六,上午10點50,貴陽一家購物商城負一樓的書店裡開始聚集起一群2——6歲的孩子,他們被店員領到書店裡一個較寬敞的角落,和家長一起席地而坐等待著他們的“女神”到來。
11點整,一個留著蘑菇頭,戴著黑框眼鏡,圓臉上溢滿笑容的女士出現在孩子們面前,有孩子大聲喊出來:“熊貓太后”!
一段簡短的開場白後,“熊貓太后”拿著繪本,開始了今天的故事會,她的聲音會隨時在講述者、繪本不同角色和各種音效間來回轉換,再配上誇張的表情和肢體語言,孩子們聽得入了迷,跟著“熊貓太后”在繪本故事裡心驚膽戰地去探險、興奮地大叫、難過得想掉眼淚、小心翼翼地噤聲別吵醒怪獸……
11個月前,“熊貓太后”還只是毛媽,她也是這副繪聲繪色的模樣給自己2歲的女兒毛毛講睡前故事,已經堅持了2年,因為她童年的記憶裡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爺爺給她講的各種各樣的故事,當她有了孩子,成了毛媽,她相信親子閱讀是最好的陪伴方式之一。
在這個過程中,她真實感受到了閱讀的力量,毛毛學會如廁、毛毛不再抗拒打針、毛毛不再用眼淚作為解決問題的唯一方式、毛毛不挑食……
可是,當毛毛有一天突然對《可愛的身體——血液兄弟好樣的!》這個繪本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要媽媽一遍又一遍地講給她聽,有時,一晚上同一個故事要聽四五遍。
工作本就辛苦的毛媽覺得這樣很累,在給毛毛講第三遍、第四遍的時候,毛毛會抗議她的偷工減料。她突然想到了手機的錄音功能,她把毛毛喜歡的繪本故事錄下來,然後一遍遍地放給毛毛聽。
後來,在朋友的要求下,她開始把她的這些錄音分享在朋友圈裡,朋友又各自分享在自己的朋友圈裡,就這樣,毛媽講故事開始在朋友圈裡小有名氣。
同時,毛媽發現,毛毛開始有自己的思維、自己的脾氣後,她有點hold不住了,會時不時地喝止,之後又非常氣惱自己為何管不住自己的脾氣,反思連成人都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又怎麼要求孩子呢。
她通過朋友開始接觸“正面管教”課程,自費到北京等地學習,並獲得了美國註冊正面管教家長講師、美國如何說孩子才會聽HTT課程預備講師資格。
這時,有11年媒體工作經驗的毛媽所在媒體籌劃成立新媒體工作室,喜歡嘗試新事物、不斷挑戰自己的毛媽毛遂自薦,就利用她擅於講故事、對親子關係有所研究的特長,運用自己所在的傳統媒體平臺和新興的播客平臺,以“熊貓太后擺故事”為載體,分享、傳播親子閱讀、交流陪伴孩子成長的方式方法。
“熊貓太后”也遭遇過成長的煩惱,錄製技巧把握不好,氣息全噴話筒上。表達故事情感用勁過猛,把自己累夠嗆,沒多久就疲憊不堪。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她才又回到了情景、情節和角色裡頭。
11個月的時間,從毛毛最愛的《美味的朋友》系列開始,到毛毛要求重複聽機率超級無敵第一高的《可愛的身體》系列;從80後的童年記憶《巴巴爸爸》,到流傳百年的童話故事;從國外知名繪本,到中國傳統故事;從簡短的童謠,到長得得分集錄制的童話;從讓自己的孩子感受閱讀的美好,到讓更多的孩子享受閱讀,毛媽已自費購置了千餘冊故事圖書和家庭教育的書籍,她家的客廳已經變成了一個小型的圖書館。
到9月25日,“熊貓太后”擺故事已經錄製了300個畫面感極強的故事,這些錄音已經成為小朋友們成長夥伴,而“熊貓太后”的名聲開始越來越大,大連的聽眾甚至邀請她去大連現場擺故事。
回顧這11個月的經歷,毛媽心態很平和:我,是個媽媽,分享的是媽媽給孩子唸書、照料孩子的那些事兒;我,不是專家,但求專業。課堂、書本、網路學習,自己帶娃和陪娃看書,兩年多來,做中學,學中做,樂在其中,只希望今後爸爸媽媽不再擔心孩子的學習。
篇三
週日的下午3點,4歲的悠悠一會兒跑到廚房,幫媽媽放白糖在鍋裡,燒製她最喜歡的一道菜——糖醋排骨,一會兒又像只粘人的小貓,蹭在爸爸身上,催促著在電腦前修改圖紙的爸爸:“爸爸,你弄完了嗎?我們可不能遲到啊!”
悠悠惦記的是今天下午在親子俱樂部的一個分享活動,每個家庭做一道拿手菜,大家一起分享。在這之前,悠悠還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在老師的帶領下畫畫。
在這個親子俱樂部裡,繪畫、露營、運動、遊戲、派對,所有的活動專案都要求家長陪伴孩子一起完成,在悠悠心裡,平時忙於工作的爸爸媽媽,只有來到這個俱樂部才會離開電腦、放下手機,陪自己好好玩。
在親子俱樂部的小院裡,有一個7歲的瘦瘦高高的小女孩幾乎整個週末都在那裡晃來晃去,有時和她眼中的“小不點”們一起畫畫、一起遊戲,有時一個人安靜地看書。
有人說,那就是俱樂部創辦者之一的伊媽的女兒小伊,別看她年紀不大,可是跟著爸爸媽媽走過的地方比很多成年人都多,她就是一隻被爸爸媽媽牽著散步的蝸牛。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是臺灣兒童作家張文亮的一首兒童散文詩,講述上帝讓一個人完成牽著蝸牛去散步的任務,蝸牛走得太慢,那個人開始很不耐煩,想丟掉蝸牛,可是他慢慢地發現栽培著蝸牛慢慢散步的過程中,他看到了平常看不見的美好風景。
伊媽在生育之前,和丈夫在廣州辦廠,非常忙碌,錢是掙到了,但總感覺生活裡除了工作,別無其他。
有了小伊後,伊媽為了更好地陪伴小伊,做了近3年的全職媽媽,在這期間因為女兒接觸了早教,對教育方面的知識特別感興趣,自己也因此成為一名早教中心的課程顧問。
就在早教中心,伊媽一直在課程和書本中學習怎麼做一個對孩子成長有幫助的媽媽。當孩子漸漸長大,她覺得早教中心讓父母陪伴孩子成長的理念需要繼續延伸,於是和幾個同事商量,決定創辦一個親子俱樂部,把一些先進的教育理念融入親子活動中去。
最初,俱樂部只有5、6個孩子,體驗課程只有繪畫,活動也只是承接孩子的生日派對,可是伊媽和同事們始終相信,真心的陪伴會換來孩子和家長的認可。
兩年半的時間裡,伊媽和她的同事們不停地去參加繪本教學、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學習和進修,還經常組織教研活動。經過不斷摸索,俱樂部的孩子已是原來的數十倍,課程也分為室內的繪畫、手工、主題派對和戶外的露營、探索、拓展等,不變的是俱樂部始終堅持自己的“慢”教育,所有課程不以考級、拿證為目的,只希望孩子們在過程中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藝術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