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經全集創業故事

  創業者的眼光總是能看見那些別人看不見的,瞄準商機才是創業成功的主要途徑,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致富經全集創業故事。

  1:叫賣土裡長出的魚

  42歲的張蓮花,在武漢人還不時興玩大頭貼時,將大頭貼從南方引入,隨後掀起了拍攝風潮。後來她發現,人們喜歡玩農場遊戲,認為稀奇好養的動植物一定有市場。於是就派老公到北京考察,先交一筆保證金,進了2萬元的貨,18平米的生態工坊上個月開張了。她又做起了“農場主”,售賣各種適合桌面裝飾、種養方便的花草蟲魚。其中,有一種從土裡長出的魚特別好賣。

  張蓮花變魔術般的向顧客演示土壤裡如何長出魚來。她從一個名為“魔法魚”的盒子裡,拿出一個小錫鉑袋,將袋中的土壤倒入容器中,加入礦泉水或自來水約八分滿。“自來水最好先放在大太陽下晒一晒,去掉裡面的氯氣,不然小魚不適應。”她說。靜放2小時後,一條條小魚兒先後從土裡鑽了出來,游來游去。再放4小時,就可以撈出小魚,轉到玻璃缸中。每隔一天喂一點豐年蝦或細小微生物,等小魚長到1釐米,可以喂冷凍紅蟲或乾燥赤蟲。初期魚缸不宜過大,以便小魚攝食。

  張蓮花揭祕,“魔土”裡有魚卵,是非洲鱂魚。原來,自然界沒有哪種魚卵能在乾燥的情況下以郵寄方式跨越大洲,來到遙遠的異國他鄉開啟生命之旅,惟獨鱂魚。為了適應原產地酷烈的自然環境,它走上了一條獨特的生存之道:非洲旱季到來時,雨季形成的水塘會迅速乾涸,鱂魚隨之走到了生命盡頭。但它們的魚卵會完好儲存在乾燥的泥層中熬過數月,當雨季再次來臨,土壤被浸潤,幼魚便大量破土而出

  2:毛竹皇后的財富傳奇

  鄧靜家裡原本很貧困,連房子都是生產隊裡的。結婚後房子夢依然很遙遠,家裡的開支就靠丈夫兩百多元的工資,日子過得緊緊巴巴,他們不得不租房住。為了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鄧靜開始四處打工。1997年,她東拼西湊借來一萬多元,在上富鎮這個地方開了一家農機配件店。因為不懂行,鄧靜的配件店剛開三個月就虧掉了一萬多元。這時,鄧靜的一個決定更讓全家人都急了眼,?她想拉丈夫跟自己一起幹,但這樣家裡唯一的收入來源就斷了。眼看大家都不贊成這個事,鄧靜只用了一句話就把丈夫打動了:“我不奢望什麼東西,難道作為一個女人想要一個家都不給嗎?”

  為了能讓鄧靜早日圓了擁有一套房子的夢,丈夫方青松下定決心,辭職和鄧靜一起創業。初次創業,他們從農村常用的農機配件入手,憑優質的服務他們贏得了良好的口碑,甚至周邊縣市的人都慕名到她這裡買配件,生意竟好到無人可與之相爭。鄧靜回憶道:“我們有時候不計成本,他要一個螺絲,我也騎車幾公里給他送過去。有時候人家半夜來買配件,我也保證馬上服務到位。”

  沒過多久,夫妻倆驚喜地發現,賺的錢已經足夠買好幾套房了。就在全家上下都期盼買新房的時候,鄧靜卻突然決定不買房了,而且她要將賺來的150萬元投資辦廠。此舉遭到了公公方仁安的強烈反對。?公公退休前在銀行工作,見過很多企業倒閉,他不願意鄧靜冒那麼大的風險,因此建議維持現狀,用賺來的錢先買套房子再說。但鄧靜卻堅持關掉配件店,另謀出路。

  志向遠大,投身毛竹業

  這時候的鄧靜,目標已經不再是一套住房了,她心裡另有打算。在一次無意間的對話中,鄧靜嗅到一個商機:奉新縣是中國毛竹之鄉,竹子面積達65萬畝。在產竹子的鄉鎮,新開了不少竹產品加工廠,而竹地板坯板廠的生意特別火爆。

