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投資致富創業故事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中國網民數量劇增,網際網路創業已經成為國民自主創業的一種途徑。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關於網際網路投資致富創業故事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一

  “我的目標是,萬畝石榴園的產值能夠達到1.2億!”。站在石榴基地的地頭,來自鄂西貧困小山村的土家小夥張棕順信心滿滿地說。今年23歲的張棕順,受到“網際網路+農業”的創業夢想感召,經湖北青年創業就業促進中心牽線,跑到河南省淅川縣圈了一片5000畝石榴基地,成為了這片基地的“地主”。

  眾籌、微商、電商……這位清華大學EMBA班的高材生,正為“地主”插上“網際網路+”的翅膀,不斷地重新整理自己的成績單:剛種下去一年多,就預售出600多萬元的石榴,果子都沒長出來,生意只要坐在家裡就給做了,兩年後規模將超過1萬畝。

  湖北貧困小夥畢業後圈地搞農業

  在創業有成之前,張棕順的生活與現在鄂西山村貧困家庭的小男孩沒有什麼不同,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的老家,幾畝種植玉米、土豆的土地是家庭收入的唯一來源,“擁有更多的土地,收穫更多的果實”,成了張棕順從小就有的樸素願望。

  “有地就能有飯吃。”張棕順說,自己一家六口人,往上還有3個哥哥,自己最小,就是這樣,在讀大學前,因為可耕種的地太少,他經常一天只能吃上兩頓飯。

  在大學報到時交完報名費後,張棕順兜裡就只剩下73元,這便是他第一個月的生活費。沒過幾天就剩下40元, 平均每天的生活費只有2元。生活的困窘,促使當時的他做成了人生的第一筆“生意”。

  張棕順就讀的恩施職業技術學院,學校有著統一供水中心,可開水房離宿舍有接近1公里的距離,加上要爬樓梯,不少學生懶於去開啟水。

  有一天,同寢室的同學瞭解到張棕順生活費不足的窘境,便提出以5毛錢每瓶的價格,讓他幫忙開啟水,一方面是自己懶得提開水,另一方面也算是幫了張棕順一把。

  就這樣,張棕順開始挨個敲門,幾乎“承包”整層宿舍的開啟水“業務”,勉強為自己賺到了每天的晚飯。此後,他還幹過餐館刷碗工、送奶工、文具店促銷員等,以此來維持讀大學的日常開銷。

  “人不經商不富。”張棕順說,自己畢業後,並沒有像大多數同學一樣進工廠,他認為這樣無法徹底改變自己生活,所以從一些日用品的促銷員做起,到做酒水、醫療器械的區域經理,逐步擺脫了“打工仔”的身份。

  同時,通過清華大學EMBA總裁研修班的學習,張棕順提升了自己的知識水平,也結交了一些圈內朋友。在財富和人脈資源累積到了一定程度後,他才又拾起了自己的“地主夢”——經湖北青年創業就業促進中心牽線,他和合作夥伴一起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租種了一片面積超5000畝的土地,開始從事現代農業生產。

  從突尼西亞引入獨特軟籽石榴

  張棕順的石榴基地位於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九重鎮張河村,按直線距離計算,這裡離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庫的渠首樞紐工程不過2公里,南水北調工程的乾渠在一旁蜿蜒通向北方,為保護水源,周邊半徑5公里的區域都禁止施用農藥。

  “選這個地方,我們跑了接近2個月。”張棕順說,在決定做農業前,幾個生意夥伴不停在思考“我們能做什麼,能做好什麼?”的問題。

  張棕順的創業團隊主要有三方,其中,一位生意夥伴是主要投資人,出資比例最大,一位是河南當地人士,善於尋找和整合各方資源,張棕順主要負責專案的運作,他們三人均主要生活在鄭州。

  “我是非常想做石榴的。”張棕順說,基地裡栽種的是來自突尼西亞引入的一種軟籽石榴,食用時幾乎不用吐果核,這在張棕順的家鄉湖北是非常少見的,他相信種植這種水果在南方地區一定會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做農業沒有專家,什麼事都幹不成。”張棕順說,在決定發展石榴之後,他的團隊找過有著“軟籽石榴之父”之稱的河南省農科院研究劉中甫先生,並經由劉中甫介紹,找到了創業團隊的技術核心:河南科技學院教授楊立峰。

  和別的老闆對待專家堤防的心理不同,張棕順和自己的團隊把所有的技術問題都交由楊立峰處理,包括選址和確定種植規模,為此,他們用近2個月時間跑遍了大半個河南。

  “南陽地區是這種石榴種植的絕佳區域。”楊立峰說,石榴在低溫攝氏零下十度以下就會被凍死,因此,如果是長期石榴種植的最北線一般在北緯35°C,同時,石榴需要一定日照長度又怕水,南方多雨地區也不適宜種植石榴。

  楊立峰說,對於石榴種植而言,南陽地區的日照強度、雨水量和溫度都非常適宜,同時,臨近丹江口水庫,不僅沾了生態環境好的光,而且水庫具有天然的溫度調節功能,會讓這一區域保持冬暖夏涼的小溫差狀態。

  “專業人做專業事。”張棕順說,之所以把選址和種植規模、標準化制定的許可權都交給專家,就是為了讓產品的質量有保障,產品質量是創業成功與否的核心,只有過硬的產品,才能打出品牌和市場。

  用網際網路思維實現“未產先銷”

  “地主哥”是張棕順的網名,這也與他在網路上乾的事相符,除了把握產品的質量,張棕順還十分會利用網際網路+的思維來進行產品的營銷。

  今年春季,張棕順石榴基地裡的首批18萬株軟籽石榴樹已經有部分開始掛果。截止目前,通過建立網路社群,他已經提前將1萬株石榴樹未來5年產出的最優質的果實給賣了出去。

  “搞農業如果只會種樹,肯定不行。”張棕順說,在樹沒種下地前,他就已經在思考如何將果實賣出去,這一次,他借鑑了眾籌和朋友圈營銷的“微商”理念。

  現實中,張棕順拿出了第一期18萬株石榴10%的果樹產量,提供預訂服務,認養一株石榴樹的客戶在繳納一定費用後,可以獲得一張“地主證”。未來5年,客戶將每年擁有認養的一株石榴樹10斤最優質的石榴***單個重量超過8兩***。

  然後,通過自己的創業團隊、親朋好友的朋友圈建立一個社群,包含了微信群、公共號、服務號等一系列可以利用的公共社交平臺,聚集起一個潛在的客戶群體,向他們宣傳自己產品的核心優勢,並最終將他們發展成產品使用者。

  “單株來算,我們肯定是‘虧的’。”張棕順說,按照市場價,“認養”單株石榴的費用並不足以購買到50斤優質軟籽石榴。

  而張棕順提供的,還有未來將建成的視訊管理系統,可供認購的客戶隨時掌握石榴樹的生長狀態。基地的酒店、新農村建設建好後,還能提供休閒旅遊服務,“這些增值服務,可以更好地服務我們的會員”。

  “認購的客戶要拍照,就肯定會發朋友圈。”張棕順認為,只要產品質量足夠好,客戶購買需求肯定的不止10斤,這些龐大的客戶群體也在各自的朋友圈裡傳播資訊,形成更多人際傳播的渠道,屆時,這10%的“虧”,將打通91%的銷路。

  目前,從張棕順社群平臺收到的資訊來看,他已經賣出1萬株石榴樹的認養權,“眾籌”到資金超過600萬元。據他反覆估算,預計到今年他的石榴產業產值將達到6500萬,預計產值將達到1.2億。