  鄧靜覺得機會來了,和家人一番商量討論後,2003年,鄧靜的第一個坯板廠終於投產了。看到工人四五天的工夫就做出了一車坯板,她心裡美滋滋的。按照當時的行情,這車貨刨去成本就能賺四萬多元,這是她開配件店兩個多月的利潤。當她將一車坯板送到竹地板廠,就要拿到錢時,意外發生了。

  竹地板廠實驗室打電話過來,說產品不合格,板子有點變形。鄧靜當時就傻眼了,一車坯板全被退了回來,她不知道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眼睜睜看著大把的錢,可就是賺不到手裡,像霧裡看花一樣。這一次前後虧損了三十萬,佔去了流動資金的一大半。

  那段時間,鄧靜最怕的就是回家,苦悶的時候,她就一個人坐在車裡聽《水手》這首歌。在她看來,開弓沒有回頭箭,拉出去的弓,就必須射準目標,否則的話就前功盡棄了。後來她從成品廠找來了加工資料,對每個環節進行核對,經過無數個日日夜夜的研究,終於攻克了技術難題。預想的收入源源不斷地湧進來了。

  天災頻襲,此志終不渝

  隨後鄧靜的生意如日中天,兩年時間就新增了兩個加工廠,承包了兩萬多畝竹林。從2006年開始購買基地,到2007年,就賺了一千多萬元。?鄧靜這時候終於圓了自己的住房夢,可她的追求遠遠不止這些了。她又投資2800萬元,興建一家竹地板成品廠。

  然而,成品廠剛開始投產,鄧靜就遭遇了接二連三的打擊,甚至差點付出生命的代價。

  2007年9月,奉新縣一連下了幾天的大雨,山裡突發洪水,幾個水庫出現了險情,必須儘快洩洪。而鄧靜的坯板廠就在這個水庫下游一公里的地方,奔流而下的洪水將坯板廠全部沖毀。洪水過後,她馬上重建廠房。

  時隔三月,2008年1月,奉新縣連續遭遇歷史上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鄧靜的工廠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其中一個工廠鋼棚的頂上,結了一層厚厚的冰,搖搖欲墜,兩個守廠的工人用毛竹給鋼棚加固的時候,廠房的頂棚發出了刺耳的聲響,幾秒種後,房子轟然倒塌。鄧靜跑得快,幸運地躲過一劫,然而竹林全毀了,這意味著原料沒了,她前後又損失了三千多萬元。此時她已經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好在省裡勞動就業局貸給了她200萬的小額信貸扶持,她就用這些資金到外省收購毛竹,組建了她認為最重要的新產品研發部。

  後來她到上海蔘加一個展銷會,看到一種用木心做的實木地板,眼前頓時一亮。人家的地板一個一千四百多元,她的地板卻只賣二三百元。她決定把這個東西用在竹地板裡,如果成功的話,就可以搶到前頭了。鄧靜的這個想法難倒了研發部的技術人員,他們認為這事有點不太靠譜,因為人家那個是天然長成的東西,而竹子要弄很大的花飾是很難的,大家都認為不太可能,但鄧靜卻沒有放棄。相反,她從非常緊張的資金中拿出一百多萬去做試驗,光浪費的竹坯板就放滿了一個倉庫,半年後,新產品面市,一平方增加兩百多元利潤,這也直接推動了鄧靜的財富迅猛增長。

  鄧靜領先行業潮流,三年內資產已經上億。2012年,奉新縣的毛竹又可以砍伐了,鄧靜的企業帶領著當地1500多農戶從事竹子種植、加工。她研發的水晶系列、鈦金面系列、仿古系列新產品,賣到了全國21個省市,成為同行業中的一匹黑馬。這個從前對房子充滿渴望的女子已經為自己的夢想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憑著獨有的膽識和毅力,成為青年一代的創業榜樣,然而路在前方,她的事業還將怎樣擴大延續,還是一個美麗的期待

  3:“拼車顧問”,讓我年賺二十萬

  劉夢是熱情開朗的山東濟南女孩,2004年,21歲的她從某財經學院畢業。進入高新區某廣告公司做文案策劃。

  劉夢所在的廣告公司業務非常繁忙,加班、熬夜是經常的事。加完夜班回家,早就沒有公交車了,騎自行車或摩托車又不安全,就只能打車。偏偏劉夢家在市區北郊,每次打車回去都要花30多元。劉夢月薪不過2000元左右,每月要是打上十幾天車,她就把一多半的收入花在出租車上了。

  劉夢想如果在公司上百名員工中,尋找與自己同一條路線的人一起打車,車費由大家平攤,那不就可以大大減少車費開支嗎?她很快就把“尋找拼座人”的啟事廣告貼在公司門口。如她所願。上班後她辦公桌上的電話就響了起來,下午統計,竟有七八個同事往城北方向回家,都想和她拼座。她見人太多,一輛車坐不下,就推掉了幾個人。

  找到拼座物件後,劉夢就給原來經常拉她回家的計程車司機徐師傅打電話,說出自己的拼座計劃,還說可以長期坐徐師傅的車。徐師傅一聽特別高興,一口答應下來。

  晚上加完班,劉夢和幾個同事下了樓。徐師傅的車果然停在公司樓下。花很少的錢就享受到了“專車”待遇,這感覺真的很好喲!劉夢一高興,就跟徐師傅講,公司裡還有很多同事想拼座,由於人太多,她沒有答應。徐師傅說:“那你把他們都介紹到我這兒來。事成之後,我給你辛苦費!”

  在劉夢的牽線聯絡下,公司裡願意拼座的同事分成南、北、東、西四條路線,晚上由徐師傅定時接送。同事們只花不多的錢,就坐上了安全、舒適的“專車”,都覺得既方便又實惠。

  月底的一天晚上。徐師傅又送劉夢迴家,他遞給劉夢一個裝有200元的紅包。劉夢納悶,問:“徐師傅,你為什麼給我錢啊?”徐師傅笑呵呵地說:“小劉,應該好好謝謝你,這個月我掙得比過去三個月都多。這點錢算是我的心意!”劉夢再三推讓。徐師傅硬是塞給她。她只好把錢收下了。

  晚上躺在床上,劉夢對這200元“意外之財”動了心思:看來,錢沒有那麼難掙啊!市區生活著上百萬人,計程車有三四萬輛,現在出租車越來越多,計程車之間的生意競爭很激烈,很多車整天在街上轉悠卻拉不到乘客,要是自己能給這些計程車拉來固定長期的接送生意,相信司機們會很樂意給中介費:要是搞個“拼座中介”,每個司機每月按營業額的5%付中介費,那將會有多少收入啊!她為自己的這個想法興奮不已,激動得一夜未眠。

  另類創業慧心女孩豁出去

  劉夢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徐師傅,徐師傅認為她的想法很好,既能幫“的哥”招來長期穩定的生意,她也能掙一些錢,可謂不錯的雙贏模式。徐師傅說,他所在的計程車隊“的哥”多的是,只要有客戶,打一個電話,保證隨叫隨到。有了徐師傅的“的哥軍團”做後盾,劉夢更放心了,她決定先從身邊的熟人著手,因為有信任做基礎,事情會好辦一些。

  劉夢翻開電話本,把從小學到大學的同學全找出來,挨個打電話。對方接到電話後無一例外地對她選作另類職業大吃一驚,最後雖然答應幫她去問問,看有沒有人願意拼座,然而,劉夢守著電話苦苦等了一個星期,卻沒有幾個同學回電話說要拼座。後來,她跑前跑後忙碌了一個月。只促成了四五單拼座業務。這個月,劉夢僅拿到了600元拼座中介費,把基本開銷除後,沒有掙到幾個錢。她有些迷惘了:難道人們真的不需要這項服務嗎?