  二

  創業是一種生活方式,就像一日三餐一樣。來自許昌學院的郭玉靜雖然還是一名大三的學生,卻帶著自己的團隊創造了一年幾百萬的利潤。從最初的微信平臺賣水果到現在的高校小螞蟻聯盟,從三個人的小團隊,到現在二十多人的網際網路公司“哎吆嗨”。郭玉靜說創業,團隊和機遇很重要,堅持不懈,遇到任何困難都不要退縮是她創業一直堅守的東西。

  成長 從1到100萬的蛻變

  3月,一向對新興事物比較敏感的郭玉靜,抓住了微信平臺開放的風潮。三月是學生對水果消費的旺季,萌生了在微信上賣水果的想法。說做就做,經過一個月的籌備期“幸福鮮果坊”網上商城上線了,短短一個月之內,平臺粉絲量激增上萬,靠著口碑和便捷的服務引得了學生的熱烈追捧。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郭玉靜的團隊掘到了第一桶金,也發現了校園市場隱藏的巨大商機。相關推薦:大學生微信賣水果創業兩月淨賺40萬

  6月份郭玉靜的公司正式成立了,靠著前幾個月的積累經驗和團隊的不斷擴大,她瞄準了校園市場上的其他商家,剛開始非常困難的,通過跟商家的聯合,從校內線上的點對點售賣商品到現在構建網路平臺全面推廣線上移動購物使得他們的公司在校園一炮而紅。

  現在學校80%的商戶都與他們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係,而且他們的校外市場也在延伸。目前通過微信開發建立系統化的網路平臺應用規模以及觸達數百家。在去年的三月份,郭玉靜又通過校園巡講方式將技術和經驗零成本地與全國高校中有創業夢想的學生分享,雖然才短短几天,卻已經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200多份申請,也預示著高校小螞蟻聯盟的正式成立。

  為吸引更多高校創業者的加入,小螞蟻聯盟以零成本加盟的形式面向全國高校啟動。在談到他們的盈利模式的時候郭玉靜說這一切都歸功於他們的團隊,從1到100萬基本是靠量而積累過來的,天下從來就沒有掉餡餅的事情,其中經歷的波折只有他們自己心裡最清楚,一度面臨團隊解散、資金無法運轉連續三個月發不出工資的困境,但是幸運的是,一直在堅守,不離不棄,最終走到了現在。

  創業 拼的是工匠精神

  面對社會上的競爭,郭玉靜坦言壓力是非常大的,而他們做微信開發,做移動商城的應用技術也不是獨一無二的。但是沒關係,郭玉靜說如果在速度上趕超不了別人,那就在你的技術精雕細琢,用工匠的心態來做,在營銷推廣與技術維護後期服務做到讓客戶滿意,讓每個客戶都得到極致的體驗。

  事實證明他們的努力也得到了回報,聯通公司、重慶德莊、電視臺等行業翹楚主動尋求合作,山西廣西、湖南湖北、北京、新疆等各地人士紛紛慕名而來尋求合作,他們校園哎吆嗨團隊也在一步步走向更健全的體制,針對企業不同的行業特色提供“私人定製”服務,讓每個客戶享受別樣的服務。

  這在競技遊戲比賽中流行這樣一句話: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技術流的程式設計師,運營的管理大拿,以及碼字想創意的策劃者,感謝每個團隊成員在裡面發光發熱才有了他們現在的成就。

  夢想 打造全國極客商城

  影響使用者選擇權的不僅是供求關係,而是包含了體驗。唯有使用者的體驗才是我們首要考慮的因素,目前主要專注於高校聯盟和中小企業轉型兩大業務的郭玉靜說到我們要因勢速變,未來已來,我們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下一步希望通過團隊的努力和社會上導師的幫助打造一站式的極客服務,用最專業的手段來解決中小企業的網際網路問題,打造全國第一的極客商城。

  對於將來,郭玉靜希望通過逐步打造完整的網際網路產業鏈,能夠讓身邊的大學生創業群體也能有所作為,更快的成長,最終目標要打造全國大學生創業第一品牌,同時也希望大學生創業團隊能夠加入到他們的集體中來。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