  劉夢是做什麼都很認真的女孩,她分析了一下自己開拓業務的過程,發現自己尋找客戶的思路從一開始就錯了:她的同學大多是剛參加工作的,工資不是很高,而有限的經濟條件必然會侷限消費能力。他們是不會願意每個月出三五百元去打車的。劉夢經過幾番調查,最終把目標定在月收入3000~5000的白領身上:這些人大多30歲左右。剛買了房子還沒有能力買私家車,他們每天都有很多業務要做,而擠公交車會佔用太多時間,應該是最需要坐計程車的一族。可是,到哪裡去找這一類人呢?

  一天,劉夢上網查閱關於計程車的服務資訊,突然腦海閃出這樣的想法:為什麼不試試在網路論壇上發帖子呢?

  白領們通常喜歡上網。隨後,她登入幾家著名的本地網站論壇,註冊完後就發帖子。她紋盡腦汁想出了這樣一段廣告詞:“公交車等得人心煩,計程車貴得人心打顫!怎麼辦,怎麼辦?‘拼車顧問’幫你來解煩!本人是專業的‘拼座顧問’,與計程車公司長期合作推出拼座服務,通往城區各條線路的車就停在你的門前,花少量的錢就能享受私家車的服務,你喜歡不喜歡?”她把這個帖子貼到很多網路社群的留言板上,然後坐在家裡等待“願者上鉤”。

  第二天,果然電話多了起來,很多人諮詢拼座是怎麼拼法、到底能省多少錢。劉夢接電話接得口乾舌燥,一口氣喝下一大杯水。

  針對網友的提問,劉夢花了幾天功夫草擬了幾十條拼車路線發到網上,果然引起了更多網友的關注。

  這一次,網友們看明白了拼車的方式和開支情況,再打電話事無鉅細、刨根問底的人少多了。不少網友打電話來說:“你的拼座方案很不錯。可是沒有從我公司到我家的路線,你能不能再加線路?”

  網路的力量是巨大的。劉夢在短短三個月內,就促成了上百單拼座業務,的哥的生意好了,她的收入也水漲船高,從最初的600元漲到5000多元。

  舉一反三生財有道多愜意

  隨著業務越做越順,“拼座顧問”劉夢的名氣越來越大。2007年上半年,有好幾家計程車公司主動找到劉夢,主動提出和她合作。劉夢很快和這些計程車公司簽訂合作協議,規定只要是她介紹的客戶,每次出車按收費金額的5%提成給她。

  2009年上半年,劉夢的月收入突破2萬元。她沒有就此滿足,而是招聘幾個助手,讓他們拿著廣告宣傳單去一些規模較大、效益較好的公司門口發給白領。這一招看似原始的辦法收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客戶因此又增加了不少。

  劉夢乘勝追擊。又推出“鄰居拼座”方案。住在同一小區的住戶,可選擇與自己上班同一路線的鄰居拼座。有很多人早上愛睡懶覺,起床後顧不上吃早點就急匆匆地去趕公交車上班。許多單位都是定時打卡的,遲到了要扣幾十元。劉夢看準這個商機,所以不失時機地推出既省錢又便捷的“鄰居拼座”方案。這個時尚新潮、方便實惠的拼座方案一經推出,立即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在人口較多的明德門小區、青龍小區、世家星城等大型社群,她的宣傳單被一搶而空。於是,她一次又一次加印。在南郊的一個大型社群。就有200多人報名參加拼座。

  劉夢還針對城裡人週末渴望放逐山野休閒娛樂的心理,與附近的多個旅遊景點合作,推出“週末休閒拼座”方案。這個方案根據出遊時間的長短和遊樂專案的不同。列出了幾千條休閒遊覽路線,而且旅遊景點的門票都能打折。這方案推出後,本來到了週末就暫停的拼座生意驟然火爆起來,劉夢辦公室的幾臺電話幾乎被打爆。

  現在,劉夢再不是那個每月為幾百元打的費發愁的姑娘了,26歲的她憑藉聰明才智,闖出了一條別樣的致富之路。儘管有很多的哥提出每天免費讓她坐車,劉夢還是自己買了一輛POLO轎車。她說,她的拼車顧問會這麼一直幹下去的。

  

的人還:

1.創業家故事3篇

2.八零後勵志創業故事兩則

3.農村創業致富經宣講成功人士們的案例

4.致富經創業專案

5.80後輟學創業故事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